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病吃藥是我們認為的生活常識,但俗話說,是藥三分毒,很多人對“吃藥”並沒有真正的瞭解。無論什麼藥物,它可以“治病”,相反,它也可以“致病”。即使是食物,都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更何況是藥物!
今天,我們一起來盤點一下那些有致癌風險,但卻被很多人當成常備藥的藥物,希望大家看後能意識到亂吃藥的危害。
酚酞片長期服用這些藥物存在很大的風險,它會刺激人的胃腸粘膜,引發一系列嚴重的藥物反應。
另外,已經有大量的動物實驗證明使用酚酞可能會誘發癌症。因此,已有包括美國在內的多個國家明令禁止含有酚酞成分的藥物進入市場。
相信很多家長對利巴韋林很熟悉,兒童感冒發燒、手足口病等都會用它來治療,因此,有孩子的地方就一定有利巴韋林。
其實,世界衛生組織和美國FDA對利巴韋林的用量有明確的規定,因為兒童若長期服用利巴韋林會有很大的生殖毒性和溶血性貧血風險,嚴重者可導致發育不良或癌症!
近年來,大量的研究報告顯示,避孕藥可能會提高乳腺癌、子宮癌等女性生殖系統癌症的發生率。不過,這一結論目前還沒有明確的定論。
因此,若想要短時間或緊急避孕,使用避孕藥還是沒什麼大問題的。但是,如果沒有避孕的需求,最好就不要使用避孕藥了。
非那西丁主要藥效是解熱鎮痛,我們平常的感冒發燒都可以用它來治療,但非那西丁拒用很強的腎臟毒性。
長期服用的話會對我們的腎臟造成極大的危害,會引起腎盂癌、膀胱癌等癌症,因此它目前也已被禁用。
絕大多數的免疫抑制藥都有一定的致癌性,因為它主要作用就是一直我們體內免疫系統的功能,而免疫系統也是我們機體自我保護的一種機制,它無法正常發揮作用就意味著機體被其他病毒感染的風險加大。
是藥三分毒,這是大家都應該明白的道理。雖然得病了需要吃藥,但一定要記得安全用藥,不要聽信偏方而亂用藥物,不然最後受傷的還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