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ONE文藝生活】(ID:one_hanhan)
作者:髒腦丸
前陣子,互聯網關於生育率的討論可不小。
專家們咔咔給建議,從補貼三孩到降低婚育年齡。
看得出來,專家真不懂普通人生孩子有多痛。
普通人熬過生產,還要解決就業,住房,孩子教育……
一家四口全頂進去都不夠使,壓力有了,家庭矛盾也有了。
就算一切都挺過去了,最後還會折在一項隱痛上:
有些人生完孩子,發現朋友都沒了。
我們辦公室有個潛規則,有小孩的在一堆聊天,沒小孩的在一堆聊天。
但兩堆人摻在一塊兒,就沒話說了。
沒想到同樣的事會發生在我和我發小身上。
結婚之後她就像變了個人,生完孩子更沒法聊了。
叫我們去參加她婚禮,她說:
“我婚禮有小飛機哦,能航拍。”
生完孩子我心疼她,她說:
“瞎操心,我老公找的最好的月子中心。”
我說我最近加班太累了,她說:
“等保姆找好了,我得找點事幹,要不太無聊了。”
不知道怎麼,她變得愛事事壓我一頭。
現在一起聚餐,合照她也不發了,朋友圈只發她家小孩,還有給小孩游泳館集贊。
不給她家小孩吹彩虹屁,她還生氣。
最離譜一回,她在群裡發了一條小孩亂哭亂嚎的視頻,非說孩子會跟她吵架了,讓我們仔細聽音調變化。
我實在受不了了,說了句咱別曬娃了行嗎,她回我:“你一點愛心沒有。”
後來她發啥,我們都私聊預警一下,比如,剛才發的小孩吐奶,千萬別點。
想著幾十年發小的情分,單開個群也實在不好,但也實在不想捧她臭腳。
我們群裡交流越來越少了,線下也不怎麼聚餐了。
有朋友說她特別像把清華北大185公務員掛在嘴邊那種人。
她生了孩子,她上了岸,是我們不配做她朋友了。
剛聽說我閨蜜懷孕了,我特別緊張。
我怕她累,怕她死掉,怕她小孩太醜,從來沒想到我倆會因此關係不好。
分隔兩地,別的我做不了,只能一直陪她講話。
我一個沒生過小孩的,對她的城市婦產醫院都如數家珍。
但生完小孩她就不太找我了,抖音小紅書也不再艾特我。
偶爾點進她最近喜歡,全是“小毛驢”“身體歌”……
她生完孩子我們第一次見面,她還是那個娃娃臉,但雙腮垂了好多。
我點了她喜歡的奶茶和蛋撻,想和她聊聊天。
結果她拿起蛋撻哄著小孩吃掉,奶茶沒喂,因為小孩吃不了。
我當時沒生氣,只覺得那小孩吃相太髒。
真正讓我傷心是在她生二胎。
我和幾個朋友買了小孩衣服去看她。她突然崩潰了,說所有人只關心小孩,沒人關心她。
我們察覺出來她產後抑鬱,可她什麼都不說,只喊她婆婆送我們出去。
我感覺到她壓力很大,但沒留個口子給我關心她。
原來我作為她的朋友,我們一起面對工作煩惱,面對冷落她的老公,面對她不講理的婆婆。
現在我成了外人,成了他們一家人面對我。
我們沒再聯絡,直到年前突然接到她消息,說她和她老公都病了,問我可不可以幫忙看看她父母。
我還是幫了,也帶著蛋撻去看了病中的她,但不再費心選她喜歡的那個口味。
上學時候,我轉發過她的一條微博,她說:
“突然想到父母會先自己一步離開,現在的朋友也會因為畢業而離散,就覺得很難過。”
最近在“那年今日”裡又看到這條微博。
只不過她設置了僅半年可見,我的轉發語“我會一直在”也失去了著力點。
我今年30歲,是一名老師,也是一位二胎媽媽。
老大出生的時候,我還在讀書,和同齡人說自己有孩子了,就能看見對方露出尷尬微笑,然後戰術後退。
有小孩之後,像被打上了“不便打擾”的標籤,很難交到朋友。
老公孩子的照片我朋友圈一年發不了一次,經常分享一些歌和小說,就是我自己喜歡的東西。
但很少有人和我聊這些。
不同的身份的確會認識不同的人,可同行都當過寶媽,辦公室除了工作,就是討論老公孩子打折券,我不需要再交同身份的朋友了。
