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國外農旅融合經驗

看看國外農旅融合經驗

今年2月,中央一號文件《關於做好2023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發佈,其中多處提及文化和旅遊內容,並明確提出“培育鄉村新產業新業態”“實施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計劃,實施鄉村休閒旅遊精品工程”。可見,農文旅融合是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城市消費需求熱點所在。

如何讓農業與文化旅遊深度融合、如何以文旅促進鄉村經濟,是很多工業化國家所共同面對的難題。在他們的實踐探索中不乏成功案例,為我國農文旅發展提供了思路。

越後妻有的“繪本與樹果的美術館” (圖片來自官網)

意大利農民工廠主題樂園:
打造農業版“迪士尼”
農業旅遊是意大利旅遊產業的主力軍,早在1865年,意大利就成立了“農業與旅遊全國協會”,引導城市居民到農村去體驗自然野趣,與農民同吃住、同勞作。在歐盟所有成員中,意大利是首個將農業旅遊納入法律體系的國家,旅遊農場需通過嚴格的資質認證方能取得許可。
2017年,意大利新零售企業投資超過1億歐元,在博洛尼亞建立佔地超10萬平方米的“意大利農民工廠”美食主題樂園,這個美食主題樂園將體驗式農業、特色加工工坊、場景式新零售和餐飲娛樂等業態進行有機融合,並在此基礎上設計體驗性、植入科普和教育培訓的內容,進而構建出一個具有強大場景氛圍的主題樂園綜合體,因此也被譽為“農業界的迪士尼”。
意大利農民工廠美食主題樂園致力於將“食物從田間到餐桌”的全過程和意大利的特色美食與農業文化進行真實、有趣的展現,為此,該樂園精心設計了6個體驗板塊,包含農場參觀、農產品加工參觀和體驗、美食享受、場景式購物、景點打卡遊玩以及科普研學。
樂園為遊客制定了兩條遊玩路線,以消費為主的線路連接所有的商品攤位與餐廳;以農業參觀為主的路線則主要以農場與建築之間的廊道為主要線路,遊客可以通過此線路進行採摘、餵養等農事體驗活動。每個商店、攤位與餐廳與農場相連,遊客也可以隨時切換路線消費、就餐。
西班牙胡斯卡小鎮:
影視IP帶火鄉村旅遊
胡斯卡小鎮位於西班牙南部安達盧西亞大區馬拉加省龍達山區,小鎮被山谷環繞、相對閉塞,曾經很長一段時間裡全鎮人口不到250人,居民都靠種地維持生活。因為夏季足夠的陽光日照,當地居民習慣性地把房屋刷成白色,以反射太陽光。
2011年,小鎮發生轉變。這一年,索尼影業推出3D動畫片《藍精靈》,為了推廣和宣傳的需要,索尼公司選擇西班牙胡斯卡作為電影《藍精靈》的宣傳基地。其中一個原因是因為藍精靈生活在蘑菇房子裡,而胡斯卡就以盛產蘑菇而聞名。
為配合電影宣傳,索尼影業用4000升藍色油漆把整個小鎮175座雪白的房屋外牆全部塗成藍色。粉刷前,索尼影業與鎮上居民達成協議,在宣傳季過後,將把房子重新刷成白色,恢復村莊原有的模樣。然而,在電影上映後,胡斯卡小鎮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每年遊客量從300人次增長至8萬人次,經小鎮居民投票決定將藍色保留了下來。
當胡斯卡變成藍色,獲得新的身份後,當地政府第一時間重新設計了藍精靈元素主題標誌,在小鎮外建立了巨大的藍精靈雕像以歡迎遊客,推出藍精靈主題特色民宿,還利用蘑菇開發出許多農業旅遊產品。此外,當地政府還推出了“藍精靈花車遊行”“藍精靈嘉年華”等主題慶祝活動,豐富了遊客的旅遊體驗。
如今,這裡成為名副其實的“藍精靈的故鄉”,讓這個原本清冷、閉塞的農業小鎮成為全世界最受孩子喜愛的旅遊勝地之一。
日本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節:
當代藝術點亮鄉村
越後妻有位於將日本本州島分割成東西兩邊的日本大裂谷的新潟縣南端。自上世紀中葉開始,日本經濟迅速發展,然而,日本農村卻面臨著人、土地和村落的“空洞化”問題,空心村、耕地荒廢等問題越發嚴重。
在越後妻有不斷衰敗的過程中,藝術的出現成為其命運的轉折點。2000年,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節正式誕生。該藝術節由政府主辦,知名策展人北川富朗發起並擔任藝術總監,每3年舉辦一屆。藝術節以“自然擁抱人類”為理念,以“地方重建”為目標,以藝術為橋樑,以農田為舞臺,連接人與自然,試圖探討地域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挖掘地方蘊含的價值,發揮地方潛在的魅力,重振在現代化過程中日益衰頹老化的農業地區。
現在,“大地藝術節”展覽的作品被永久放在鄉間及民宅中,成為當地社區景觀的一部分,越後妻有成為一個“沒有圍牆的自然美術館”。大地就是美術館,遊客在越後妻有地區一處處尋訪藝術作品,在感受大地鄉土氣息的同時,通過與當地人的接觸,開始思考人與自然、與土地環境的種種關係。2022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節更是吸引了38個國家和地區的263組藝術家參與。
23年來,在藝術節的帶動下,當地的政治、經濟、文化以藝術方式復甦,散發出巨大的向心力,越來越多的人重返越後妻有,進一步助力鄉村重煥生機;從世界各地來參觀的遊客也越來越多,更帶動了當地酒店、餐飲、旅遊紀念品業的大幅發展,大量增加了當地的就業人口。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