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推薦 |《看見中國:文物裡的上下五千年》

好書推薦 |《看見中國:文物裡的上下五千年》

不知道諸位寶媽有沒有發現:近幾年,博物館成為越來越多家長的“遛娃勝地”?

這也不奇怪,跟近些年國家側重於孩子的“文史教育”風向有關。中小學競賽裡,特地新增了“全國青少年文化遺產知識大賽”重大賽事;2022年九年義務教育新課標改革明確要培育的核心素養中,“文史”穩居前三,是學科裡的重中之重。

連國家都在有意引導“通過文物看歷史”這個觀念:且不說,央視上每季都爆火的《國家寶藏》等國家級節目;教育部直接發佈政策,要把博物館視為“青少年的第二課堂”;學校則提倡學生,每年至少要逛四次博物館;歷史、語文考卷上,也頻頻出現相關命題,直接關係到孩子的考試成績……

浩瀚歷史要怎麼看?純文字晦澀難懂的通史,孩子看不下去;看繪本漫畫又怕不夠專業,誤導孩子。

文物,是最好的橋樑。它把抽象的歷史化成看得著、摸得到的文物,孩子只要跟著文物走,很容易釐清華夏五千年的歷史脈絡、感受朝代更迭,理解起來少了很多坎。

魏晉的自由、宋朝的風雅、大唐的開放……通過文物,孩子一眼感知王朝興衰,培養歷史文化底蘊。

想學好五千年曆史,看懂華夏文明,絕對繞不開文物。然而看文物得儲備點專業知識,不然還真看得一臉懵。

有一次在博物館裡,兒子問我那是什麼,我只能告訴它這是商朝的一個碗。如果恰好旁邊放了長段的文字介紹,我還能多謅幾句,但也就僅此而已。這個文物背後反映了古人怎樣的生活,它又見證了歷史上的何種鉅變,我就說不出更多了。

直到我遇到這樣一套絕版了20年的書——《看見中國:文物裡的上下五千年》。

👇點擊下方圖片入手👇

一開始編輯老師告訴我這套書的體量非常大,收錄了4000多件文物,我以為這就是一本中國古代文物大全。但仔細讀了之後發現,它其實是用文物,串聯起從原始社會到大清盛世5000多年的歷史,給孩子講述每個朝代的政治、經濟、軍事、科學和文化。

*用杜虎符、獸面紋戈、楚王孫魚戈等呈現春秋七雄爭霸的歷史;用銅建築構件、十六乳釘神獸紋銅鏡來幫孩子掌握課本必背的《阿房宮賦》……

滿滿的4000多件文物、4000多張高清圖、80多張復原圖和考古圖、超十萬個知識點,簡直就是把各大博物館搬回家,請來名師給孩子講文物、學歷史。

👇點擊下方圖片入手👇

·

全套10冊,每5冊成一輯——

第一輯《日出東方》:原始社會、商和西周、春秋戰國、秦漢、魏晉南北朝

第二輯《光耀華夏》:隋唐、兩宋、遼夏金元、明、清

1

絕版書原版人馬再集結,20年打磨

夠權威、夠專業,學界大咖讚譽有加

給孩子的歷史讀物,一定得夠權威、夠專業、夠系統。

《看見中國:文物裡的上下五千年》,在這三方面,比許多同類讀物,出色好幾倍

《看見中國》的原版是由香港商務印書館在2001年出版的《中華文明傳真》,當年一上市就雄踞亞太區中文書暢銷書榜,學界前輩饒宗頤和金庸等大咖將其視若珍寶。

此次彙集了原班人馬、和國內頂級文物專家團隊、數十家考古研究所、博物館,在絕版書的基礎上,增補近20年的重大考古成果,傾心打造。

絕版20年的今天,仍有不少讀者會在各大書展上尋求這套書,不惜重金也想得到當中的一冊兩冊,直稱:沒有認識它,真是一種遺憾。

當年為了做成這套書,總編輯陳萬雄先生,可謂是“逛遍展館觀文物,踏破山河尋史料”。

他闖蕩整個中國,到全國各大文物學會、文物交流中心、考古研究所、歷史博物館等實地考察、實物考究。將全國各省文物局專家、局長和高校教授,彙集成一支國內頂級專家團隊,花了整整20年打磨,終於在2001年出版。

書中的每個字、每處註解、每組數據,都是專家團隊用盡畢生所學,對比上千萬文獻,數十次打磨而成。

比如,遇到統計數據時,會準確到小數點後一位;

