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劑藥緩解長期失眠(內含福利日獲獎名單)

7劑藥緩解長期失眠(內含福利日獲獎名單)

小編導讀

失眠可以說是現代十分常見的健康問題,生活中遇到的壓力問題或喜怒哀樂都可能造成失眠,失眠的群體也覆蓋了從青少年到老年各個年齡段的人群。而且,很多失眠的人長期受此困擾,安眠藥也難以起效。今天就帶大家學習一下中藥如何快速改善頑固的失眠問題。

案一

患者,男,30歲。2014年6月12日初診。

患者因失眠間作12年餘就診。患者自18歲起因學習壓力出現失眠,自服強效安眠藥仍入睡困難。頭部刺痛,前額尤甚,每於失眠後症狀加重。6個月前無明顯誘因右側肢體失去知覺,查頭部MRI示左側內囊後支急性缺血性腦梗死;經顱彩色多普勒示基底動脈血流速度增快,可疑左側椎動脈閉塞;頸動脈彩色多普勒示左側椎動脈流速明顯減低,阻力指數明顯增高。刻診:入睡困難,頭部刺痛,前額部明顯,記憶力明顯減退,腰膝痠軟不適。納呆嘔惡,二便調,舌暗有瘀斑、苔膩,脈滑、尺脈沉。

中醫診斷:不寐。痰瘀阻絡,肝腎不足,神不守位證。

西醫診斷:失眠,神經性頭痛,陳舊性腦梗死。

治法:化瘀滌痰通絡,滋補肝腎。

處方:川芎10g,銀杏葉10g,續斷15g,知母15g,鉤藤15g,牛膝15g,枸杞子20g,五味子10g,丹參20g,酸棗仁10g,合歡皮10g,雞血藤30g,天冬10g,杜仲15g。7劑,水煎服,每日1劑,每日2次,每次150mL。

囑作息規律,減少用腦,多做有氧運動。藥後患者自覺諸症好轉,自行守方服藥7劑。

二診:2014年6月26日。失眠、頭痛症狀較前明顯改善,偶有頭痛,前額尤甚。

處方:川芎10g,銀杏葉10g,續斷15g,知母15g,鉤藤15g,牛膝15g,丹參20g,柴胡6g

遠志10g,益智仁10g。14劑,水煎服,每日1劑。

藥後再診,症狀平穩,納可,夜寐安,服安眠藥每夜可安睡5~6小時,頭痛較前緩解,見效守方,原方去北柴胡,繼服21劑鞏固療效。

按語

患者長期用腦過度,腎精虧虛,腦髓不充,肝陰所傷,營血不足,神失所養則不寐;氣滯血瘀,閉阻腦絡,神失升降,出現失眠久治不愈伴頭痛,遂治以滋補肝腎、化瘀通絡。

方中川芎、銀杏葉、丹參、雞血藤活血養血。現代藥理研究顯示,川芎可通過血腦屏障,改善腦血液循環。續斷、牛膝、杜仲、枸杞子補腎益腦,填精生髓;知母、鉤藤、五味子、天冬養陰生精;酸棗仁、合歡皮鎮靜安眠。二診失眠較前明顯緩解,加柴胡、遠志、益智仁疏肝理氣、補腎安神。

全方共奏補腎養肝、填精生髓、化瘀通絡之效,並參考中藥的藥理作用治療頭痛,療效顯著。

案二

患者,男,55歲。2013年1月24日初診。

患者因失眠2個月餘就診。患者2個月前因勞累及親人去世而情緒波動,出現夜寐不安,寐中驚醒,難再入眠,納少,不思飲食,食後噯氣,自覺咽至胃脘部滿悶不適,大便一日一行,質黏,夜尿1~4次,舌邊尖紅、苔白,脈弦細。

中醫診斷:不寐。木鬱土壅,氣血逆亂,神不安位證。

西醫診斷:失眠。

治法:理氣和血,化溼和中,清心安神。

處方玄參20g,百合20g,厚朴10g,枳殼10g,佛手10g,茯苓15g,白芍20g,酸棗仁10g

龍齒30g,鬱金10g,遠志10g,蒼朮10g,白豆蔻6g。7劑,水煎服,每日1劑,每日2次,每次150mL。

囑患者保持心情舒暢。

二診:2013年2月2日。患者失眠症狀較前緩解,食慾增加,仍有餐後胃脘部飽脹感,見效守方,原方去蒼朮,繼服7劑,水煎服,每日1劑。藥

後再診,夜寐安,納食香。

按語

患者中年男性,2個月前因親人去世,情緒持續悲傷低落,氣鬱日久化火,氣血逆亂,擾動心神,又加勞倦過度傷脾,氣血生化乏源,心神失養而失眠。

方中玄參與百合清熱養陰,安心定志;厚朴燥溼消痰、下氣除滿,枳殼行氣開胸、寬中除脹,佛手疏肝解鬱、理氣和中、燥溼化痰,三者同用,行氣祛溼;茯苓利水健脾、寧心安神,白芍養肝柔肝緩急,鬱金行氣解鬱,三者肝脾同調,健脾疏肝安神;酸棗仁甘酸質潤,入心肝經,養血補肝、寧心安神,龍齒鎮靜安神,遠志交通心腎、安神定志,三味同奏安神之效。全方理氣和血,化溼和中,同時不忘固護肝腎之陰。

國醫大師畢生經驗

《國醫大師阮士怡臨證傳承錄》

點進封面進入悅醫家·中醫書院購書

本書共分為七個章節,以中醫理法方藥研為主線,全面闡釋阮士怡教授的學術思想及實踐經驗,包括阮士怡教授對中醫理論的創新認識——“心-脾-腎三髒一體觀”及其與治病求本的關係,以及“脈中積”的理論內涵與來源。並以上述創新理論為源,分別以益腎健脾法、軟堅散結法、育心保脈法、益氣養陰法、利水強心法,來治療不同的心繫疾病(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心衰等)。還從臨床實際出發,記錄了阮士怡先生的常用藥物、藥對及具體用法,利於臨床實踐。全書理論與醫案結合,內容翔實系統,對於中醫藥學習與臨床具有很大幫助。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