點擊上方藍字“新浪娛樂”→點擊右上角“…”→選擇“設為星標”,就能快速找到我們啦!
古早時期,芒果臺做過兩個組合,一個是至上勵合,目前還活躍著的成員是張遠和金恩聖,前者因為“再就業男團”翻紅,後者在跟著老婆張檬賣貨。
另一個組合是女團iMe,現在唯一有熱度的成員是劉美含。去年很紅的《卿卿日常》,她在裡面演一個沒啥心眼又咋咋呼呼的大小姐,經典臺詞是“啊!我炸了!”
今年《姐姐4》(現在改名叫《乘風2023》)播出後,劉美含又火了一把,不是因為她錄了節目,而是因為她沒錄上節目。
劉美含發了一條長微博,總結一下就是:真的很想上這個節目,去年去面試,沒成功,今年選擇第二次面試。為了能成為“姐姐”,用盡辦法,除了練習唱跳、提前準備節目組有可能會問到的問題,還去了靈驗的寺廟,但最終仍然沒有拿到節目組的offer。
長文裡有一句話是:把“再一次失敗”攤在眾人面前,的確需要巨大的勇氣。但我覺得,大聲說出“想要”不丟人。努力爭取,不丟人。努力爭取了,卻還是沒有得到預想的結果,更不丟人。
劉美含發出這篇長文之後,熱度很快出現。
一部分網友應該聽說過iMe這個組合,表示劉美含憑什麼不能去浪姐?拜託她可是正兒八經女團出身!主動為劉美含造聲勢;另一部分網友也許不瞭解劉美含,但戳中他們的是那句“努力爭取不丟人”,這句話堪比熱血雞湯,隨手轉發是互聯網美德。
關於這件事,普通人很容易做出感情代入——我有一些能力,也很有熱情,但為什麼不是我?
以前面對這種事我會比較容易被主觀情緒控制,可是現如今大概是被社會鞭打了很多下,完全可以理解並接受“為什麼不是我?”
不管是做節目、拍電影還是普通公司招人,構造都很像金字塔,最充足飽滿的陽光總是曬在上層,待在那一階層的人才能獲得日照飽和。
同理,一檔節目在擬邀嘉賓階段,最先接到橄欖枝的明星,通常是有地位有熱度的那撥人。
就像這一季姐姐裡的Ella,亞洲頂級女團SHE出身;孫悅和徐懷鈺,老牌歌手;謝娜,國民度超高的女主持人且還出過唱片;蔡少芬,能製造笑點的老牌港星。這些人得到橄欖枝是一定的,除非她們自己不想來。
同時和公司招人一樣,總得招一些真正有業務能力能給一個“項目”增加質感的人,於是韓團出身會作詞作曲的Amber、可以擔起大vocal的Alin和劉惜君……這些人得到了機會。
剩下的人就是一個“選擇”的過程。
吳倩和張嘉倪這兩位揹著“離婚獨美”的熱度、秋瓷炫和李彩樺身上有網友說不煩的“回家誘惑梗”、剛剛升級當媽的盧靖姍和朱珠能衍生出很多熱議話題……於是,花落在這些人頭上。
再往後選擇,就涉及到一個性價比的問題,這聽上去很殘酷,但不管在普通職場社會還是在節目裡,其實都適用。為什麼有一些公司每年會固定招一些剛畢業的大學生呢,因為便宜好用還聽話,就這麼簡單。
劉美含很差嗎?其實不是,她長得很甜,有女團經驗,還演過一些大熱電視劇的配角,年齡也過了30歲,看起來她哪一項都符合浪姐選人標準,但關鍵問題在於,她沒有一個很致命的殺手鐧。
她女團出身但說實話iMe當年的實力撐不上優秀,沒有一批忠實的粉絲。其他熱議點很少,劉美含曾有一個熱議話題是“考研失敗”,但這隻能戳中少數人群的共鳴,盧靖姍錄完節目要飛奔去給孩子餵奶,這是覆蓋面更大的熱度。
還有人說劉美含會日語,如果去節目的話可以給日本姐姐美依禮芽當翻譯,這多好啊。我???你仔細瞅瞅這是合適的理由嗎?
劉美含沒有錯,我覺得她很可愛,只是她和很多職場人的困境一樣,沒有那麼那麼的“不可替代”,於是就會成為一個待定備選項。
我剛工作的時候和很多初入職場的新人一樣,自命不凡,很多機會沒有落到我的頭上我會憤怒,繼而想“為什麼不是我?”
現在我想明白了,因為我們很多人處於金字塔的中下層,所以可以照到太陽光的機會是不固定的,要憑運氣。那麼兩種可能性五五開,誰也說不好。
想要曬到更多陽光,想要穩打穩每天都曬到陽光,唯一辦法就是無限靠近金字塔上層,增加“不可替代”的含量,就不會成為待定項。
是的這簡直太毫無人性了,但社會就是這樣,際遇它可一點都不講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