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晚年說了許多人的壞話,卻始終對這兩人保持敬意,他們是誰?

張國晚年說了許多人的壞話,卻始終對這兩人保持敬意,他們是誰?

毛主席曾坦言,自己一生中最黑暗的時刻便是1935年初到中旬這段時間,當時紅軍尚在進行戰略轉移,處境極其不妙,雪上加霜的是,張國燾又心懷不軌、陰謀搞分裂,明目張膽與黨中央對抗,全然不把革命和共產主義當一回事。

張國燾是4方面軍的領導人,所部擁有8萬餘人馬,且裝備精良,戰鬥力強悍。而中央紅軍當時剛剛打了好幾場惡仗,戰鬥減員嚴重,官兵只有3萬出頭,實力孱弱。張由此生出了擁兵自重的想法,他在率部開始長征後不久便發電報給黨中央,要求安排自己的親信進中央委員會與政治局。

黨中央察覺到他有野心,但本著維護內部團結的原則,還是勉強同意了他的要求,同時增選他為紅軍總政委,進一步放權給他。中央紅軍與4方面軍會師之後,他得寸進尺,又提出要“南下”,到貴州、雲南一帶打游擊,建立新的蘇區。但毛主席認為,貴州已經駐紮了大量敵軍,此時南下無異於自尋死路,不如北上與陝北的紅軍回合,在黃土高原上找尋新的落腳點,那樣更加穩妥。

可張國燾抵死不做退讓,一再堅持自己的錯誤觀點,毛主席勸了他好幾次都毫無效果。無奈之下,主席與周總理只好臨時決定先率中央紅軍北上,打通由川入甘陝的通道,在陝北建立起穩固的根據地,再回過頭來聯合共產國際的代表勸張國燾糾正錯誤,及時回頭,不要執迷不悟。最終,在多方壓力之下,張被迫放棄“南下”,轉而北上與友軍匯合。

1936年底到1937年中旬這段時間裡,黨中央開始糾正長征中的錯誤,張國燾受到了諸多批判。不過黨中央並沒有就此將他開除出革命隊伍,而是安排他到陝甘寧邊區政府工作,畢竟他過去於革命是有功的,只是一時疏忽走錯了路,如果能重回正途,那還是一位好革命同志。原本張也是打算好好戴罪立功的,可誰能想到,王明的到來改變了這一切。

王一再主張要嚴懲搞分裂的人,並且一再通過各方式“嚇唬”張國燾,這讓張很是驚恐,他擔心王明會將自己判罪處決,因而計劃叛逃。1938年,他藉著祭掃黃帝陵的機會,奔逃至西安,投入國民黨的懷抱中。起初,蔣介石等人對他很是重視,希望他能策反一些共產黨人到國府中來,進而瓦解紅色陣營。可他實在能力有限,費了很多周章也沒能策動任何一個左翼志士變節,蔣因而對他很是失望,慢慢的將他邊緣化,一步步剝奪了他的實權,將他安排到“清水衙門”掛職。

解放戰爭後期,他奔逃到香港暫居,後來又前往加拿大與兒子一同生活。晚年的他寫了一本回憶錄,講了很多中共領導人的壞話,但唯獨有兩個人他始終保持著尊敬,沒有說一句批駁之言,其一便是徐帥。徐帥是4方面軍的軍事指揮官,他才能出眾,又謙虛低調,在信仰上絕對忠誠,絕對不會背叛紅色;在個人生活上又十分自律,沒有半點封建、糟粕習氣。張國燾對徐帥很是欣賞,誇讚他有大將風度,堪稱良才。

其二便是蔡申熙將軍,他是一員悍將,能文能武,且品格優良,在4方面中享有崇高的威望。1932年,國民黨軍大舉進攻鄂豫皖蘇區,4方面軍勢單力薄,無法正面抗敵,蔡將軍遂提議向西轉移,進入陝南山區與敵周旋,待敵人勢微後再殺一個回馬槍。徐帥和張國燾都同意該提議,並連夜督促部隊向西開進,以最快的速度進入安康、商洛一帶。

國民黨軍察覺到紅軍要轉移,馬上粘上來追趕紅軍,蔡申熙為掩護大部隊撤離,主動帶領一支小分隊斷後,結果在戰鬥中不幸遭到敵人機槍掃射,腹部多處中彈,最終因失血過多不幸犧牲,時年28歲。如果他能活到建國後的話,按照功績至少會授將官軍銜。

張國燾有一定的能力,也確實在黨組織發展過程中做過不少貢獻,但他的信仰不夠堅定,還存留有非常嚴重的“本位主義”思想,篤信並追求權力,將革命當做是謀取利益的籌碼,他的叛逃是偶然但也是必然。值得一提的是,他晚景淒涼,一直被貧窮所累,連基本的吃穿用度都成了問題,最終在一家養老院孤獨去世,遺體被安葬在一座普通的公墓中。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