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正在悄然改變著世界,改變著萬千大眾生活中的點滴。從清晨起床的第一時間,到晚上入睡的最後一刻,陪伴我們時間最長的就是智能手機和電腦。在地鐵、公交車甚至是馬路上,隨處可見低頭擺弄手機的人,我們什麼時候可以給自己的雙眼一次放鬆的機會呢。可能有人會說生活環境使然。那麼我們是不是可以在這種環境下,多給雙眼一點關注,緩解它們的疲憊及乾澀。
中醫認為雙眼與肝的關係最為密切。《素問·金匱真言論篇》曰:“開竅於目,藏精於肝。”《靈樞·脈度篇》又指出:“肝氣通於目,肝和則目能辨五色矣。”說明肝臟的精氣通於目竅,視力的強弱和肝是有直接關係的。同時《素問·五臟生成篇》認為“肝受血而能視”,亦即視力和肝血的調節功能有關,如肝血不足,目失所養,就會出現兩眼乾澀、視力減退或夜盲;肝火上炎,常見目赤多淚。不少眼病多被認為和肝有關,故而治療時從治肝入手。此外,亦有專家認為腎與目密不可分,正如宋元時期的《秘傳眼科龍木論》所云:“眼雖屬五臟,而五臟之中腎最為貴。”《審視瑤函》雲:“五輪之中,四輪不能視物,唯瞳神乃照物者。”古代中醫認為瞳仁屬水,為腎所主。腎精可潤澤目珠、涵養瞳神。此外,肝腎同居下焦,乙癸同源。腎藏精,肝藏血,血從精化;而從五行關係上看,腎為肝之母,肝為腎之子,肝木腎水,水能生木,正如《仁齋直指方》所說:“子肝母腎,焉有子母而相離者!”腎藏之精是肝血的物質基礎,腎的氣化則是肝血化生的動力,腎精下洩,歸精藏於肝而化清血。因此,“肝受血而能視”是以腎中精氣為前提的。腎中精氣充盛,肝有所藏而上養,則目視精明。二者關係密切,密不可分。
因此,治療“上班族”和學生們的眼睛乾澀、疲勞即從肝腎二髒入手。臨床上多以枸杞15克,菊花15克,石斛15克,麥冬15克泡水飲用,收效頗顯。
方中的枸杞子,性味甘平,歸肝、腎經,色赤入走血分,善滋補肝腎、益精明目。可以用於各種肝腎陰虛或精虧血虛所導致的疾病。菊花辛、甘、苦,微寒,歸肺、肝經,具有疏散風熱、平抑肝陽、清肝明目、清熱解毒的作用。菊花質輕清主升,是平肝明目之要品。二者配伍應用除對肝腎陰虛的視物昏花、眼乾澀痛等症外,還對糖尿病之肝腎不足,頭暈、視物不明諸症均有良效。
菊花大致可以分為三類,即白菊花、黃菊花、野菊花。白菊花中,由於植物品種、產地、採收季節、加工方法的不同,而有亳菊、懷菊、川菊、滁菊、貢菊、德菊、杭白菊等品種。一般杭白菊及貢菊使用較多。黃菊花則主要是杭黃菊。菊花葯材的外觀大體相似,其性味、功能和適應症都有類同之處,然側重點卻各不一樣。白菊花和黃菊花都屬辛涼解表藥,以疏散風熱為主,性能較為接近,不同之處在於白菊花味甘,清熱力稍弱,長於平肝明目;黃菊花味苦,洩熱力較強,常用於疏散風熱。野菊花最善清熱解毒,以治瘡見長,為腫毒之主藥。因此,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合適的品種。
石斛味甘,性微寒,歸胃、腎經,可益胃生津、滋陰清熱。對於腎陰虛所致的目暗不明、筋骨痿弱等症療效較佳。石斛中的金釵石斛偏於養胃陰、補腎精;霍石斛常用於老人、虛人陰液不足者;鮮石斛清熱生津、解渴之力較佳,多用於溫熱病。總之,石斛雖有數種,但其治療作用大體相同。
麥冬味甘、苦,微寒,歸胃、肺、心經,具有養陰潤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煩作用。善於治療胃陰虛證、肺陰虛證、心陰虛證所致的嘔吐、心悸、失眠健忘等症。
若伴兩目昏暗,視物模糊不清者,可加五味子15克;若容易上火、起口瘡等心火較旺者,可以加竹葉、蓮子心各15克;若伴咽部不適,可加薄荷9克、桑葉10克;若自覺肝腎陰虛較重,可加北沙參15克、玉竹10克。
另外,藥店中常見的“杞菊地黃丸”“石斛夜光丸”“石斛明目丸”也是治療目昏目暗、視力減退的常用成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