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個社交平臺上,都能看見不少網友曬出自己再次感染新冠😷的照片。
數數日子,距離上一波的感染高峰已經過去了5個多月。
如果第二波感染真的來了,感染的風險有多大?我們又需要做好哪些準備呢?
4月20日,張文宏醫生在感染免疫高峰論壇(2023年度)上表示:
如果新冠病毒發生變異,6個月後會慢慢出現二次感染,一般規模不大;
但如果下一波病毒的變異有效突破了人體為對抗前一波病毒而形成的免疫屏障,第二波就會形成感染高峰。
晨媽前文說了,距離去年年底的感染高峰過去了5個多月。
但從病毒本身來說,目前的變異毒株仍屬於XBB系列。
首次監測到的XBB.1.16傳染性雖然有所增強,可致病力沒有明顯變化。
從這張全國發熱門診診療人數變化趨勢圖也能看出,此輪感染人數較之前並沒有出現“陡增”。
或許有人要問了,那這次的“新冠第二波”又是從何而來呢?
就像第一波感染高峰時,幾乎所有人都是初次感染,可有的人症狀輕,有的人症狀重一樣。
也就是說,6個月過去了,如果有些人體內抗體較低,甚至沒有抗體,那(再次)感染幾率就大一些🤒
但平時自護力就比較低下以及病毒抗體不高的孩子,更容易二次感染,也要多加防護。
大部分人二次感染後仍然出現鼻塞咳嗽,味覺消失的情況,但比第一次症狀要輕的多。

不過紹興市人民醫院感染科主任李明暉也表示:
二次感染的症狀因人而異,通常與病毒的毒力、人體自身免疫力、有無基礎疾病等因素有關。
也就是說,二次感染的症狀依然是“因人而異”,並不一定會比第一次輕🧐
一般來說,如果第一次感染後能夠產生足夠的抗體,並且第一次與第二次感染的病毒株相近。
那麼,第二次感染時可能會有交叉保護作用,症狀也會較輕,甚至無症狀。
而且大家別忘了,相較於第一輪感染,此輪感染藥物儲備較多,醫生的治療經驗也更豐富。
因此,不管是感染率,還是重症率、死亡率,也都會比之前低很多。
我們要做的,就是帶上孩子勤加鍛鍊,提高自身抵抗病毒的能力⛹️🏃♀️
③不要去人流密集的地方,避免因身體疲憊造成自護力低下。
距離疫情開始,已經過去了3年多,大家對新冠病毒的認知也在不斷提高。
對比初代病毒,現在的病毒也早已沒有當初那麼“囂張”。
而我們要用科學的防護手段,去積極應對,保護好自己和家人☀️
轉載自媽媽手冊*本期內容由媽媽手冊整理,千萬媽媽都在看的科學育兒手冊。主編:晨媽,分享育兒知識、親子教育經驗、品質生活理念,陪千萬父母共同成長。
參考文獻:
[1]2023-04-24.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五一出行會加速新冠二次感染嗎》
[2]None.新冠肺炎診療方案治療藥物信息彙編(第二版)[J].中南藥學,2020,18(3):14.
[3]2023年4月20日.感染免疫高峰論壇.國家傳染病醫學中心(上海)主任、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醫生關於《新冠二次感染》演講
[4]https://covid19.who.int/region/wpro/country/sg
[5]http://www.nhc.gov.cn/xcs/zhengcwj/202304/c8db1a9da0204fdb87c88d7f70b284c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