再比如,展現兵馬俑的時候——

從正面和背面呈現將軍鎧甲、360°展示秦人髮式;仔細分析兵馬俑的神情,來論證秦朝高超的藝術。

只稍讀來一頁,你便明白為何當初金庸先生,會對這套書愛不釋手、讚不絕口。

也理解,為什麼20年後,它要重版修訂、引入大陸的消息一出,會掀起一陣海嘯,很多讀者開始預定:一定要趁機收藏一套在家。

考古是不斷被推翻的學科,歷史是不斷被修正的學科。《看見中國》此次修訂再版,增補了近20年重大的考古發現。如2002年6月發現裡耶古城遺址,填補秦代古城考古的空白;2011年3月發現海昏侯墓,補上了西漢列侯等級葬制的知識;前兩年良渚文化遺址的新發現、“南海I號”沉船遺址……

定稿後,還邀請北京、上海、中國香港等學界專家給意見,最終成就眼前這版《看見中國》。

此書一出,果然不負眾望,得到中央民族大學教授魏堅、中山大學教授鄭君雷、中國工程院院士李焯芬等學者力薦。

兩個20年沉澱,兩代人打磨,這套書匯聚了一輩人的傳承,正如文物裡凝結的千年歷史。這絕對是一套可以傳家的中華文明百科全書。

2

4000+文物、4000+高清圖,珍貴史料大放送

在家逛遍各大博物館,眼界蹭蹭擴

整套書10冊,分為10個時期:原始社會、商和西周、春秋戰國、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兩宋、遼夏金元、明、清,橫跨整個華夏上下5000年。

光看每一冊的封面,便能感知到歷史整體脈絡,從粗獷的原始社會、禮儀之邦的商和西周、七雄爭霸的春秋戰國……

每個時期,皆按照政治、軍事、經濟、科技、文化五大板塊,這對應著新課標歷史課本的排布,方便孩子按需補充知識,妥妥的“歷史工具書”。

翻開正文,豁!每一頁滿滿當當,都是全國各大博物館的著名文物——

中國國家博物館的朱繪獸耳方壺、上海博物館的四虎紋鏡、洛陽博物館的錯金銀銅鼎……

去湖北省博物館錯過的曾侯乙編鐘、從海外回來不久的圓明園青銅獸首、深藏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的商代嵌綠松石象牙杯……

那些博物館裡,或經常看到的、或限時展出的、或迴歸不久的、或從不對外展示的,超過4000件文物、4000+張高清圖、85張考古復原圖,一一給孩子展現出來。這體量,可比市面上多數文博科普書,多了30-40倍,一套看完,有種“足不出戶,博覽萬物”之感。

更難能可貴的是,書中不是簡地羅列文物,而是利用文物講述重大歷史事件。譬如,通過 “吳王夫差矛”、“越王勾踐劍”兩件文物,來講述吳越兩國的世仇鬥爭。

當孩子問起“勾踐為什麼臥薪嚐膽、為什麼會吃掉夫差排洩物”等問題時,你也能答上來。

再比如,孩子要掌握的“商鞅變法”目的——

書裡就用“商鞅方升”、“陳純釜”、“右伯君權”當時測量糧食的工具,讓他明白是要讓土地歸統治者所有,讓經濟發展。同時加以補充思維圖,這個知識點,孩子一下子就能明白,比死記硬背省事多了。

這樣的歷史大事件把課堂內少講的、沒講的,這書全給孩子講清楚了,可謂是孩子絕佳的“歷史課外輔導”。

春秋戰國,周王朝為什麼衰落、諸侯國如何“挾天子以令諸侯”、七雄怎麼爭霸?

秦人為什麼要遷徙到咸陽?秦人如何從遊牧、定居到立國?秦始皇怎麼完成統一霸業?

將久遠而抽象的歷史事件,具象成一件件文物,不管是背誦還是理解,都會更容易些。

不僅講述事件,還帶領孩子深挖背後的知識,比如春秋“軍事大競速”這一章,

它從軍事系統開始講,先讓孩子對春秋爭霸的戰爭軍隊有個整體印象;

