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耀湘被俘後仍在宴會上拍桌不服,劉亞樓請出一人,他連敬三杯酒

廖耀湘被俘後仍在宴會上拍桌不服,劉亞樓請出一人,他連敬三杯酒

1947年底,隨著美國陸續切斷對國民黨政府的所有援助,國府開始走下坡路,財政赤字嚴重,行政體系愈發混亂,軍事上也捉襟見肘,已然無力再維持攻勢,開始轉而趨向防守。解放軍敏銳的察覺到了國軍的變化,隨即開始發動大規模反擊,勝利的天平由此慢慢向我方傾斜。

東北戰場敵我對抗最為激烈,東野一開始是處於下風的,但後來在蘇聯的援助下,東野脫胎換骨,裝備愈發精良,戰鬥力愈發高漲,經常以少勝多,陳誠接連吃敗仗,已然沒臉再繼續待在東北,於是黯然卸任返回南京,蔣介石遂改派衛立煌將軍接替他主持大局。衛雖說是百戰宿將,但面對東北這個爛攤子也是無可奈何,只能一再堅守不出,拖時間等轉機,萬一美國又回心轉意給援助,國府就又能起死回生。

解放軍顯然不會給這個機會,一再施加軍事壓力,逐步蠶食國統區,至1948年底,國軍的控制區域只剩下長春等幾個大城市,已然呈苟延殘喘之勢。林帥在請示了黨中央之後,決意發起一次大會戰,一舉殲滅剩餘殘敵,解放黑土地。當年10月,解放軍圍攻錦州,意在掐斷關內外的聯繫,孤立東北國軍。

彼時東北國軍唯一的機動野戰兵力只剩下廖耀湘兵團了,老蔣連忙命令他向西挺進,與華北的國軍合圍攻擊錦州的解放軍,以解友軍的城下之困。廖是黃埔出身,能力極其出眾,擁有極其優秀的大局觀,他看出來解放軍有兩手準備,既要圍城,還要打援,因此率軍去錦州必然是死路一條。

可他又不敢公然違背老蔣的命令,思來想去還是硬著頭皮執行命令。不過他一路上走得小心翼翼,稍微有一點風吹草動就停下來休整,以防被打伏擊。另外一邊,錦州的國軍在解放軍猛烈的攻勢下迅速崩潰,逃跑的逃跑,投降的投降,我方順利拿下這一戰略要點。廖耀湘得知這一消息後,馬上意識到大事不妙,帶著部隊轉頭就跑。

好在附近的解放軍反應機敏,搶先一步截斷了他的退路,將他攔在荒郊野外進不得進,退不得退。隨後,東野主力也趕了過來,以絕對優勢的兵力對廖耀湘部展開圍殲,這下輪到廖哭天喊地的要增援了,可衛立煌手頭實在抽不出人手去救他,只能一再勸他堅守堅守再堅守。沒過多久,廖部的防禦陣地被突破,解放軍順著突破口魚貫而入,開始分割包圍敵人。廖見大勢已去,果斷化妝逃跑,結果在途中被解放軍的哨兵識破,旋即遭到俘虜。

遼瀋戰役結束後,毛主席指示東野開一個宴會給國府被俘將領壓壓驚,向他們表達友好態度,爭取他們對紅色陣營的支持。廖耀湘雖然戰敗,但心中還是很不服氣的,他在宴會上拍著桌子大放厥詞,稱解放軍不講武德,只會“搞偷襲”,有本事堂堂正正的跟自己打一場。負責宴會招待事宜的劉亞樓將軍見狀,起身請出一個人來與廖耀湘見面,廖看到此人後大吃一驚,連忙立正向其敬禮。

此人正是國府名將鄭洞國,他也是黃埔學子,與胡宗南、陳賡等人是同窗,且作戰極為勇猛,深受老蔣的喜愛。廖耀湘是他的學弟,亦是他的下屬,對他極為尊敬。鄭當時奉命防守長春,解放軍破城之後,他一時萬念俱灰,正要自殺,卻被部下攔了下來。部下直言跟著國府已經毫無前途,替蔣介石盡忠更是毫無意義,於是帶著他臨陣起義,加入紅色陣營。

鄭洞國起初對中共是比較排斥的,可後來接觸下來,他逐漸開始對紅色陣營有所改觀,當他去了解放區,看到了百姓安居樂業的場景後,他終於明白,自己與國府與蔣介石一直都在做錯事,只有共產主義才能救中國!他由此完全放下芥蒂,真心投入紅色陣營,成為左翼團體的一份子,堅決擁護黨組織領導。

廖耀湘聽了鄭洞國的話之後,內心也產生了動搖,他開始反思自己,過了一會兒,他主動敬了劉亞樓三杯酒以示賠禮道歉,並保證以後再不會胡來鬧事。後來他被送到功德林進行社會主義改造,1961年被釋放,並被安排到政協工作,為國家建設做貢獻。動盪時期,他受到猛烈衝擊,受了很多委屈,1968年病逝於北京。80年代,黨中央為他補辦了追悼會,並肯定他的歷史功績,他是一位愛國將領,於民族有功,這一點毋庸置疑!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