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訃 告
著名的歷史學者、石窟寺研究專家、文物工作的傑出代表、龍門石窟研究院研究館員張乃翥先生因突發疾病,於2023年5月16日23時25分不幸辭世,享年78歲。
張乃翥,男,漢族,1946年6月生於河南洛陽市,1981年參加工作,曾任龍門石窟研究所副所長。2006年6月退休。張乃翥先生是中國考古學會會員、中國魏晉南北朝史學會會員、中國唐史學會會員、中國海外交通史學會會員、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理事。
張乃翥先生是中國魏晉南北朝史、隋唐史、絲綢之路文化、中西文化交流、石窟寺研究方面的著名專家,在國內外有著重要影響,曾應邀赴新加坡、韓國、意大利、奧地利、俄羅斯進行國際學術交流和講學,並訪問印度及歐洲諸國的眾多文化遺產和博物館。
先生自20世紀80年代初到龍門石窟工作起至2006年退休,始終堅守在龍門石窟文化遺產的保護和研究崗位上,擇一事、終一生,懷著一腔熱血和崇高的情懷把一生奉獻給了龍門石窟的研究事業,見證了改革開放以來龍門石窟保護管理機構發展、壯大的過程,經歷了龍門石窟學術研究事業探索、發展的歷程,張乃翥同志是中國文博戰線的一員老兵,是龍門石窟的忠誠守護者和學術研究事業的開拓者。
先生在龍門工作期間,注重科研工作的發展,勤於科研,熱心指導青年後學,在石窟研究、成果出版、人員培養、龍門石窟文化藝術的傳承弘揚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貢獻,發表論文100多篇,出版《龍門石窟佛教造像》《龍門石窟與西域文明》《洛陽與絲綢之路》《龍門區系石刻文萃》《龍門佛教寺院史料輯繹》《佛教石窟與絲綢之路》《絲綢之路視域中的洛陽石刻》等學術論著10多部。特別是先生自2006年退休以後,仍然關心、支持龍門石窟的保護研究事業,依然筆耕不輟進行深入研究,發表《龍門石窟北朝造像中裝飾雕刻的藝術格調》《文物視域下的西晉洛陽與西域地區的文化交流》《從魏晉南北朝時期東西方社會交流看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歷史形成》《龍門地區出土文物與絲綢之路上的人文交流》等論文近30篇,出版龍門石窟的研究論著多部,一腔熱情,令人感佩!
張乃翥同志的一生是艱苦奮鬥、無私奉獻的一生,是刻苦鑽研、勇於探索的一生,是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一生。
先生的逝世是龍門石窟研究事業的一大損失,是中國文物保護事業的一大損失。先生的離去,使龍門石窟研究院痛失了一位好師長、好專家,我們不勝哀慟!龍門石窟研究院全體職工對先生的逝世表示沉痛哀悼,並向其家人表示深切慰問。
先生赤誠的龍門情懷、嚴謹的治學精神、孜孜以求的科研態度是後學者楷模,值得我們學習,並激勵著後人奮進前行。








茲定於2023年5月18日(星期四)上午8時30分在洛陽市殯儀館6號廳舉行遺體告別儀式。
凡有關單位、團體致唁電、唁函者,請與龍門石窟研究院辦公室聯繫。
張成渝、張乃翥《絲從東方來:隋唐洛陽城東運河兩岸的胡人部落與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出版
張乃翥、張成渝《絲綢之路視域中的洛陽石刻》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