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的“頭痛醫腳”法好用

小編導讀

《黃帝內經》雲:“病在上,取之下。”也就是說,人體上部的疾病可以取下部的穴位進行治療。人體經脈是上下相通的,反過來,人體下部的疾病也可以取上部的穴位進行治療。這種治療方法尤其適用於一些慢性疾病,下面讓我們通過下面4則醫案進一步瞭解一下此種方法吧。

01
蓖麻子貼百會穴治療脫肛

58歲的宋某年輕時家境不好,幹活兒不惜力氣,有一天他正患腹瀉,糧站運來了一車大米,為掙5元錢的裝卸費,他不顧腹瀉腹痛的折磨,扛起100多斤的麻袋一氣兒卸了10噸大米,累得渾身冒汗,氣喘吁吁,頭暈眼花,腰疼腿軟。腹瀉也更加嚴重了,那個年代人們有病都不注重治療,而是採用一些偏方,他吃了幾天馬齒莧、燒大蒜,腹瀉是好了,但落下來脫肛的毛病,幹活兒稍一用力,直腸脫出來就回不去了,非常痛苦。

2000年11月10日來找我治療,望其面色晦暗無光澤,舌淡苔薄白,脈沉細無力。我認為患者系腎氣不足、中氣下陷,用補中益氣湯加益腎固澀藥治療近一個月,身體狀況明顯好轉但脫肛毫無起色。我就教他用蓖麻子破皮搗爛貼百會穴,貼了一個半月後,幾十年的脫肛霍然痊癒。

【按】百會穴位於頭頂部位,又稱三陽五會,是手足三陽、督脈之會,有昇陽舉陷之功;蓖麻子通絡利竅,有溫和而持久的熱源作用。根據下病上取的原則,對百會穴進行溫和而持久的刺激肯定會起到益氣回陽、補腎固脫的作用。

02
蓖麻子貼湧泉穴治療口瘡

8歲患兒崔某經常長口瘡,口涎外流。為此家長沒少花錢,找了不少醫生,什麼維生素B2、鋅製劑、蛋白粉沒少吃,就是沒有療效,1989年3月11日找我治療。診見患兒指紋鮮紅,舌紅少苔。我認為患兒系虛火上炎所致。根據上病下取的原則,讓家長將蓖麻子剝皮搗爛貼於湧泉穴,不到10天,患兒口瘡痊癒。

【按】湧泉穴為足少陰腎經穴位,能滋陰補腎,加上蓖麻子的溫和刺激,能使虛火降、陰津承、口瘡愈。

03
針刺支溝穴治療便秘

62歲的劉大爺大便秘四五年,久治不愈,1985年10月13日求治於餘。患者除便秘外無其他病理徵象,舌脈正常。我即針刺其雙側支溝穴,直刺1寸,得氣後以平補平瀉的手法反覆捻轉針柄約1分鐘出針,每日1次。連續針灸15次,患者大便復常。

【按】便秘屬大腸疾患,位在人體下部。支溝穴是手少陽三焦經的腧穴,位在腕橫紋上3寸,舉起來位在人體上部,能潤腸通便。便秘取支溝穴,既有取其穴性的意思,又有下病上取的意思。

04
針刺太沖穴治療頭暈

顧某頭暈多日,1984年3月22日找我治療。患者為年過五旬的中年漢子,體格健壯,自述頭暈無定時,有時一日頭暈兩三次,有時一天都不頭暈。無噁心嘔吐,舌淡苔白,脈弦,血壓160/96mmHg。

四診合參,此證當屬肝陽上亢,即針雙側太沖穴,針點向上斜刺0.5寸,得氣後用強刺激手法捻轉針柄約1分鐘,留針15分鐘出針,一日一次。治療3次,頭暈減輕,繼續針灸3次,頭暈消除,測量血壓124/80mmHg。

【按】太沖穴是足厥陰肝經的腧穴,能平肝潛陽。頭暈取太沖,有上病下取之妙,取效甚捷。

針灸好書

本書稿是一名工作於基層近五十年的老中醫臨床針灸驗案實錄。作者十二歲學醫,十六歲懸壺鄉里。作者將其多年臨證得失傾囊寫出,毫無保留。所有的觀點和方法都源於臨床又驗之臨床。

  

《四十年基層針灸得失錄》

點擊封面進入悅醫家·中醫書院購書

掃碼免費試讀

本書既有理論探討,又有臨床研究;既有成功的經驗,又有失敗的教訓;既有中醫臨證發微,對針灸方法和穴位功效進行新探討。作者善於運用多種取穴方法治療疾病,尤其善用特定穴、特殊針法治療頑症,療效顯著,深受患者信任。其取穴治療方法值得針灸工作者、中醫院校學生和中醫愛好者參考。

本文僅作知識分享,不構成對任何藥物或治療的推薦和推廣,不能代替專業醫生的醫療建議。如有診療需要,請諮詢和聯繫正規醫療機構。

版權聲明

本文部分內容選自《四十年基層針灸得失錄》(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楊承岐口述 楊麗平整理),最終解釋權歸原作者所有,由悅讀中醫(微信號ydzhongyi)推薦發表,封面及文中圖片來源於攝圖網,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編輯:劉佰匯   

✦審核:劉喆

✦排版:胡佳琳  郭東山

✦轉載、投稿和合作:2686566100 (QQ號)

       
點擊“閱讀原文”,購買本文推薦好書
求分享
求收藏
求點擊
求在看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