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5萬一套海景房,“鬼城”銀灘跌成海邊鶴崗,被騙老人趕集賣煎餅 5萬一套海景房,“鬼城”銀灘跌成海邊鶴崗,被騙老人趕集賣煎餅作者: Admin / 2023 年 3 月 6 日 以下是正文▽ 作者 | 流浪的燕子 來源 | 砍柴書院(ID:kanchaishuyuan) “你再降10萬吧,現在這個價還是高了。” 2023年春節剛過,河南的朱鳳英準備把一套原價40萬的海景房降到30萬出售,卻被中介潑了一盆冷水。 中介建議朱鳳英把房子降到18萬掛出去,只是即便這樣,房子也不一定有人接手。 聽完中介的話,朱鳳英愣住了。 5年前,朱鳳英在號稱“天下第一灘”的乳山銀灘風景區購買海景房時,銷售方曾信誓旦旦地保證她購買的房子“一定會升值”,現在卻告訴她房子5折都賣不出去。 她,該怎麼辦? 銀灘某小區 和朱鳳英的情形類似,近幾年,這個坐落於山東威海的海邊小城,二手房價格“跌跌不休”,很多房子的單價跌破1000元,甚至花5萬元就能買一套海景房,銀灘也因此被戲稱為“海邊鶴崗”。 但與跌成白菜價的二手房不同的是,銀灘的新房單價卻始終堅挺在8000-10000元左右。 新房和二手房價格如此懸殊的原因,且聽我一一道來。 銀灘二手房廣告 從小生活在內陸城市的朱鳳英,做夢都想買一套海邊的房子,過“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生活。 2018年,朱鳳英和朋友一起來乳山旅遊,一下子就被銀灘的藍天白雲、碧海銀沙吸引住了,萌生了在海邊安家,退休養老的想法。 沒過多久,朱鳳英通過中介,買了一套能夠看見海的二手房,面積78㎡,精裝修,總價40萬。 拿到鑰匙後,朱鳳英迫不及待地住進去,可漸漸地,朱鳳英發現,海邊養老和她想象中的一點都不一樣。 小區夜景 朱鳳英所在的小區,一共有二百多套房子,真正住了人的,只有二十幾戶。 到了晚上,小區裡只有零星的燈光,有些樓整棟都是黑的,出門散步的話,幾公里見不著一個人,路燈也只有幾盞。 朱鳳英 因為住戶少,配套自然也跟不上。 買日用品,朱鳳英還能去周邊的小超市,可買菜的話,她需要坐著蹦蹦車去當地的集貿市場。 看病就更不方便了,離家最近的醫院在5公里之外,是一個很小的醫院,當地沒有三甲醫院,這讓本來就有高血壓的朱鳳英,很不滿意。 房屋發黴 最令朱鳳英難以忍受的是,海邊溼氣重,洗好的衣服總也晾不幹,床上的被子整天都是溼乎乎的。新買的電器,也常常因為受潮而損壞。衣櫃裡的衣服,2個月不曬就會發黴。 冬天則更加難熬,零下十度的天氣,沒有暖氣,人坐在家裡,也像坐在冰箱裡,很多老人扛不住,一到冬天紛紛回了老家。 和大多數老人一樣,朱鳳英每年只在夏天來銀灘住上1個多月,到了冬天就回河南老家,可乳山的交通特別不方便,讓她每次往返都特別折騰。 鄭州到乳山八百多公里,沒有直達高鐵。 朱鳳英每次需要先坐5小時火車到威海,然後打車到銀灘,90公里的路程,要花二百多塊錢路費,如果全程自己開車的話,則需要10個多小時。 種種不便,迫使朱鳳英想賣掉這套海景房,結果一打聽,她才知道,當年花40萬買的房子,如今市場價格不到20萬。 在銀灘,房子跌價一半,並不稀奇。 “銀灘房子比人多。”一位土生土長的乳山本地人這樣說。 銀灘開發商工地 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銀灘就掀起了房地產熱。 經過20多年的野蠻開發,在銀灘長21公里、寬3公里的海岸線附近,覆蓋著大大小小200多個小區。 然而,和巨量供應極不匹配的則是當地的規劃,小區周邊配套落後,加之當地缺乏像樣的工業、商業等產業,讓看似火熱的海景房市場,出現了諸多割裂與魔幻之處。 