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職場 ,如何跟你討厭的人共事

在職場 ,如何跟你討厭的人共事
從摸魚、躺平到最近被廣泛討論的“精神離職”,這屆打工人似乎對職場已經倦怠到了極點。
然而,如果我們將這種倦怠簡單粗暴地理解為“討厭工作”,其實是不明智的——大部分人討厭的不是工作事務本身,而是跟自己一起工作的人。

說到底,職場真正使人感到疲倦的是人際關係。

《時尚健康》雜誌聯合領英平臺共同發起了一份關於職場的問卷調查,其中兩個問題的數據結果很有意思:

在導致“精神離職”原因的調查中,57.18%的人選擇了“人際關係太複雜”,這個選項甚至打敗了“加班時間太長,累”;

在“最反感的職場現象”調查題目中,獲得最高選票的是:“馬屁精”比“幹得好”更容易得到升職加薪。

可見,工作本身所帶來的倦怠感遠不及人際關係所引發的苦惱與困擾。

然而,只要我們還身在職場,就有可能遇到不合自己心意的領導或同事。

那麼問題來了:如何跟自己討厭的人一起共事呢?這裡有幾個方法可供參考:

NO.1 降低心理閾限

儘可能少地將共事的人劃入“討厭”範圍內。

比如說你很討厭摳門兒的人,但你的同事偏偏在花錢上非常節省,屬於一起吃飯從不結賬的那種類型。

那麼,你可以不跟他約飯,但不要一上來就將他劃入“討厭的人”這一範疇。

因為一旦你在心裡將他列入“討厭”名單,就很容易產生排斥心理。其實大部分職場合作並不涉及賬單AA,只要劃分清楚工作職責就好。
NO.2 要避免“卷”

卷的本質是比較:領導要求10號交工作總結,同事6號就交了,真討厭!

這其實就是你的比較心理在作祟,其實你仍然可以10號交呀,別人怎麼做並不應該影響你的節奏。

這背後其實是自信的培養,以及如何看待他人的評價,是很深刻的心理問題。

但如果簡單直白地說,那就是在工作中明確自己的職責,完成自己應該做的,不讓“討厭的人”影響到你。
NO.3 不要把領導當裁判

如果在幼兒園裡發生了爭執,小朋友總喜歡告訴老師,讓權威來做出評判並且懲罰錯誤的一方。

這種規則並不適合照搬進職場,但遺憾的是,大部分成年人還在沿用這種心態。

以我採訪過許多企業管理者的經驗來看,大部分領導並不看重下屬間的爭執,他們甚至不認為這是必須解決的問題。

管理者更看重團隊目標是否能夠實現,如果利於目標達成,他們甚至會故意允許一些矛盾甚至不公平的存在。這大概應和了上述調查中“馬屁精”比“幹得好”更容易得到升職加薪的職場真相。

NO.4 多交辦公室以外的朋友

避免陷入“同仇敵愾”的慣性。

大部分時候你會發現,在一個辦公室裡,討厭同一個人的那幾個人往往會成為關係較好的小團體。

一方面是因為價值觀審美趨向一致,所謂的“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而另一方面,恰恰是這些人的“同仇敵愾”使他們更有共同語言,心理上找到了更多的認同感,從而更加鞏固了小團體的穩定性。

這很容易造成一種慣性的偏見,即你會越來越討厭那個讓你討厭的同事,因為在小團體的交流中,你很容易發現他更多的缺點。

圖源:pexels

一個避免這種慣性的有效做法是,多交辦公室以外的朋友,幫助你更加客觀地看待職場矛盾。

退一萬步說,對於那個你所討厭的同事,即便你不能變得喜歡他,但起碼也不會陷入盲人摸象的偏見之中。

NO.5 嘗試跟這個你所討厭的同事一起吃頓飯

我把它稱之為“脫敏”。

這種做法脫胎於心理學中經典的脫敏療法。

比如一個人無法忍受毛毛蟲,但又想擺脫這種恐懼感,那麼可以先給他看毛毛蟲的圖片,在他能忍受看圖之後,再給他毛毛蟲的玩偶,讓他摸一摸,適應一下觸感。

如果這也能接受了,再逐步地讓他遠觀真實的毛毛蟲、近距離看毛毛蟲,甚至伸手摸一下……這種方法同樣適用於克服你對同事的厭惡感。
圖源:pexels

我曾經試過跟一個自己很不喜歡的人共進午餐,並不沒有之前預想的那麼恐怖。這個人在工作中表現得過於嚴苛、咄咄逼人,這是令我不舒服的地方。

但在吃飯時,她卻展現了輕鬆幽默的一面,使得那段午餐時光甚至可以稱得上愉快。

你看,如果換個場景,也許你會發現那個“討厭的同事”其實是個立體的、多面的人,而你總能從他身上找到至少一個可愛的點。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