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小磕碰,腦子裡竟出血超百毫升,形成大血腫!

一次小磕碰,腦子裡竟出血超百毫升,形成大血腫!

奶奶87高齡,有高血壓、糖尿病,還有輕微痴呆,經常忘事。

一天,兒子來探望張奶奶,發現她走路姿勢有些不自然,右腿彷彿很無力,只能拖著走。

作為醫生,他立馬警覺起來,忙問張奶奶最近是否有受傷。

但張奶奶根本想不起來,只說有些頭痛。他不敢大意,馬上將其送醫。

MRI檢查發現,張奶奶的腦子裡竟有上百毫升出血,血腫壓迫了一側大腦半球,這就是讓她頭痛、右腿無力的罪魁禍首。醫生診斷她為慢性硬膜下血腫
陳保東主任推測,張奶奶的腦出血,很可能是不小心磕到頭所致。手術時,張奶奶頭皮上的一塊瘀青,證實了他的猜測。

為何張奶奶自己都沒留意到的小磕碰,竟會引起如此嚴重的問題?

受訪專家:陳保東 

■   北京大學深圳醫院神經外科主任、主任醫師

簡單來說,就是大腦中的血管破裂、出血,但血液又無法排出,於是就堆積在大腦硬膜和腦組織之間,形成血腫。

出血越來越多,血腫越來越大,就會壓迫腦組織,引起各種症狀。根據血腫出現的時間,硬膜下血腫分為急性、亞急性、慢性三種類型。

圖源/壹圖網

傷後超過3周才出現症狀,就屬於慢性硬膜下血腫,它非常多見,約佔顱內出血疾病的十分之一。

“慢性硬膜下血腫多見於60歲以上的長者。”僅是最近一個月,陳保東主任就接診了5個情況跟張奶奶類似的患者。

之所以會這樣,跟老年性腦萎縮有很大關係。
陳保東主任介紹,老年人的腦組織體積會變小,就像幹核桃;顱腔的空間變得寬敞,腦組織的“活動”空間也就變大。

如果腦組織“晃”得太厲害,就容易拉扯到腦血管。

老年人行動不靈活,磕碰是“家常便飯”,若磕到頭,就更容易“中招”

圖源/壹圖網
很多老人由於患有基礎疾病,需要長期服用阿司匹林、華法林等抗凝藥,出血後會難以自行止住。

“血腫越來越大,會扯破周圍其他的血管,讓出血越來越嚴重,像滾雪球一樣。”

由於出血較慢,且老人顱內空間比較大,慢性硬膜下血腫剛發生時,血腫對腦組織的壓迫不明顯,老人大多沒有明顯異常,常被忽視。
“等3周後症狀逐漸明顯,出血量常已達到四五十毫升,有一小茶杯那麼多。”

若不盡早治療,患者可能會因為顱內出血過多,大腦受到嚴重壓迫,導致癱瘓,甚至危及生命
老人有下面6種情況,就要懷疑是硬膜下血腫,要儘快送醫——

這6種情況,高度懷疑!
頭暈、頭痛,有時還會噁心、嘔吐;
◎反應變得
遲鈍,變得不愛說話,對所有事情都很冷漠;
◎說話口齒不清,或者表達不清晰;
◎出現肢體無力、癱瘓、麻木;
◎原本沒有癲癇病史,卻突然出現癲癇發作。
◎追溯到幾周甚至幾個月前,有過
頭部磕碰哪怕是輕輕一碰,也不可忽視。

慢性硬膜下血腫怎麼治?

“如果症狀明顯,建議手術治療。”陳保東主任說,藥物治療效果慢,還有惡化的風險。

但患者和家屬都難免擔心,年紀大了手術會不會太危險?

圖源/壹圖網
“現在對於硬膜下血腫,最常用的是鑽孔引流,微創技術已經很成熟,很多八九十歲的老年人也可承受,不必太擔心。”

只需在頭皮切一個約2釐米的小口,然後鑽一個小孔,放進一根管子,就能將大腦中的血腫引流出來,再用鹽水反覆沖洗乾淨即可。手術三四十分鐘就能完成。

手術後,再通過藥物促進殘餘的血腫吸收,一般術後兩天CT複查無異常,即可拔除引流管,大部分患者就能下地活動,再過一週左右就能出院。
“手術後,頭暈、頭痛等症狀很快就會消失,肢體乏力等情況也會慢慢好轉。”

老年人大腦萎縮、血管彈性差,若不多加以注意,慢性硬膜下血腫容易再發。

“若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基礎疾病,應積極治療,保護血管以降低出血風險。”

日常生活中,應儘可能預防老年人跌倒、磕碰。

圖源/壹圖網
陳保東主任提醒,最好將家中帶尖角的傢俱貼上防撞條,或者換掉;在浴室、廚房等容易滑倒的地方,鋪上防滑墊;老人平時要穿平底防滑鞋,不穿過於寬大的衣服。

躺下、起床、上廁所時放緩動作,需要時使用助行器或柺杖。
(感謝廣東省中醫院通訊員孔抒帆對本文的幫助)

聊一聊

老人一定要防摔!
還想問其他健康問題?
點擊文末【閱讀原文】
   記者 | 吳啟荃   編輯 | 王若蘭
視覺 | 木子曦
《中國家庭醫生》新媒體中心原創出品
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觸點樹洞」,說說吧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