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養父靠扛煤氣罐把女兒培養成博士,24年後親生父母甩下50萬認親,女兒一句話讓他們傻眼了

湖北養父靠扛煤氣罐把女兒培養成博士,24年後親生父母甩下50萬認親,女兒一句話讓他們傻眼了

文 | 盧盧
來源 | 婚姻與家庭雜誌(ID:hunyinyujiating99)



有句俗話說:“不養兒不知父母恩”,把一個孩子培養成材,所要付出的心血和精力,只有親身經歷過的人才會了解。


今天跟大家分享的這篇文章,是一個真實的故事。貧寒家庭把撿來的孩子培養成博士,親生母親卻拿出巨資想認回。這個孩子的抉擇,其實也側面體現了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


“假如你不曾養育我,給我溫暖的生活,假如你不曾保護我,我的命運將會是什麼……”

上世紀80年代,首部在大陸上映的臺灣電影《搭錯車》的主題曲《酒幹倘賣無》爆火,並一直傳唱至今。

《搭錯車》講述了臺灣退伍老兵啞叔靠收購空酒瓶和撿破爛,把棄嬰阿美養育成人的感人故事。

這部影片一度被譽為“哭戲”中的經典之作,直到今天,啞叔抱著阿美時那含蓄卻又暖流奔湧的微笑,仍令觀眾動容。

而湖北漢子肖崇陽和養女肖晶晶之間善孝接力傳承的故事,就像是一部現實版的《搭錯車》。

肖崇陽是位退伍軍人,他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扛煤氣罐,把撿來的養女一路供養到讀博士。眼看苦盡甘來,養女的親生父母卻突然出現,甩給肖崇陽50萬元,說是要認回被遺棄了24年的女兒。

肖崇陽是否會接受50萬的撫養費?在生恩和養恩之間,肖晶晶又會做出怎樣的選擇?

撿來的掌上明珠

貧寒夫妻苦中有樂

肖崇陽和肖晶晶的故事始於1987年的寒冬。

那天是臘月二十四,肖崇陽陪妻子祁春蘭從孝感190醫院(現孝感四醫院)做完檢查,剛走出來,不禁打了個寒顫,他趕緊把病弱的妻子摟緊了些。

比起眼前的天氣,更讓他們感到寒冷的是診斷的結果。由於先天性疾病,祁春蘭的身體已經不適合孕育孩子了。

剛走出醫院不遠,肖崇陽和妻子突然聽到有嬰兒的啼哭聲。一開始,他們還以為是出現了幻覺,可嚶嚶的啼哭聲雖然微弱,但真真切切。

他們急忙四處查看,終於發現在垃圾桶旁的一個紙箱裡,一床薄舊毯子裹著一個嬰兒,凍得只剩一絲微弱的氣息。

當時風雪肆虐,肖崇陽和妻子都擔心嬰兒被凍壞,來不及多想,趕緊抱起孩子返回醫院。

經過檢查,醫生說還好嬰兒被及時發現,沒有性命之憂,只是需要保暖。肖崇陽和妻子懸著的心這才放了下來。

護士見多不怪,紛紛議論,說這女嬰可能又是被想生兒子的父母遺棄的。

聽到護士們的議論,祁春蘭心裡竟沒來由地湧起一股熱流。可他們也不敢確認這個女嬰就是被遺棄的,於是抱著孩子從醫院出來後直接去了派出所,請求警察幫忙尋找孩子的父母。

之後,肖崇陽夫婦便把孩子抱回了家,一邊悉心照料,一邊等待有人來認領。可過了好些日子,孩子的父母始終沒有音信。

那一刻,肖崇陽和祁春蘭都覺得是老天眷顧他們,特意把這個小天使送到他們眼前。

夫妻倆經過商量,決定收養這個棄嬰。他們前往孝感民政局辦了領養手續,正式成為了這個孩子的養父養母。

歡喜不已的倆人還給這個粉嫩軟糯的女嬰取了個好聽的名字——肖晶晶,希望她的一生都明媚閃亮。

那時肖崇陽剛退伍不久,由於文化程度不高,被安置在當地棉紡廠的食堂做一名打雜工。祁春蘭患有先天性疾病,基本沒有勞動能力,只能在家操持家務。家裡的開支全靠肖崇陽的微薄收入。

如今多了一個嗷嗷待哺的嬰兒,光是每月的奶粉錢就是一筆不小的開支,肖崇陽夫婦原本拮据的日子變得更加捉襟見肘。

鄰居建議他們用米糊餵養,這樣可以減少開支。肖崇陽看著懷裡咿咿呀呀的女兒,疼愛地說:“不礙事,孩子長身體,需要營養。”夫婦倆不捨得吃不捨得穿,也要省下錢來給孩子買奶粉。

