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喝茶呢,對人體是好還是壞呢?權威研究來了!
關於這個問題啊,大家一直有爭論,有說對身體好的,有說對身體壞的,那麼公說公有理啊,婆說婆有理,讓人很難辨別。那麼事實是怎麼樣的呢?咱們就一起來聊聊,看看長期喝茶對人體是好還是壞。
美國的賓夕法尼亞大學華人教授曾經對8萬多國人進行了為期六年的隨訪研究,發現長期喝茶的人群,血液中的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下降的速度更慢,患心血管疾病的概率,比不經常喝茶的人能降低8%左右。這個高密度脂蛋白呢,就是我們常說的好的脂蛋白,那麼這個脂蛋白的含量越高,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相對就越少了。
中國科學院院士顧東風團隊也做過飲茶對身體健康的相關研究,研究人員統計了10萬餘人的生活習慣,
而糖尿病患者中經常喝茶,全因死亡率會降低10%,發生心血管病變的風險呢,降低12%。而大部分學者認為啊,喝茶之所以能夠起到如此多的作用,不僅僅和高密度、脂蛋白含量有關,而茶多酚呢,也起到重要作用。
茶多酚是茶葉中酚類物質的統稱,並不是簡簡單單的一種物質,像我們經常聽到的花青素、黃酮,兒茶素均屬於茶多酚的一種,而茶多酚呢,具有抗氧化、防輻射、抗衰老、降血脂、降血糖多種作用,所以呢,喝茶才有這麼多的好處。
在2019年,有學者統計了大約50萬人的數據,目的就是為了統計喝茶跟胃癌、肺癌、乳腺癌等癌症的關係。結果發現呢,喝茶和其他癌症的確沒有關係,但可能和胃癌的發生有一定的關係,尤其是那些每天攝入茶葉量超過4克的人,患上胃癌的風險可能會大一些。
研究人員推測,之所以會發生這種情況,可能和茶葉中的咖啡因含量有關。那麼除了茶葉中本身的物質之外,飲茶是否健康和茶葉的處理方式也有很大的關係,那麼茶葉在加工過程中呢,基本上不會清洗,也不會消毒,所以在茶葉的表面可能會有細菌,或者說殘留的一些藥物,那麼長期喝這種茶呢,對身體的影響肯定是不好,具體什麼影響呢,目前研究沒有表明。
如果茶葉儲存不當,可能會出現黴變,茶葉中的黴菌呢,主要是青黴黴菌和麴黴黴菌,比如黃麴黴素,如果長期攝入呢,可能會增加患肝癌的風險,黃麴黴素需要在280度以上的高溫才能被殺死,那麼我日常喝茶的時候,最高也就是100度,很難殺死這種黴菌,所以如果茶葉已經發黴,一定不要喝,那麼萬事萬物都有兩面性,喝茶自然也不例外,那麼經常喝茶呢,確實可以預防心血管疾病,也可能會對許多慢性病呢有幫助,但是呢,如果超出身體的能承受的量呢,過量飲用的話呢,難免呢會對咱們身體構成一定的傷害。
還有重要的一點呢,就是喝茶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水溫,我們沖泡茶的時候,比如說綠茶,一般在60度到70度左右。但是我們在飲茶的時候呢,一定要把溫度降到40度以下,也能一定程度上減少高溫對我們的口腔、食道,甚至呢我們的胃造成的物理性損害,從而呢也一定程度上減少了這些器官發生癌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