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是世界博物館日。這個五月,COSMO帶你逛逛亞洲這幾間最吸“年輕粉”的博物館~
當藝術與科學相遇
浪漫裡開出理性之花
新加坡濱海灣金沙藝術科學博物館
地址 :6 Bayfront Avenue,Singapore
館內的展覽不侷限於壁畫、藝術裝置、設計和原創作品。
當我們遠遠看到濱海灣金沙藝術科學博物館時,一定會對其巨大蓮花形的建築設計留下深刻印象。博物館由知名建築師莫瑟·薩夫迪(Moshe Safdie)設計,建築外形上從蓮花中汲取了靈感,從另一個角度看,結構形似伸展的10根手指,象徵著新加坡的好客之意。自然光透過每個“指尖”照進博物館,以最佳光線展示每件展品。
博物館佔地面積近 5,000平方米,內館 擁有21個畫廊空間,自開館以來,承辦了多場大型展覽,包括著名藝術大師達·芬奇、薩爾瓦多·達利、安迪·沃霍爾、梵高和埃舍爾等人的作品。博物館中還有永久展覽:“超躍未來:藝術與科學的匯聚點”(FUTURE WORLD:Where Art Meets Science)。觀賞者可以沉浸在1500平方米規模的數字世界中,置身圍繞著自然、城市、公園、科學等主題打造而成的互動藝術裝置中。但濱海灣金沙藝術科學博物館給人印象最為深刻的,還是其推出的探索藝術和科學可能性的跨界展覽,包括大數據、粒子物理、古生物學等內容。
除此之外,濱海灣金沙藝術科學博物館近期開展的“球鞋烏托邦:走進街頭文化” (Sneakertopia:Step Into Street Culture)展覽融匯了運動鞋、街頭文化和藝術,是具有探索 性 的 展 覽。展 覽 由 SPACElogic與SL Experiences和Gushcloud International聯手,與濱海灣金沙藝術科學博物館合作主辦。在10個沉浸式的動態展區中,來自本地和世界各地的藝術家、創作者、助力者和品牌共同參與到這次充滿沉浸感的展覽當中,展出了超過100款的限量球鞋,同時有壁畫、藝術裝置、設計和原創作品。正如博物館本身想要展現的科學探索與藝術碰撞的火花一般,展覽中的球鞋與街頭文化中的藝術、娛樂和科技相結合而誕生的成果,充分展現了創造力、自我表達和創新。
這朵綻放著獨特魅力的巨型“蓮花”,是新加坡最引以為傲的文化名片與時尚地標之一。
想象力在書之海中游弋
角川武藏野博物館
地址:日本埼玉縣所澤市東所澤和田3-31-3
從古至今,人存在於世,總是對世界上的諸物懷揣各式各樣、光怪陸離的想象。文學、建築、繪畫和音樂正是在這種想象力的浸潤下,得以生根發芽,蓬勃發展。博物館,一向是存放與展示這類想象力的理想場所,地處日本埼玉縣所澤市的角川武藏野博物館就以“想象、聯想與幻想”為原點,不斷向觀眾展示著驅動“靈魂”的究竟是何物。
角川武藏野博物館由著名建築設計師隈研吾設計監修,在建築的外觀部分使用了兩萬塊70mm厚的黑白花崗岩板,使得博物館看起來就像是從武藏野臺地鑽出來的一樣。花崗岩板表面粗糙、參差不齊、凹凸有致,每塊石板看起來都像是獨立地從地表鑽出來的,呈現出輕盈感和流動感。
夜晚中的角川武藏野博物館猶如一塊巨石靜靜屹立在湖邊。
博物館共有五層樓,每層樓的功能不盡相同。在諸多功能性空間中,最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便是受人矚目的書架劇場。它位於四樓,由大約8米的巨型書架環繞而成。除角川書店的出版物之外,架上還陳列著角川源義、山本健吉、竹內理三、外間守善的個人文庫等大約20,000本書。同時,這裡還會播放“與書玩,與書相交”概念的全息投影,利用聲音與影像體驗,給人書本內容躍出紙外的感受。
書架劇場陳列著大約 20000 本書籍,同時循環播放著“與書玩,與書相交”的全息投影。
穿過書架劇場,我們會看到其背後有一處類似閣樓的階梯空間。這塊空間中陳列有3,000餘冊書籍,皆由日本博物學家荒俁宏親自從藏書中精挑細選而出,內容從19世紀讀物到近代作家作品均有涵蓋,甚至還有日本獨此一家的書籍,等待讀者不斷探索、發現。
穿行在博物館的編輯小鎮街道里,感受想象力的馳騁。
人與大象在自然中重塑共生
泰國大象博物館
地址:泰國素林府
提起大象,人們往往第一反應就是在椰香四溢、充滿東南亞風情的泰國。大象對於泰國的歷史與文化來說,意義與象徵都是很特別的。從某種程度來說,大象就是泰國人家庭成員之一。而這種情感聯結,對於被稱為“大象之鄉”的素林府的當地人來說,顯得尤為明顯。
