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知道的降壓藥四大認知誤區!

你要知道的降壓藥四大認知誤區!

你要知道的降壓藥

大認知誤區

有些“藥”吃半年就能治癒高血壓

臨床上能夠治癒的高血壓多半是繼發性高血壓。找到發病的原因,比如說腎上腺佔位,或者腎動脈狹窄,或者很嚴重的腎臟疾病,通過對原發病的治療,有可能將血壓恢復到相對正常的範圍。

從目前的藥理研究和臨床疾病進展上看,高血壓是一種可防可控的疾病,但是不能都治癒,需要長期服藥治療

是藥三分毒,降壓藥對身體危害大

大家完全不必恐慌降壓藥的臨床危害,很多人看藥物說明書有好幾頁,就覺得這個藥太危險了,其實越是研究透徹藥理作用,如臨床試驗豐富的藥物,才是臨床可信的藥物,這些藥物經過非常縝密的Ⅰ期、Ⅱ期、Ⅲ期,甚至Ⅳ期的臨床試驗才能投入市場。而且這些藥物的成分相對單一,不良反應也是相對明確的,大家大可不必因為擔心肝、腎損傷而放棄治療。只要在醫生的指導下合理應用,並對血壓進行監測,是可以確保用藥安全性的。


服藥後血壓相對平穩,不用繼續吃藥

一旦確診高血壓,醫生就會制定治療方案,按照這個方案按時服藥並定期進行監測,血壓就會控制得不錯,穩定在一個安全範圍。這說明該治療方案非常合適,按照這個狀態長期服藥,就可以讓血壓和心血管安全性得到一個很好的保證,而一旦停藥,這個平衡就會被打破。

血壓降得越低越好

根據臨床上現有的降壓治療方案,建議將診室血壓控制在140/90 mmHg以內家庭自測血壓控制在130/80 mmHg以內對於七八十歲的老年患者,控制在150/90 mmHg以內,就可以算是一個可以接受的達標狀態。

但血壓並非降得越低越好,尤其是70歲以上合併腦供血嚴重不足或者腦梗死的患者。因為此類患者血壓過低,可能會進一步加重腦供血不足。

所以,對於長期服藥的老年人,高壓能控制在130~140 mmHg就非常穩定了,無須調整用藥。如果患者突然出現血壓明顯降低,比如高壓降到110 mmHg以下,並且出現了不適症狀,此時建議及時調整藥物治療方案,有些藥物可能需要減量或者更換降壓藥的種類,來保證心腦血管的供應。

內容來源:人民衛生出版社主辦《生活與健康》雜誌總第260期約健康雲課堂欄目

原       文:《 降壓藥的認知誤區》

作       者:  白  瑾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