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例!這一傳染病輸入,曾禍害中國3000萬人,夏天高發,這次有特效藥

404例!這一傳染病輸入,曾禍害中國3000萬人,夏天高發,這次有特效藥
 
一種可怕的傳染病,又進入高發期。而且,涉及全國多個省市。

1月22日,廣東省茂名市人民醫院報告一例“惡性瘧”病例,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該病例為非洲某國務工返鄉人員。

還有江蘇,截至目前,江蘇大概有50例輸入性瘧疾病例,基本都是在非洲、東南亞地方感染後發病。
提起瘧疾,很多人感覺陌生又熟悉。

上一次聽說這個病,還是在2021年,世界衛生組織宣佈,中國正式獲得消除瘧疾認證!

意味著,我國連續三年沒有本土瘧疾病例。

但瘧疾帶來的威脅,從未走遠。

隨著疫情防控乙類乙管、國際旅行放開,境外輸入性瘧疾只多不少,引起本土再傳播的風險持續存在。

何況,還有攜帶著瘧原蟲的蚊子,還一波波飛向我國邊境。

瘧疾有多可怕
雲南繁華小鎮,變成“死城”
 
看過電視劇《亮劍》,大概都記得這個情節:部隊被日軍包圍,危急之際,李雲龍卻突然癱倒在地。

這病來得很奇怪。

李雲龍說:“一會兒像掉進了冰窟窿,渾身直哆嗦;一會兒又像放進了蒸籠,跟蒸窩頭似的,等你快被蒸熟了,通的一聲又掉回了冰窟窿。


他所得的病,正是瘧疾。由於時不時冷得打哆嗦,所以俗稱“打擺子”。

自人類誕生以來,瘧疾便如影隨形。

古羅馬衰落,一說是瘧疾所致;成書於戰國的《黃帝內經》,已記載瘧疾後來,古人更用瘧疾的“瘧”字,形容殘暴,足見受瘧疾禍害之深。

過去,雲南是瘧疾高發地。1938年和1948年,思茅(今雲南普洱)兩次遭到瘧疾襲擊。

此處本是滇南要道,清末時,人口多達七八萬。但新中國成立時,僅剩九百餘人。

國學大師季羨林描述當年之景,不勝唏噓:“城裡的人死得沒有剩下幾個。即使在白天,也是陰風慘慘。縣大老爺的衙門裡,野草長到一人多高。

廣東,是另一個瘧疾流行最嚴重的省份之一。

上世紀50年代,廣東每年約有200萬至300萬例瘧疾患者。

“六月穀子滿,北寒鬼上床,十人九個瘧,無人送藥湯。”這首廣東民謠,就描寫了當時瘧疾的猖獗。

抗瘧之戰,太難了。

引起瘧疾的瘧原蟲藏身於按蚊中,人被叮咬即染病。蚊子神出鬼沒,怎麼防?

漫漫數千年,沒有疫苗、沒有特效藥,人類幾乎只有捱打的份。
 

從每年3000萬到零,如何做到
除了屠呦呦,還有赤腳醫生的功勞
 
新中國成立初期,每年新發瘧疾病例多達3000萬。

什麼概念?

北京常住人口不過2000多萬。想想看,他們全感染了瘧疾,有多恐怖!

屠呦呦發現的青蒿素,是如今最有效的抗瘧藥,一舉扭轉“人瘧大戰”的戰況,居功至偉。

但還有另一群無名英雄——鄉村赤腳醫生。他們的功勞也不應被埋沒。


上世紀70年代,江蘇、安徽等地出現大規模瘧疾疫情,需要全民服藥。
抗瘧藥特別苦,還有副作用,誰願意吃?就是靠赤腳醫生翻山越嶺,一戶戶送藥。

網友“桃李說”回憶:“中午吃飯時,隊裡的女醫生就挨家挨戶送過來……醫生必須看著你,不管是大人還是孩子,一一吃下去。

“那可不是一天兩天,是天天如此……愣是把瘧疾給消滅了,這真的可以說是奇蹟。

是不是說,

我們完全不用擔心瘧疾了?