肖晶晶的到來給這對貧寒夫妻帶來了無限的歡樂,這種歡樂蓋過了貧窮、病痛和意外。他們太愛這個孩子了,愛到恨不得時刻把小晶晶捧在手心裡。

在養父養母的呵護下,小晶晶健康快樂地一天天長大。
生活變故接二連三
堅強女兒不怨不棄

肖崇陽一家三口平靜溫馨的生活被時代的變革打破了。

1990年,肖崇陽所在的棉紡廠改制,他成了一名下崗工人。一沒學歷二沒技能的他只能靠體力賺錢,先是拉了四五年的板車,1995年開始給人送煤氣罐。

但無論生活如何艱辛,肖晶晶從養父母那裡得到的庇護和寵愛絲毫不亞於其他孩子。

隨著年齡增長,肖晶晶聽到玩伴揹著她議論,說她是爸媽從垃圾堆裡撿來的。

“媽媽,他們說的都是真的嗎?”不止一次,肖晶晶委屈地問媽媽。

每次祁春蘭都肯定地回答:“誰說的?你就是媽媽生的孩子!”然後牽著晶晶,去找那些孩子的家長評理。一次次,晶晶都相信了媽媽說的是真的,她就是爸媽的親生孩子。

殊不知,是祁春蘭提前和那些鄰居、家長打好了招呼,請求他們配合隱瞞晶晶的身世。

在和睦有愛的氛圍里長大的晶晶,開朗、自信、懂事,不僅學習努力,回到家還搶著分擔家務。

然而,真相還是到了被揭開的那一天。

2001年,祁春蘭的身體終是沒能扛住病魔的侵襲。臨終前,她和丈夫商量,與其等自己走了讓女兒從別人嘴裡知道身世,不如自己親口告訴她,以免女兒遺憾一生。肖崇陽也覺得孩子長大了,已經明事理,有權決定自己的去留。

於是夫妻倆把晶晶叫到病床前,祁春蘭艱難地道出真相:“你以前聽到的那些議論,其實都是真的,你的確不是媽媽生的孩子……”並表示,如果親生父母找來,她可以自己選擇認這邊還是那邊。

聽完父母道出自己的身世,晶晶半天沒緩過神兒來:自己竟然是個被遺棄的孩子,可爸爸媽媽一直對自己這麼好。

14歲的肖晶晶經歷了短暫的震驚後,突然哭喊著拉著媽媽的手:“媽,不管我是不是您親生的,我永遠都是您的女兒!”

祁春蘭在女兒撕心裂肺的哭喊裡,欣慰又不捨地閉上了雙眼。

經歷身世和養母去世的雙重打擊時,離中考僅剩兩個月的時間,但堅強懂事的肖晶晶沒有因此頹廢,在她看來,更加努力地學習,無疑是回報養父母最好的方式。

這一年,肖晶晶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孝感一中。

養父扛煤氣罐供出才女
養女勤工儉學保送讀博

為了給女兒更好的明天,肖崇陽更加拼命地扛煤氣罐。每天6點起床,隨便扒兩口剩飯就兩口開水,便蹬著那輛破舊的三輪車出門了。他要收集用戶的空煤氣罐,在煤氣站8點開門前趕到。

那時的樓房有電梯的不多,肖崇陽要把沉甸甸的煤氣罐扛在肩上,一趟趟、一個個臺階吃力地往上走。

看到晚上回到家累得直不起腰的父親,肖晶晶疼在心裡。她深知父親的艱辛不易,從不亂花錢,學習也非常刻苦,因為她知道家裡的錢大部分都花在自己身上了。

而肖崇陽為了省錢,也為了省下時間多送一罐煤氣多賺10塊錢,午飯通常是在街上買兩個包子將就,晚飯則是兩碗米飯就著一個清炒蔬菜或是幾片泡蘿蔔,一塊拳頭大的臘肉都不捨得吃,要留給女兒放假回家時吃。

長期的超負荷勞動和節儉生活,讓肖崇陽落下了關節炎、骨質增生、高血壓等毛病,但他也只是買五六元一盒的藥緩解一下。

在艱難困苦的日子裡,女兒是肖崇陽全部的慰藉和驕傲。凡是熟悉肖崇陽的街坊鄰居都羨慕他有一個爭氣的女兒,但也有人眼紅,譏諷道:“成績再好有什麼用,萬一親生父母找來,就竹籃打水一場空囉。”

聽到這樣的話,肖崇陽總是憨憨一笑回應道:“我女兒不是那樣的人,再說她是讀書的好苗子,只要我還有一口氣,就會一直供她。”

