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能力穩步提升、數字化醫療建設與日俱進、各項便民惠民舉措溫暖人心、醫療衛生事業“攀高行動”快速推進……在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開局之年,為貫徹“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戰略地位”的方針,提升百姓健康福祉,我市衛生健康事業各方面工作都呈現快速發展的態勢。全體衛健人的加速度,為的是醫療水平更有高度、民生改善更有溫度、健康保障更有力度。
近期,我們正陸續刊發相關報道,帶您一起感受“寧波衛健加速度”,敬請關注!
無法手術的嚴重腦外傷老人
在家門口醫院住院後逐步恢復
去年12月,葛老伯出門散步時不慎滑倒,一頭栽在地上陷入昏迷。120救護車將他送到上級醫院後,葛老伯被診斷為嚴重腦挫傷。在寧海縣第一醫院經過一個月的保守治療,老人撤掉了呼吸機,通過住院下轉“直通車”便利服務,轉至家門口的寧海縣橋頭胡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呼吸聯合病房住院。
當時的葛老伯生命體徵穩定,但仍插著鼻飼管,呼吸急促、肺部還有感染,且意識不清。負責救治葛老伯的內科綜合主任朱運權邀請醫共體總院專家聯合查房,為老人制定了一套全面的診療方案。
對於這樣一位患者,治療與護理難點頗多:24小時都需要用微泵生理鹽水保持氣管切口溼潤,以免粉塵刺激氣道加重咳嗽;抗炎治療,控制肺部炎症和氣道痙攣;2小時翻身一次,防止壓瘡……
入院半個月後,葛老伯第一次有了反應,流下眼淚;漸漸地,醫生、家屬說的話他也都聽得懂了……
一個月後,葛老伯的肺部炎症得到控制,在低流量吸氧狀態下氧飽和值能達到98,恢復得很不錯。為免家人繼續來回奔波照顧,中心為葛老伯申請了家庭病床,也就是病人回到家中,醫護人員上門查房、護理。這樣一來,葛老伯的生活舒適度進一步提高,經濟負擔也得以減輕。
多方借力 建設住院服務能力
患者回流 群眾就醫體驗提升
“現在很多病人不用出縣,在家門口就能把病看好。”鄭定逸說,去年總院下轉患者共計476人,較前年增長了25.26%。另外,通過雲診室為50多名患者連線縣、市級專家,進行線上問診、用藥指導。
寧海縣橋頭胡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內科綜合主任朱運權在查房。
寧海縣橋頭胡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這三年來的蛻變,是全市基層醫療機構住院服務能力提升的一個縮影。我市目前共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154家,能提供住院服務的機構佔比為46.8%,實際開放床位3846張,實際開放床位佔核定床位的比例為61.61%。
《寧波市衛生健康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提出,要加強較大基層醫療機構床位供給和住院服務能力建設。今年,提升基層住院服務能力作為2023年度全市基層衛生健康重點工作,主要從三方面展開:統籌區域床位配置,提高床位使用率;加快基礎建設,優化醫療佈局;加強隊伍建設,完善政策保障。我市計劃將基層醫療機構實際開放床位數達到核定床位數的70%以上,爭取到2025年全市實際開放床位數達到5000張以上。
END
作 者:陸麒雯 王珍珍 葉帥華
編 輯:曹 歆
責 編:孫美星
來 源:寧波市健康傳播中心 寧波市衛生健康委基層衛生處
請點擊“在看”
讓更多人獲得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