隨著泰國近幾年的大象數量銳減,素林府當地的環境也在過去的半個世紀內遭到了大面積的毀壞。自然環境與大象也在這個過程中備受影響。因此,當地通過成立一個名為“大象世界”的項目,希望將族人和大象帶回他們曾經賴以生存的土地上。大象博物館,也就在這個時候應運而生,由Bangkok Project Studio(曼谷項目工作室)的建築師Boonserm Premthada及團隊打造而成。他們不光要為大象打造一個舒適的生活環境,更重要的是希望通過這個博物館去表達族人與大象間血濃於水的感情聯結。
在館內可以看到大象四處遊走。
光禿的大地景觀,從遠方看去,像一座紅磚迷宮,弧形牆面各自高低不同,觀賞者不但可以在迷宮中近距離觀賞大象,也可以走上紅磚牆,從高處觀賞大象從迷宮中緩緩走來,觀察大象的一舉一動。同時,博物館擁有四個不同尺寸庭院的展覽畫廊,遊客就可以坐在建築內部,向外欣賞特定的場景。有的庭院包含了小型的水池,而有的庭院則以紅土鋪地,來模擬外部的自然環境,塑造人和大象之間的交流關係,也給大象一個快樂舒適的空間環境。
大象博物館內部像一座紅磚迷宮,弧形牆面各自高低不同。
大象博物館的珍貴不僅侷限於觀賞和了解大象對於泰國人的重要性,更多的還是為了重塑人、動物、自然三方的感情聯結,召喚大象回家。隨著這座大象博物館的建成,其將結束當地族人與大象過去這五十多年的流亡歷史,也在博物館的使用過程中重塑當地的民族自信。
窯、瓷、人的渾然一體
御窯博物館
地址:中國江西省景德鎮市珠山區珠山中路187 號
沿著昌江東側悠然穿行在景德鎮歷史街區的中心,我們就可以來到朱錇建築設計事務所設計的御窯博物館。在它周邊環繞著不同年代的建築,豐富、多元的城市肌理,塑造著這塊特殊的、厚重的地段環境。
在景德鎮有這樣一個傳統,持續了近千年,那就是老窯磚的重複利用。帶有“窯汗”的老窯磚與新磚混合後,成為當地民居建造房屋的主要材料。這樣新老窯磚混合砌築的傳統也被御窯博物館所繼承,即使是新磚,也混合了大量廢舊匣缽被碾碎後的沙礫。
御窯博物館建築的形式受到當地傳統柴窯的啟發,它不是簡單的幾何形,而是複雜的雙曲面,具有強烈的東方拱券的特徵。窯爐早已成為景德鎮文化記憶和城市生命的重要組成部分,於是順理成章成了御窯博物館的結構空間形式。瓷窯獨特的東方拱券原型,窯磚的時間與溫度的記憶,造就了窯、瓷、人的血緣同構關係。
在景德鎮御窯博物館,可以觀賞到大量歷年御窯廠遺址考古出土並修復的元、明、清官窯瓷器,值得一提的是,館內展示的文物許多為孤品、絕品,例如,元青花五爪龍紋圍棋罐、明洪武釉裡紅地白纏枝蓮紋大碗、明永樂甜白釉三壺連通器、明宣德青花五爪龍紋蟋蟀罐、明宣德鬥彩蓮池鴛鴦紋盤、明成化素三彩鴨燻等。
此外,御窯博物館的內部空間中充滿了自然光線的變化。一方面,這讓博物館生機盎然,與自然環境水乳交融;另一方面,光線更似無形的媒介,把人、展品、建築編織在一起,讓觀賞者獲得在繁忙都市中無法體會到的幽靜與自在。
景德鎮御窯博物館的外觀具有複雜的雙曲面和強烈的東方拱券的特徵。
夢幻與新潮的相融相生
武漢美術館(琴臺館)
地址:中國武漢市知音大道77號
位於武漢市漢陽區的月湖湖畔遙遙矗立起一座“銀色梯田”—武漢美術館(琴臺館),南面隔湖相望是梅子山。層層疊起的灰銀色建築,既像一幅引起水波漣漪的山水畫,又像一座難以攀登的皚皚雪山,在陽光的照耀下顯得更加如夢似幻。武漢美術館(琴臺館)由大舍建築設計事務所柳亦春設計,成了今年武漢藝術文化打卡的新地標。
美術館外觀上由白色石子堆砌而成了蜿蜒的紋理。
美術館起伏的屋面以略顯抽象的等高線階梯狀造型完成,階梯的側面是銀色的金屬表面,頂面則為白色的石子和低矮的綠植,有蜿蜒曲折的屋面棧道穿行,形成了體驗極佳的景觀特徵。屋面棧道還邀請了藝術家奧拉維爾•埃利亞松創作了燈光藝術裝置“8種顏色的路徑”,棧道的顏色隨著感應到人們經過而改變色彩。清晨或者黃昏,人們從四處趕來湧上屋頂,沉浸於獨特的藝術氛圍與景觀之中。
美術館上下共3層,展陳面積1萬平方米,5個展廳間可分可合,在觀展流線上既可各自獨立,亦可連續串聯,具有非常好的功能靈活性。美術館最新舉辦的“武漢雙年展”的展覽風格並不侷限於一種類型,繪畫、影像、雕塑、新媒體藝術等多種藝術風格都可在這裡看到。美術館涉及的主題也不同於往常展覽,近幾年大熱的元宇宙、機械裝置藝術、如夢似幻的投影藝術、新潮的的互動裝置,給人帶來身臨其境、天馬行空的藝術體驗。
層層疊起的武漢美術館(琴臺館)在陽光的照耀下顯得更加如夢似幻。
原文刊登於《時尚COSMO》2023年5月刊
編輯、文 :王藝潔、王子勍
圖片來源 :角川武藏野博物館 (Photo:Forward Stroke inc./Provided by:Tanseisha)、Bangkok Project Studio、朱錇建築設計事務所、大舍建築設計事務所
設計 :遲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