銀灘大量的房產出現空置,冬季不足2%入住率,買房的都是外地人,買了就很難賣出去,二手房一跌再跌,買了就是血虧,新房價格卻始終堅挺。 造成這種局面的,和銀灘多年來特有的“百元旅遊看房團”模式不無關係。 開發商以百元觀光旅遊的活動為噱頭,吸引全國各地的退休老人參加活動。 當老人們乘坐大巴車隔山跨海來到銀灘後,便被強勢邀請買房。可以說,很多老人踏上大巴車的那一刻,就走進了買房的圈套之中。 63歲的張恆,是眾多被大巴車拉來銀灘的老人中的一個。 張恆是遼寧瀋陽人,作為一名退休教師,每個月工資3000多,生病住院有醫保,日子過得很舒心。 可自打他花了一生積蓄,買了一套租不出去也住不了的海景房後,老人的平靜生活徹底被打破。 2015年7月,張恆正在瀋陽的中山公園遛彎兒,一個小姑娘熱情地塞給他一張傳單,說是開發商搞活動,只要花200元就能去威海旅遊三天,還能瞭解海景房。 張恆本半信半疑,小姑娘又說,可以先去當地酒店參加推介會,先了解一下再決定,去了還能領禮品。 3天后,張恆去參加了那場銀灘海景房推介會。 現場十分熱鬧,人山人海,幾個銷售站在臺上激情演講:“銀灘是世界上最適合人類居住的城市”“銀灘空氣中的負氧離子特別高”。 為了吸引老人報名旅遊團,現場還推出交錢抵現金、送水果、日用品禮包等活動。 張恆心動了,當即報名跟隨旅遊團去威海,只是當時的他並沒想到,這一切都是“套路”。 第二天一大早,載著張恆的看房大巴車從瀋陽出發了。一起去的有五十幾個老人,他們有的只想旅遊一圈,有的則是去看看房產。 一路上,大巴車上的銷售人員在旁邊殷勤照顧,給老人們倒水、拿零食,並且不斷重複推介會上的話術,從瀋陽到乳山,一千二百多公里,十幾個小時,張恆就這樣聽了一路。 到達乳山已是深夜,老人們都已疲憊不堪。 第二天一大早,睡了沒幾個小時的老人們就被銷售人員帶著旅遊。 所謂旅遊,就是去大拇指廣場轉一圈,再去海邊玩半個多小時,期間銷售人員全程一對一跟隨,不讓老人們隨便問,隨便看,老人們很難接觸到當地的真實房價。 銀灘看房團 接著,張恆被帶到了一處售樓部,眼前是一輛又一輛,裝著來自天南地北老年人們的大巴車。 他們匯聚在一起,推開售樓部的大門,裡面更是熱鬧非凡,臺上不停地在敲鑼打鼓,“恭喜XXX成交”的祝賀聲接連不斷,一群人擠在一起砸金蛋,不時有人贏得各種購房優惠,興奮喝彩。 被現場火爆氣氛衝擊得頭昏腦漲的張恆深受鼓舞,在銷售人員的引領下,很快看中了一套45平的精裝修公寓,銷售人員趁熱打鐵,一邊說海景房可以升值,未來幾年就要漲到2萬,一邊承諾可以交房後返租,每個月的租金就能覆蓋房貸。 張恆很滿意那套房子,不過他仍覺得有些倉促,還想再看看別的樓盤。 銷售人員說,這個活動還有一個小時就結束了,到時候就不能享受1萬抵3萬的活動了。 在銷售人員的急迫催促下,張恆當場簽了認購書,因為沒有帶夠錢,還刷了3萬塊的信用卡。 事後張恆回憶,和他一起來的老人們中,當場交定金的不少,沒帶錢的老人,銷售人員還現場提供借款,很多老人都打了借條。 張恆採訪畫面 實際上,買完房回到家的那一刻,張恆已經開始為自己“倉促買房”的行為後怕。 他特意到網上查詢,發現銀灘的二手房價只有4000元,而他購買那套海景房,單價達到了9100元。 與此同時,張恆也明白了,銷售人員所聲稱的“未來升值空間”是個幌子,他高價買的房子根本沒有轉手空間。 得知真相那一刻,張恆的自尊心被狠狠刺了一下,他不願意承認,自己一輩子教書育人,還能掉進這樣的騙局中。 和張恆有著一樣遭遇的老人很多,他們在乳山特有的“旅遊看房團”模式下被忽悠上車,然後被貼身看護、封鎖信息,再到售樓部被火爆的氣氛影響,稀裡糊塗地買了房。 而掏空一生積蓄買的海景房,則給他們後半輩子的養老生活蒙上了一層陰影。 發覺自己受騙之後,張恆當即萌生了退房的念頭。 他專門跑了趟威海,找開發商協商退房,卻遭到了拒絕。開發商的一位負責人頤指氣使地教訓他:“你又不是三歲小孩,簽了合同就要負責。” 