最難過的還是,過去的朋友有活動沒叫上我。
剛生完小孩情緒本來就不好,看著朋友圈合照給我氣壞了,我心想,再也不理他們了,我就跟寶寶過一輩子。
當然人家不是有意的,就是太有邊界感了,反而這樣的朋友最好對付。
直接在微信上問:“哎,x哥生日怎麼不叫我,不夠意思。”
對方還得覺得不好意思,下次就叫上你了。
其實表現得和以前一樣,大家也就明白了:
蘑菇是得照顧小孩,但蘑菇還是你朋友。
現在我朋友基本都見過我寶寶,不過聚餐能不帶就不帶了,小孩在大人說話不方便。
有的朋友特別喜歡給寶寶當乾媽,但這個也分人,千萬別逮著誰都認,挺尷尬的。
我也明確說了,都別送小孩東西,要送送我用的,省了不少糊塗賬。
二寶沒斷奶呢,我就待不住了,想跟朋友旅遊。
這就得感謝我父母,他們很支持我。
每次出去我父母都帶大寶跟我一起,二寶留給爸爸照顧。
白天我和朋友玩,他們祖孫仨一起玩,晚上我們四口再聚一起。
我還是像以前一樣,和小姐妹嗑cp,有空就燒烤洗浴走一走。
不過最近很少去了,孩子越來越大,我們想換房子,壓力還是很大的。
我們男人之間不太會聊生孩子的事。
畢竟對我們社會影響小,休完產假後我去了個二線城市,完全沒影響求職,反而都覺得我有責任心。
不過我因為這個,和原來的朋友不咋說話了。
養孩子不像他們想的那樣,帶孩子玩,帶孩子寫作業……那只是很小的一部分。
媽媽對小孩好,可能就是照顧得很細緻。
當爹的就比較粗線條,就想把最好的都給他。
為了他玩命賺錢,開源節流,有些局能不去就不去了。
我以為我失去他們會很難過,但沒有。
我老婆在聚會上說要去接孩子,她朋友都很支持。
我的朋友就會問,你老婆呢?讓你媽去接吧,是不是老爺們兒啊?
很多壓力我懶得解釋,他們也不能懂。
我和他們連笑點不一樣了;
之前我幫小孩找幼兒園有個事特別逗,我跟他們講得眉飛色舞,結果他們表情挺尷尬的,應該是get不到。
這種話題唯一能聊的,就是我哥。
他兒子上初升高了,他說他的朋友,只剩她老婆的閨蜜了。
我以為是她老婆有手段,結果他說幫不上小孩的,都留不住。
我們這個階段小孩是第一位的,沒辦法。
小孩怕吵,我就把架子鼓賣了。
最近我跟風買了遊戲《原子之心》,剛開機主角就飆髒話,我趕緊給關了。
小孩當然聽不見,但我總覺得當爹了,也得少聽這種詞兒。
有孩子之後失去了很多快樂,我也獲得了別的幸福。
兒子降生之後的一切問題,都是我們一家人一起面對,跟戰友似的,家裡人關係明顯變好了。
和我爸媽話多了不少,以前很避諱的話題現在也能聊。
我和媳婦的關係,也進入了很穩定的狀態。
我覺得圍著小孩轉,只是人生的一個階段,孩子大一點,我又會進入下一個階段。
那些和我走散了的,不生孩子的朋友,也一樣有自己的成長階段。
有交集的人遲早有交集,希望今後有緣,和好哥們兒一起去網吧裡抓我的臭兒子。
這幾年互聯網發明了不少詞“婚驢”“胎器”……
似乎一直有聲音在把生孩子,不生孩子的兩個群體對立起來。
要不要小孩只是我們個人的選擇;
就像@陽仔 說的,生小孩,或許和考學,搬家,換工作一樣,都只是開啟了人生新的階段。
有些朋友會在畢業後走散,有些在搬家後斷聯,生小孩也不例外。
如果現實困境無法讓你們一起走下去;
只要彼此保持真誠和同理心,就算不常聯繫,你們的友情也不會褪色,心裡永遠留有彼此的位置。
-End-
作者:本文轉載【ONE文藝生活】微信公眾號,韓寒主編的ONE·一個 文藝閱讀應用官方公眾號,複雜的世界裡,一個就夠了。關注可搜索微信號:one_hanh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