再從軍隊的職能(文武分職、兵役制、兵符制、常備軍等等),漸次展開敘述。

“古裝劇裡,他們參軍不害怕嗎?”“為什麼這些軍隊比較厲害?”“為什麼這些士兵要走路過去?”當孩子再看到這些電視劇,這些疑惑自然而然解開了。

通過飲食器具,梳理了從食必乳肉到稻梁果茶,說明古代人們飲食習慣的變化;介紹陶俑、石柱等等,來折射長安城的商業繁華……

如此,既拓寬孩子的眼界,還讓他們潛移默化學會“如何把問題想全面、想深刻”的思考模式,受益終身。

值得一提的是,當中80多張航拍圖、3D復原圖和考古現場圖,皆是各大考古研究所的內部資料,全方位為孩子補足知識。這個時代,拼的是知識積累,更是信息差啊。

3

10萬個知識點,橫跨九門學科

契合考試需求,文科成績嗖嗖提

《看見中國》並不是課餘的閒書,它可是助力考試、提升成績法寶。隨處緊密契合歷史教材內容——

↓人教版歷史七年級上冊,高頻考點的“商鞅變法”。在《春秋戰國》這冊裡,就有對應的知識拓展。

↓從中考到高考都是大考點的“秦統一中國”,在《秦漢》那冊中,也詳細地講解。

而且,它還契合了今年新課標改革的核心方向:跨學科性!隨手一翻,處處有橫跨九門學科的痕跡——

“文史不分家”,當中不少歷史典故、成語,自然而然和語文課貫通起來。

↓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上冊必背課文孔子《論語》,在《春秋戰國》這冊裡,找到對應的“孔子與私學教育”。

諸如地理、數學、政治、生物等等其他學科,也隨處可見。

↓《隋唐》裡這頁,就涵蓋數學裡那道著名的應用題“注水難題”、地理課本的方位確認和藝術鑑賞。

滿滿10萬+知識點,彌補了孩子課上沒學到的知識,提升成績的同時,也將更廣闊的思維方式帶給他們,一舉多得呀。

4

注重細節、科學編排、通俗易懂

9-99歲讀來都過癮,有趣到會上癮

1

對開頁呈現主題

每個主題,都在一個對開頁裡講完。孩子一氣呵成讀完,腦中形成的知識體系更完整。圓脊瑣線精裝,可180°平鋪,貼心契合對開設計。

2

現代百科式編排

這種編排方式,更符合現代人的閱讀習慣,就像拿著平板電腦,哪兒不懂就按哪,知識就會彈出來,容易抓住重點。

圖文結合,重要的文物圖片放大居中,一把抓住孩子眼球;用色塊的方式區分知識點,輕鬆易讀,好理解記得牢。

3

圖片講解到位

文物的重要構造,會一一標註出來;繪製的平面圖,會多方位展示內容細節,比去博物館聽講解還仔細。

4

普及知識小細節

書中還時不時掉落“歷史小證據”:最早的商標廣告,杭州蘇堤的由來等等。

生僻字也會注音、註解,掃除閱讀障礙。

5

音頻故事幫助理解

還特地邀請中國考古大會嘉賓、中山大學鄭君雷教授親自為本書錄制音頻,給孩子講關於文物的15個有趣故事,希望每個孩子,都能愛上文物、看懂文物,理解中華歷史。

5

禮盒設計豐富贈品

送給孩子最好的寒假禮物

《看見中國》裝幀特別漂亮。每一冊的封面都是精心挑選的文物,最能代表那個朝代的風貌。

正紅的禮盒設計,拎著走親訪友特別合適。

這套書不僅內容紮實,拿在手裡也是沉甸甸的,足足有10斤重。10冊硬殼精裝,還配了豐富的贈品。

(1)《博物館奇妙之旅》經摺裝

經摺裝也稱折裝、折本,是古代書籍的一眾裝幀形式。《博物館奇妙之旅》介紹了中國八大博物館導,並介紹了其具有代表性的文物。父母和孩子可以將此折本作為博物館打卡指南。

(2)文物成語書籤

10張與文物相關的成語書籤,正面成語,背面釋義。將文物知識與我們所熟知的成語結合起來,鞏固加深孩子的認知。如“鐘鳴鼎食”這個成語中的“鼎”,即是指盛滿食物的炊器。其代表文物便是西周的大孟鼎。

(3)文物知識卡牌

56張文物知識卡牌,收錄歷代挖掘精品文物,正面是文物圖片,背面介紹其年代、收藏地和概述。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玩你問我答的小遊戲。

(4)中國歷史年表配1.8米身高圖

從原始社會到清朝一覽,選取每個朝代具有代表性的文物,讓知識伴隨孩子成長。

(5)中央電視臺《開學第一課》王巍老師寫給青少年的一封信

王巍老師曾在《開學第一課》中給孩子們講了“一粒稻米的故事”,講述了中華文明的源遠流長。此次,王巍老師特意給《看見中國》的青少年讀者寫了一封信,鼓勵青少年朋友們要常到博物館中去,感受五千年華夏的魅力,延續中華文明的榮光。

(6)PVC文件夾

信封紙是一副手繪插畫,無數的文物隨時間洪流匯入歷史的輝煌中。日出東方,看見中國。該插畫還被用於L型PVC文件夾,供孩子存放學習資料使用。

👇點擊下方圖片入手👇


©識別小程序碼或點擊閱讀原文直接購買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