事實上,開發商早已在合同條款中為自己規避了潛在風險,而且很多口頭承諾並未寫進合同裡。 張恆諮詢了很多人,都告訴他維權勝算不大,在聽說有老人花了幾萬塊律師費打官司失敗後,張恆只能認栽了。 銀灘某小區 2017年夏天交房後,張恆來到銀灘。他想,房子既然買了,就不能浪費,怎麼著也要住一住。 在銀灘,張恆遇到了很多和他一樣遭遇的老人,也聽到了很多不同的聲音。 一個從邯鄲過來的大姐,在買了高價新房後,和家裡人鬧翻了。兒子、兒媳婦因為這事天天吵架,老公也不把工資交給她,悔恨和愧疚之下,她只能一個人搬過來住。 在海灘上,張恆還碰到了一個從長沙過來的老人,老人5年前一下子買了3套海景房,一天都沒有住過,現在都低價掛在中介,至今一套也沒有賣出去。 還有一些老人,他們已經從牴觸到習慣,慢慢地在銀灘開始了新生活。 海灘上老人 來自內蒙古鄂爾多斯的李寶國,也是通過大巴看房團買的銀灘海景房,每年5月之後他會來到銀灘,住到10月初再回內蒙古。 這兩年,李寶國索性冬天也不回內蒙古了,打算在這裡長住。 他喜歡這裡的環境和綠化,老人說:“空氣中沒有煤渣子味,住這起碼能多活個十年、二十年。” 對於房價下跌,李寶國覺得無所謂:“反正我是為了養老,也不是為了升值。” 去年,李寶國還買了一輛蹦蹦車,幹起了接人的生意,與其說是為了賺錢,更多的是排遣寂寞。 李寶國的蹦蹦車拉人最常去的地方,是當地的流動集市,和其他地方的集市不同,這裡除了生活必備的瓜果、蔬菜、海鮮、日常生活用品外,老人產品特別多。 如採耳、修腳、老人剃頭,甚至還有火爆的保健品售賣。 海邊市場 在這裡,買東西的是老人,擺攤的也都是老人,那些被迫留在乳山的老人自行維繫著乳山的商業體系。 一個天津的大姨,最早也是跟著旅遊看房團來這裡買的房,現在賣起了煎餅果子。 首付花光了她所有的積蓄,每月的退休金也都用來付月供了,為了賺點生活費,她支起攤子賣上了煎餅果子。 “這地方環境還不錯,我也樂意在這住!”大姨已經和自己和解了。 來自河南的一個大爺,在集市上賣家鄉特產小磨香油。當初花光養老金買房,老伴天天埋怨他,現在,老伴也看開了,兩個人買了設備,進了原材料,一起做上了小生意。 “買房這事不怨別人,都怪自己糊塗。”老人話裡話外全是自責。 當地農貿市場 和被迫留下的老年人不同,還有很多年輕人衝著“海邊鶴崗”的低房租和低房價,來這裡逃離內卷,期望實現旅居或“躺平”的願望。 銀灘某小區 對於這種現象,曾從事房地產中介的山東人李濤說:“銀灘沒有適合年輕人的工作崗位,更沒有電影院、沒有大商場,留不住年輕人的。” 十年前,李濤曾憑房產中介賺了上千萬。他趕上了銀灘房產大爆發的年頭,通過“低價收房、高價轉賣”的模式,一套房能賺個幾萬到十幾萬不等,最火的時候一天就能賺20多萬。 只是隨著銀灘海景房的退潮,生意難以為繼,現在李濤已經退出了中介行業,轉而開起了超市。 在李濤看來,銀灘最大的問題是配套設施跟不上樓盤開發建設的速度。 無論是作為旅遊度假區,還是養老地產,只有海景資源是不行的,想要銀灘火起來,樂園、醫院、小鎮各種文旅康養配套建設必須跟上。 銀灘海景 如今的銀灘,海景房跌破千元,有價無市,卻依然有地產商急功近利,開發建設不眠不休。 只要乳山銀灘的開發還在,看房旅遊團的模式就會繼續。 每到夏天,源源不斷的老人踏上前往乳山銀灘的大巴,在陣陣海風的吹拂下交出一生的積蓄,不斷重複著,被騙的命運。 而無數被困在銀灘的老人們,告訴我們,送上門的海景房,還是要謹慎為妙。 全文到此為止,如果喜歡,請點下“在看”或者分享到朋友圈。 本文轉載自砍柴書院(ID:kanchaishuyuan)閱讀和寫作是一種力量,不限於表達自我,也不止於賺錢養家。 獅子生活合作聯繫方式:15875245670微信:siw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