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時間被短視頻“刷”走了嗎

目前,對短視頻成癮的特殊機制存在著激烈的討論,尚無系統的描述和定論。刷短視頻為何成癮,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理解。

高密度、快呈現的“聲色體驗”。短視頻之“短”,用戶瀏覽之“快”,促使發佈者拋棄傳統內容結構,也無須追求內容的深度,轉而在感官刺激上下足了功夫,且都傾向於將最吸引人的內容堆砌在視頻開頭。鮮明的場景、熟悉的“梗”、富有感染力的背景音樂……大量視覺、聽覺信息在視頻切換的一瞬間湧出,在帶來強烈的情緒、喚起體驗後匆匆結束,使我們刷視頻的行為得到了巨大的正反饋強化。

“無感”的交互設計與投其所好的信息繭房。短視頻平臺常見的“上/下滑動切換”與“自動連播”模式,最大限度地減少了用戶觀看過程中的手動操作與主動思考。這樣“無感”的交互設計實則消解了我們的主觀能動性,不僅讓我們容易失去時間知覺,更讓“主動結束”變得遙不可及。

同時,短視頻平臺通常會收集我們的偏好信息,並使用推送算法“投其所好”,使我們不斷被其呈現的內容吸引。這也進一步削弱了我們的主動性,面對無須選擇的“精準刺激”,“結束娛樂”便顯得愈發困難了。

鏡像滿足與逃避現實。鏡像滿足是指用戶在觀看短視頻過程中發生的一種主體轉換,即我們傾向於將理想化的視頻主角“代入”自己,從而滿足自身的表達性慾望,獲得獎賞性體驗,是自我認同和自我表達積極願望的體現。逃避現實的“隱形”需求則是短視頻成癮的另一個推手。事實上,壓力應激幾乎是任何物質和非物質成癮的危險因素,許多人更願意沉溺於觸手可及、光怪陸離的虛擬世界中。

此外,本身具有心理“隱疾”的人群可能會產生與“鏡像滿足”截然相反的體驗:對短視頻與現實生活的巨大落差感到失望,從而產生物質攀比、身材焦慮等一系列問題,形成難以擺脫的惡性循環。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