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先楚將軍向來作風強硬,敢作敢當,從來不會阿諛奉承、曲意逢迎。動盪時期,有很多同志被“左”的思想影響,有激進的傾向,但韓將軍始終保持著理想,始終秉持實事求是的態度,沒有做過一件對不起國家和人民的事,實屬不易。
韓將軍在動盪時期先是就任福州軍區一把手,後又被增選為省委負責人,集軍政大權於一身。其實最開始他也推辭過,他覺得自己是個粗人,只會打仗,根本不會搞行政,勝任不了省委書記這一崗位。周總理回應他說,一切都是主席的決定,福建扼守著東南沿海的要衝,戰略位置十分重要,千萬不能出亂子。韓先楚聽聞是主席下的命令,也就不敢再推辭,他向周總理立下軍令狀,表示自己一定會幹好工作,保障民生,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
當時整個國家都沉浸在“階級鬥爭”中,生產建設逐漸落後,生產力日漸衰微,每年的糧食產量根本不夠維持大家的生活所需,有不少人還餓著肚子。韓為了扭轉這一局面,在省委工作會議上要求各地委、縣委暫緩“革命”,先保證生產建設,把工農業產值提上來。這番話在當時可謂是“驚天動地”,秘書和警衛員都暗自為韓先楚擔憂,萬一別有用心的人借題發揮,給韓扣“反革命”的帽子,那他必然會遭到猛烈衝擊,輕則被革職,重則被關押。
韓晚年回憶這段經歷的時候,不免感慨萬千,在那個特殊時代,很多人往往都是身不由己,硬著頭皮“隨大流”,做違心的事情,敢於“逆流而上”,真正為老百姓辦實事的人少之又少。除了保障民生之外,韓將軍還捨身保護了很多遭受迫害的老同志,比如陳再道,他在1968年被革職,先後受到好幾輪隔離審查,次年秋天,黨中央安排他到福建某集體農場勞改。
韓先楚聞訊後,馬上打電話給周總理,表示自己想將陳再道接到福州來做一個全面體檢。周總理立即明白了韓的意思,立即予以同意批覆,韓隨即派人把陳帶到福州,並安排他住進一座安保森嚴的小洋樓裡療養。1971年,陳表示自己想復出,再為國家做些力所能及的貢獻,韓二話沒說,親自去找毛主席求情,力推他重回領導崗位。
有些出身革命家庭的“紅二代”在動盪時期也受到牽連,被居心叵測者逼得走投無路,不知未來該何去何從。韓先楚得知這一情況後,馬上授意武裝部的徵兵幹部將落難的“紅二代”集中起來,統一招納到福州軍區當兵,藉此保護他們。這些人都是革命的火種,是中華民族未來的希望,絕對不能受到一丁點傷害!
韓先楚的種種義舉讓江青十分不悅,她一直在想辦法針對韓,妄圖將其“趕下臺”,結果卻一直未能如願。韓將軍也很不喜歡“攪弄風雲”的江,始終刻意和她保持著距離,儘量不與其產生任何交集。1969年,黨中央召開“九大”,韓與江雖然身處同一個小組,但從未有過任何交流,雙方互不搭理。
後來,江青在毛主席的授意下,主動來找韓先楚“和解”,韓表面上客客氣氣的歡迎她,但私底下還是對她敬而遠之,拒絕和她坐同一張沙發。江青見狀,半詰責半打趣地問了韓先楚一句“韓司令為什麼一直躲著我啊?”。韓先楚不假思索的回答說,自己抽菸,嘴裡有味道,怕燻到江青,所以才故意保持距離。江青知道韓先楚話裡有話,但她又對此無可奈何。
1973年,在鄧公和毛主席的聯合推動下,大軍區的首長互相對調,韓被換到了西陲的蘭州軍區工作。1980年,他因為年事已高,無法再繼續在一線履職,遂主動申請退居二線,1985年,他舊疾復發,住進醫院療養,次年不幸離世。他的親屬按照他的遺願,將他的遺體遷回家鄉安葬,讓老將軍落葉歸根。
動盪對於新中國的破壞是極其嚴重的,當時全國大部分人都被“左”的思想影響,走上了一條較為激進的道路,韓先楚將軍是少有的清醒著的人,他自始至終都保持著理性的判斷,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不論是在福州還是蘭州,他都盡力穩定亂局,維護當地正常的生產、生活秩序,同時也捨身保護了不少老同志,這份功績值得我們永遠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