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希望你的遊戲體驗更快、更流暢,所以你喜歡超頻CPU和顯卡,但你有沒有想過,超頻你的顯示器呢?超頻顯示器又到底是安全還是危險呢?
什麼是超頻顯示器?
超頻顯示器,就是通過軟件或者硬件方式,改變現有的刷新率,以便你可以繪製更多的每秒幀數(fps)。刷新率越快,你的圖形轉換就越平滑。
只要整個系統能夠處理這種變化,具有較高刷新率的超頻顯示器可以更快、更流暢地顯示圖形。例如,將刷新率為60Hz的顯示器超頻到120Hz,意味著在一秒鐘內可以出現兩倍的不同圖像,從而改善遊戲中的畫面動態表現。
顯示器超頻通常是在動態畫面表現出現抖動或不穩定的情況下進行的,或者當玩家想通過使顯示器更清晰、更快速來優化他們的體驗,也可以用來解決屏幕撕裂的問題:當視頻刷新率與面板刷新率不同步時,就會發生這種情況,留下一個視覺偽影,但可能通過超頻顯示器來解決,以提高其性能。
與GPU或CPU超頻不同,顯示器超頻性能提升幅度通常非常穩定。如果你的顯示器可以處理超頻,這種提升不會將你的顯示器從60Hz轉換到120Hz,但在大多數情況下,60Hz的顯示器至少可以超頻到75Hz。
硬件超頻:按按鈕,或者換換線
有些顯示器已經給你預留了超頻的空間,並將這種功能稱為OD(OVER DRIVE,超驅動),當然也有直接稱為超頻的。
實際上,很多遊戲顯示器的最大刷新率都是建立在“超頻”技術上的。特別是一些“非標準”的刷新率。例如,某品牌的遊戲顯示器,宣傳語是最大刷新率180Hz,不過當你打開說明書會發現,如果不打開超頻選項,或者不使用DP線的話,那麼正常情況下只有165Hz甚至144Hz的刷新率。
而它們的超頻就非常簡單,直接在顯示器的OSD菜單中就可以找到改變標稱刷新率,進行超頻的選項。按按鈕,就可以超頻你的顯示器。
一臺華碩顯示器的OSD菜單,已經內置了超頻選項
由於高分辨率下的高刷新率需要較高的帶寬,所以一些顯示器的刷新率超頻還需要換成DP線,這也是一些顯示器產品廣告裡,更高的非標準刷新率需要換線的原因。
當然,如果你在較高的刷新率下對顯卡施加了很大的壓力,還是可能會遇到帶寬問題,導致滯後和跳幀等問題。另外並非所有顯示器默認都與超頻兼容,內置了超頻選項。
軟件超頻:從驅動程序到第三方工具
而軟件超頻顯示器就有很多方法了。
最簡單的就是通過驅動程序進行超頻。例如,對於N卡來說,打開驅動面板,在顯示選項卡的“改變分辨率”裡選擇定製,再選擇顯示“不支持的分辨率”,通過風險確認後,在後面的分辨率調整選項中,即可嘗試改變刷新率和分辨率,進行顯示器的超頻。
而A卡則可以在驅動裡的“全局顯示”中,創建新的自定義分辨率方案,來進行超頻嘗試。
而更高端一些玩家則更喜歡使用第三方工具,比如CRU等進行顯示器超頻,選項更加豐富。
超頻顯示器有風險嗎?
雖然許多遊戲玩家認為超頻顯示器值得,而且聲稱超頻顯示器從未出現任何問題,甚至連廠家也內置了超頻選項,但超頻並不完全安全。
如果完全安全,廠家為何不直接把產品的刷新率標稱值標高一點,以賣個更好的價錢呢?相對保守的、不超頻的刷新率,本身就是為了產品更加穩定,減少服務和售後的風險。
而列舉起來,雖然大部分超頻場景下,超頻遊戲顯示器是安全的,但還是有以下幾個風險需要大家注意。
1. 閃屏
當你超頻顯示器時,最常見的問題是閃屏,可能導致顯示器故障:當顯卡輸出的幀數少於顯示器屏幕時,肉眼可見圖像的減速現象就變成了閃屏。
2. 丟幀和白點
當你超頻顯示器時,你可能會注意到丟幀的增加,這可能會表現為跳躍的圖形。有時,在超頻後,你還會看到白色“壞點”或死點隨機出現在屏幕上。這是顯卡和顯示器的像素填充不同步引起的。
3. 黑屏
在最壞的情況下,超頻顯示器後你的屏幕將完全變黑。在大多數情況下,將設置更改回默認值,屏幕應該會像往常一樣工作。開機時訪問BIOS,返回默認設置,然後重新啟動計算機即可。
4. 分辨率問題
有時,更改刷新率沒引起問題,問題在於你選擇的設置與屏幕的分辨率不匹配。可以嘗試不同的分辨率來匹配超頻的刷新率以解決此問題。
5. 顯卡支持衝突
即有些老的顯卡不支持你的顯示器設置,尤其是超頻後一些非標準、不常見的分辨率和刷新率。碰到這種情況可以更新下驅動後再試。
6. 耗電量高於正常值
超頻顯示器消耗更多電力,因為它需要比正常刷新率情況下更多的功率來運行。
7. 過熱
超頻時,通常部件總體溫度會上升——無論是CPU、顯卡還是顯示器。因此,超頻顯示器後,可能需要通過加強散熱措施來防止過熱。
總結
另外,還有一個建議,就是儘量在支持FreeSync或者G-Sync的顯示器上嘗試小幅度慢慢超頻,因為這些VRR動態幀率同步技術,允許顯示器僅在從顯卡接收到一幀時更新畫面,通過當前刷新率生成無縫的幀顯示,使兩者保持同步。這樣看起來的話,會避免諸如閃屏等問題。
總之,超頻並不總是最佳選擇。在強制使用不適合處理的設置之前,請在顯示器設置中查找“超頻”菜單選項。超頻顯示器存在一定的風險,可能會使你的保修失效,但正確操作時,你可以實現比出廠時更快的刷新率。
來源:鈦師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