2005年,肖晶晶以優異的成績考入華中農業大學應用生物技術專業。

為了給父親減輕負擔,肖晶晶省吃儉用,每月僅150元的生活費對她來說綽綽有餘。她的生活開支通常是早晚餐各1元、午餐2元,其他就是買牙膏、洗衣粉之類的生活必需品。

除了外出勤工儉學,肖晶晶很少逛街。她當過家教、賣過報紙,還當了兩年多的“擺車工”,每天負責把宿舍樓前的幾百輛自行車擺放整齊,每月可賺120元。再加上每年獲得的獎學金,到後來,肖晶晶基本不用再向父親要生活費了。

曾經肖崇陽賺錢的動力全來自女兒,如今,女兒開始不需要他這份經濟上的給予了,這反倒讓肖崇陽感覺生活空落落的。

為了看女兒一眼,肖崇陽坐火車轉汽車去學校找過肖晶晶兩次。每次見到女兒後,和女兒說會話,硬塞給她幾百塊錢,然後不顧肖晶晶的執意挽留,扭頭便往回趕。

“不能影響她的學習。”肖崇陽總是這樣固執地說。

大四那年,品學兼優的肖晶晶被保送讀本校的研究生,2011年又被保送攻讀博士學位。

養父扛16年煤氣罐把養女培養成博士這件事轟動了孝感城。當地媒體報道了肖崇陽父女的感人事蹟,肖晶晶的身世也被更多人關注。

就在父女倆都欣喜著終於苦盡甘來時,一對自稱是肖晶晶親生父母的中年夫婦突然出現,把肖崇陽父女的生活攪起了一陣波瀾。

親生父母找上門
女兒拒絕認親惹爭議

原來看了媒體報道的文章後,肖晶晶的親生父母多方打聽找上門來。

夫婦二人訴說當年實屬無奈才做出遺棄孩子的選擇,請求肖晶晶原諒他們。

原來在肖晶晶出生之前,他們已經有了3個女兒。肖晶晶降臨在他們生意失敗、負債累累之際,他們無力再撫養一個“多餘”的女兒,便把出生僅14天的女兒遺棄在醫院附近。而今家境好轉,他們希望認回女兒。

同時,他們表示會對晶晶的養父進行補償,邊說便從隨身攜帶的大包裡掏出數捆百元大鈔,放在肖崇陽面前:“這50萬元,感謝你這些年來對晶晶的照顧。”

面對自稱是晶晶親生父母的這對夫婦,肖崇陽內心波濤翻滾。而一旁的肖晶晶也同樣情緒難平。她無法想象,自己身體裡流淌的竟是眼前這對陌生人的血液。

令人尷尬窒息的沉默之後,肖崇陽緩緩開口:“錢我一分不要,閨女認你們我也不會攔著,讓晶晶自己決定吧。”

沒等親生父母接話,肖晶晶搶先說:“我只有一個爸媽,我媽叫祁春蘭,10年前走了,我現在只剩一個爸,他叫肖崇陽。你們走吧,我不認識你們。”

俗話說:“生而未養,斷指可還;未生而養,百世難還。”面對親生父母,肖晶晶堅定地做出了自己的選擇。

而這一選擇也一度把肖晶晶推到了風口浪尖。有人指責她太過寡情冷漠,說畢竟生育之恩大於天;也有人為她拍手叫好,稱其有情有義,懂得明辨是非。

其實,骨血至親和養育之恩,孰重孰輕,愛是唯一衡量的標準;親情的維繫,依靠的不是血緣,而是彼此的愛。

2013年,肖晶晶博士畢業後入職上海農科院。工作穩定後,她將養父接到身邊頤養天年。

2017年,一向勤耕不止的肖晶晶接到加拿大卡畢蘭諾大學的通知書。正當她整裝待發之際,68歲的肖崇陽被確診為胃癌。

一邊是渴求已久的深造機會,一邊是疾病纏身的老父親,她沒有太多權衡和糾結,選擇放棄留學機會,一邊上班,一邊侍奉在父親的病榻前。

被女兒堅定不移地選擇、不離不棄地守護,或許是肖崇陽此生最大的幸福。

2018年,肖崇陽在女兒的陪護中走得了無遺憾。

如今已是中國農業科學院研究員的肖晶晶,在自己熱愛的領域裡發光發熱。提及當年拒絕認親,她稱自己“只是做了一次正確的選擇”。對於親生父母,她雖拒絕相認,但也不再怨恨,她心中只有對養父母無限的思念。

或許肖晶晶是不幸的,出生就被親生父母遺棄,但同時又是幸運的,因為養父母給了她豐盈一生的溫暖,讓她得以在不幸中走出了屬於自己的美好未來。

“您的分享,是對我們最大的鼓勵”

*來源簡介:作者:盧盧。文章轉載自婚姻與家庭雜誌(ID:hunyinyujiating99)。這個家庭幸福生活引領者,專注女性成長與婚姻幸福,探討如何更好地愛自己、愛家人。《婚姻與家庭》雜誌出品。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