不是。
 
本土病例消除了,還有輸入的風險啊。
隨著疫情防控乙類乙管、國際旅行放開,境外輸入性瘧疾只多不少,引起本土再傳播的風險持續存在。
 
而且,每年的輸入性瘧疾病例,數量比你我想象中多。
 
據國家衛生健康委疾控局公佈,今年1月-3月,全國累計報告輸入性瘧疾病例404例

《2019年全國瘧疾疫情特徵分析及消除工作進展》顯示,超90%境外輸入性病例來自非洲,主要是尼日利亞、剛果(金)等國家。來自亞洲的病例,則主要是緬甸。


瘧疾家提醒:“(雲南)邊境線的按蚊,不會管你是中國人還是緬甸人,看見人就會飛過來吸血。

因此,有專家指出,雲南中緬邊境地區瘧疾防控依然面臨著壓力和挑戰。

許多中緬邊境地區無天然屏障,按蚊在邊境自由飛行,中國籍邊民可能會被來自緬甸的陽性按蚊叮咬而感染瘧原蟲。

因此,需要進一步加強中緬邊境地區的瘧疾監測和防控工作,避免出現境外輸入性病例引起的繼發傳播。


而從非洲回國的,大多數是勞務輸出,或因旅遊、人員交流等回國流動人員。
今年3月,河北滄州發現1例輸入性瘧疾,系近期從非洲務工返鄉人員,最終確診為惡性瘧。

在非洲,暴雨之後蚊蟲就會開始肆虐。
 
加上患者多(雞生蛋蛋生雞的循環……),衛生條件差。

《世界瘧疾報告2022》顯示,到2021年,非洲承受了全球約95%的瘧疾病例和96%的瘧疾死亡人數。

也就是說,都21世紀了,瘧疾依舊是非洲的奪命元兇。

染上瘧疾後,容易治好嗎?
看得的是哪一種瘧疾:惡性瘧、間日瘧、三日瘧、卵形瘧。
 
其中,惡性瘧致死率最高。
 
關鍵在於早發現,早治療。
 
注意瘧疾早期症狀:
全身發冷、發燒、多汗、乏力、肌肉關節痠痛、腹瀉等。
 
劃重點!

瘧疾的早期症狀,跟感冒很像。有些從高瘧區回來的人,就以為自己只是感冒,結果耽誤了治療。

比如,近期哈爾濱一名44歲男子在非洲旅遊時,被蚊蟲叮咬後感染瘧疾。回國後發燒,自行服用退燒藥,堅持了3天,感覺不對,便來到省醫院。

就醫時,該男子高燒42℃,繼發肝損傷、心肌損傷、呼吸性鹼中毒,危在旦夕。
所以,如果出現上面那種症狀,又去過高瘧區,一定要及時就醫,並且和醫生說最近去過哪裡。
 
這點非常重要!

瘧疾是怎麼傳播的?
 
最最最重要的傳播媒介就是,我們最最最討厭的蚊子。

是由一種肉眼看不見的小蟲子——“瘧原蟲”,通過蚊子叮咬,在人群中傳播,寄生在人體血液裡所引起的一種傳染病。

 

多發於夏秋季節,也就是蚊子多的季節。


尤其是廣東地區,到了蚊子“繁衍子孫”的好時機……


當然,也不是說,只要有蚊子,就會傳播瘧疾,關鍵看兩點,蚊子和患者數量。

 
蚊子有很多種,我國境內就有300多種,但能傳播瘧疾的,主要是按蚊(雌性)。
 
在國內,主要是中華按蚊。
 
特別是一些豬、雞、鴨養殖場等場所周邊,中華按蚊密度較高。
 
更重要的是,要傳播瘧疾,人群的瘧疾患者以及按蚊,都得達到一定的數量和密度——
 
剛好你身邊有患者,也剛好有按蚊,叮咬了他的按蚊,還剛好又叮咬了你。
 
國內已無本土瘧疾病例,大家不用擔心會出現大範圍的傳播。

 

中華按蚊與一般蚊子有點區別,動翅上有黑灰相間的斑點,喜歡在黎明時分攻擊人類。
去雲南、去東南亞、去非洲
一定要防蚊子!
 

瘧疾消除不等於消滅,疫情前,我國輸入性瘧疾病例每年有2000多例,是一大風險。


尤其是雲南,炎熱潮溼,最易滋生蚊子,還與老撾、緬甸和越南等瘧疾流行國接壤,沒有高山大河阻擋。蚊子要飛過來,不費吹灰之力。


在兩廣、江蘇,來自東南亞、非洲的人口不少,也有潛在威脅。


抗瘧之路,鬆懈不得。


關鍵還是防蚊。去瘧疾高發地區,再如何重視防蚊都不為過。


包括:

√ 使用經殺蟲劑處理的蚊帳(藥浸蚊帳)

√ 室內定期噴灑殺蟲劑

√ 使用防蚊紗窗紗門、蚊香等防蚊驅蚊器具

√ 避免赴偏遠潮溼地區

√ 外出塗抹防蚊霜

√ 儘量穿淺色、寬身的長袖衣物及長褲

之前,要了解所去國家或地區的瘧疾流行情況;可到當地疾控中心瞭解諮詢有關瘧疾預防等知識。

也可以在前往高瘧區之的前兩週服用一些抗瘧藥進行預防,比如磺胺多辛-乙胺嘧啶。

夏天到了

防蚊防瘧

資料來源:
1.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官網、中國疾病預估與控制中心官網、世界衛生組織官網
2.《中國瘧疾防控70年:從“談瘧色變”到境內零感染 》,新京報
3.《2019年全國瘧疾疫情特徵分析及消除工作進展》,中國寄生蟲學與寄生蟲病雜誌, 2020, 38(2): 133-138 doi: 10.12140/j.issn.1000-7423.2020.02.001
4.《義烏中華按蚊有點多 這種蚊子會傳染瘧疾》,浙江新聞 
5.《按蚊–瘧疾的傳播媒介》,中國衛生有害生物防制協會 
6.抗瘧大戰:千年病毒,被中國人滅了!》,《家庭醫生》雜誌,2021.09
 

記者 | 路宛晨 文曉英   編輯 | 李鉞   視覺 | 鹿呦呦 

-《中國家庭醫生》新媒體中心原創出品-
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健康資訊

點擊關注中國家庭醫生視頻號

👇

推薦閱讀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