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我們
文/溫暖中醫
人生有大願力,而後有大建樹。
■
這個中成藥叫尪(wāng)痺膠囊。
一說痺,大家立馬會想到什麼?
風寒溼,對吧。
風寒溼三氣雜至合而為痺。
表現出來,關節疼痛、腫脹,西醫叫風溼性關節炎,早晨起床關節發僵,不靈活,也是風溼性關節炎的一大特徵。
再往下發展,關節往往還會變形,叫類風溼性關節炎,風溼和類風溼的區別就在於關節是否存在變形。同時也從側面說明,類風溼病程日久。
當然,這都是站在西醫的角度來講。中醫的認識比較簡單,統稱為痺症。所以這個中成藥名為尪(wāng)痺膠囊,尪即有變形的意思,適用於類風溼性關節炎者。
尪痺膠囊由桂枝、續斷、附子(制)、獨活、地黃、熟地黃、骨碎補、淫羊藿、防風、伸筋草、威靈仙、白芍、狗脊(制)、皂角刺、知母、紅花組成。
上文提到,痺症大多是由風寒溼邪引起的,附子大辛大熱,生來就是寒邪的剋星,又善於走竄,全身上下沒有附子去不到的地方。它的藥性甚至能深入到關節,把關節裡的寒邪趕出去。
桂枝溫陽散寒,功力雖然不如附子深厚,但作用也是不容小覷的。
辛熱的附子加上辛溫的桂枝,讓寒邪無處遁形的同時,為了避免太過於燥熱,又加了兩味陰柔的藥材,白芍和知母。白芍斂陰養血,知母滋陰清熱。這就好比夏天的太陽猛烈的灼烤著大地,連花草樹木彷彿都要跟著燃燒起來了,這時候突然下了一場小雨,天地間就滋潤多了。
獨活祛風除溼,在這一領域是榜上有名的,好像不把它帶上,對付風溼這件事兒就難以實現似的。
威靈仙也是一味風溼要藥,威靈仙有著長長的藤蔓,這藤蔓一長就是一大片,錯綜複雜,這也就意味著風邪竄到哪裡,威靈仙就追到哪裡,窮追猛趕,不給邪氣絲毫喘息的機會。
防風祛風,和威靈仙一起把關節裡頭遊走不定的風邪趕出去。
紅花活血化瘀,風寒溼邪阻礙氣血流通,形成的瘀血,紅花可以化掉。
皂角刺有著長長的,尖銳的刺,植物的刺本身就是一把利器,不小心被它的刺扎到了,疼的很。所以大家在野外見到帶刺的植物會下意識的避而遠之。那麼它入藥呢就能開破,能疏通經絡,搜風拔毒。
解決了風寒溼邪以後,還要強筋健骨。
骨碎補,聽名字就很厲害,骨折了以後,用什麼來補?骨碎補。骨碎補熬湯,效果非常好。
續斷和骨碎補屬於同一類,都是骨傷科要藥,專門強壯我們的骨骼。
這關節裡除了骨頭,還有筋膜,中醫常說筋骨筋骨,筋膜附著在骨頭上,它們兩個啊就像是一對形影不離的好朋友。
誰來養筋呢?伸筋草自告奮勇。風溼、類風溼性關節炎常有關節屈伸不利的感覺,而關節在筋膜的作用下才能自如屈伸,伸筋草幫我們把筋膜伸展開來,讓關節能屈能伸。
古人說,風雨寒熱,不得虛,邪不能獨傷人。就是說假如身體不虛的話,風寒溼邪不能伺機而入。
哪裡虛弱呢?肝和腎。肝主筋,腎主骨,骨頭啊筋膜啊歸肝腎所管,在肝腎的地盤出了問題,當然要補肝補腎。
地黃、熟地黃前來報道,兄弟倆一齊上陣,老話說的好,兄弟同心,其利斷金。不過,這兩味藥偏於養陰,淫羊藿益腎扶陽,陰和陽就都照顧到了。
狗脊,是植物狗脊的根莖,從地下挖出來以後,可以看到表面有一層金黃色的絨毛,再加上它長得很像狗的脊背,古人為了方便記憶,取名為狗脊。狗脊的妙處可太多了,祛風溼,補肝腎,強腰膝,都是它的強項。
名字大家也要記住了,叫尪痺膠囊,尪是個生僻字,讀作wāng,這個藥適用於關節疼痛、腫脹、畸形、屈伸不利,屬風寒溼痺者,現代醫學也叫類風溼性關節炎。
還有兩個中成藥,尪痺片和尪痺顆粒,這三個藥成份是一樣的,只是劑型不一樣而已。
本文首發於公眾號溫暖中醫,原創文章,版權歸溫暖中醫所有,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