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有健康是全人類的共同願望,維護全球公共衛生安全是各個國家的共同責任。新冠疫情暴露了全球衛生治理仍存在諸多短板,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無法公平獲取疫苗、藥品、檢測試劑以及個人防護用品等防控工具。當前,衛生健康與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各領域發展的關係日益密切。為人類發展計,為子孫後代謀,中國提出了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的重大倡議,並盡己所能,全力推動實施,體現了中國維護全球公共衛生安全、維護人類健康福祉、維護世界繁榮發展的擔當和決心。
有主張
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人類是命運共同體。
一直以來,中國支持世界衛生組織發揮全球衛生領導協調作用,積極參與全球衛生治理,積極分享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的經驗,積極參與和主辦了許多的國際會議。比如,2016年與世衛組織共同成功舉辦第九屆全球健康促進大會,通過《上海宣言》和《健康城市上海共識》,在健康促進領域留下了中國的印記;在世界衛生大會期間舉辦了衛生體系、健康扶貧、瘧疾消除、人口與發展等多場主題邊會,積極分享中國衛生健康發展成效和經驗;在世衛組織平臺主推通過基本藥物、傳統醫藥、兒童安全用藥、癲癇等多項決議,支持中方專家參加世衛組織技術會議,為全球衛生健康事業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面對來勢洶洶的新冠疫情,習近平總書記親自領導、親自指揮、親自部署,在堅決遏制國內疫情擴散蔓延勢頭的同時,高度重視抗疫國際合作,多次發表重要講話並作出重要指示批示,開展元首外交,倡議“打造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表達了中國願與世界各國攜手共御疫情的立場和守望相助、患難與共的真誠願望,為人類社會共同抗擊新冠疫情注入了動力,給世界各國抗擊疫情堅定了信心,彰顯了負責任大國的擔當和作為。
有行動
援外醫療從“輸血”轉向“造血”
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中國持之以恆。援外醫療就是生動的體現。
向發展中國家派遣醫療隊是毛澤東、周恩來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親自開創的偉大事業,是一項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援助方式,是我國國際合作和外交的一塊金字招牌,為推進人類和平與發展崇高事業作出了貢獻,贏得國際社會廣泛讚譽。
今年2月9日,習近平總書記給援中非中國醫療隊隊員回信,對援外醫療60年工作成績給予了充分肯定,為新時代援外醫療工作指明瞭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回信寫道:“你們在中非克服工作生活上的困難,用心服務當地民眾,既是救死扶傷的白衣天使,也是傳遞情誼的友好使者。”
當看到回信的內容後,許許多多仍在開展援助工作的中國醫療隊隊員熱淚盈眶。“在工作當中經常會遇到一些困難。比如,停電是經常的事,停電以後只能靠應急電源和手電筒繼續手術。為應對停水,就自備桶裝水,在外部先清潔洗手,再用消毒液洗手後開展工作。醫療器械不足時,在保證安全和有效的情況下,用其他一些辦法替代。”去年,北京積水潭醫院副院長、第27批援幾內亞中國醫療隊隊長趙興山在新聞發佈會上介紹援外經驗時表示,醫療援助專業性比較強,每支醫療隊離開的時候把知識留下,把醫療器械也留下,為的是提高當地醫療水平。我國在海外的一些醫療隊利用針灸、拔罐、推拿等傳統中醫手段,充分發揮中醫藥“簡便廉驗”的優勢,讓受援國民眾切實感受到良好的療效,獲得了他們的信任。
在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理念引領下,中國援外醫療步入以義為先、自強互助的發展合作新階段。2013年至今,中國與41國的46家醫院建立對口合作關係,共建25個臨床重點專科中心,填補數千項技術空白。積極開展新冠抗疫國際合作,實施了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大規模的全球緊急人道主義行動。國家衛生健康委國際司相關負責人回憶,中國的醫療衛生人員不畏艱險、萬里逆行,晝夜不停地同有關國家疫情防控指揮部和衛生部等重要政府部門座談交流,提供政策諮詢,深入疫區和病毒檢測實驗室、方艙醫院等抗疫一線進行技術交流指導,對醫療機構、實驗室等相關人員開展專業技能培訓。
中國援外醫療從輸血式援助轉向可持續造血式援助,逐漸形成以醫療隊為基礎,臨床醫療和公共衛生雙輪驅動,創新項目、醫院物資、能力建設、人員與技術交流多點開花的全方位、立體式格局。
據統計,開展援外醫療60年來,中國共派遣援外醫療隊員3萬人次,診治患者2.9億人次,極大提高了受援國醫療技術水平,培養當地醫療人員10萬餘人,留下了一支支“帶不走的醫療隊”。先後有50餘名醫療隊員犧牲在異國他鄉,超過2000人次榮獲受援國國家級榮譽。中國長期向其他發展中國家派遣醫療隊,開展衛生援助,為醫療衛生國際合作作出貢獻,深受受援國政府、民眾的歡迎。
有追求
促進全人類健康可持續發展
當前,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歷史潮流不可阻擋,維護全球公共衛生安全、促進可持續發展是世界各國的共同追求。
2020年,國家衛生健康委負責人曾撰文表示,堅持高擎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旗幟,把保護人類生命安全與健康放在國際抗疫合作第一位。共築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的宗旨,就是要以合作的方式共同維護和促進全人類的生命安全與健康可持續發展。這是中國對聯合國憲章和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莊嚴承諾。沒有人民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就沒有健康的人力資源,經濟社會發展就失去了根基和意義。
展望人類更美好的未來,唯一確定的事實就是,世界各國命運休慼與共,而共築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具體實踐。
在中國,瘧疾已經被消除,然而瘧疾仍是非洲面臨的主要公共衛生問題。世衛組織發佈的《2022年世界瘧疾報告》顯示,2021年,全球約95%的瘧疾病例發生在非洲,造成約59.3萬人死亡,佔全球死亡病例數的96%。2000年以來,世衛組織把青蒿素類藥物作為首選抗瘧藥物。以屠呦呦為代表的中國科學家經過大量實驗,從中草藥中發現並提取出青蒿素,成功挽救了全球數千萬名瘧疾患者的生命,加速了全球瘧疾控制和消除的進程。立足於自身的成功經驗,中國積極支持非洲、亞洲等地的發展中國家開展瘧疾防控,開展技術培訓班和現場示範項目等,推進國際抗瘧合作,分享中國經驗。
沿著“一帶一路”,衛生健康領域更多務實的合作不斷展開。中國和東盟是山海相連、人文相親的好鄰居,也是共同發展的好夥伴,過去10年在衛生合作方面行穩致遠、成果豐碩。在雙方領導人的合作倡議引領下,共同實施了中國—東盟“公共衛生人才培養計劃”“健康絲綢之路人才培養計劃”等能力建設項目,建立了中國—東盟醫院聯盟平臺,支持東盟提高衛生服務水平。近年來,金磚國家不斷拓展衛生合作廣度,覆蓋疾病防治、全民健康覆蓋、婦幼健康、抗微生物藥物耐藥性和傳統醫藥等眾多領域,攜手共同應對疫情等全球衛生安全方面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