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擔任廣東省委書記,一心富國強民受人尊敬,3個子女無人從政

他曾擔任廣東省委書記,一心富國強民受人尊敬,3個子女無人從政

廣東是革命“老區”,自清末起便湧現出了許多敢於反抗封建暴政與壓迫的英雄人物,他們心懷理想和信念,敢為人先,一心富國強民,譜寫了一曲可歌可泣的革命長歌,林若正是其中一員,他的一生跌宕起伏又輝煌壯麗。

林若是潮汕人,生在一個商人家庭,家境尚可,至少不會為吃穿發愁。7歲那年,父親送他去讀私塾,2年後他轉入高小學習,14歲那年,日寇進軍粵地,接連攻佔粵東以及粵中一帶,林家為躲避戰亂,舉家搬遷到粵西居住。次年,他進入一家中學繼續學業,在此期間,他受好友影響,逐漸轉變為一名左翼志士,對共產主義懷抱著濃厚的嚮往之情。

1945年,他加入中共,同年考入名校中山大學學習。解放戰爭爆發後,他按照上級黨組織的安排,先後多次組織同學開展遊行活動,聲援在北方作戰的解放軍,在輿論戰線上狠狠打擊反動勢力。1947年,黨組織內部出現了叛徒,出賣了林若,好在林若轉移及時,躲過敵特的抓捕。

上級隨後安排他到遊擊部隊做政工幹部。1949年四野南下之時,他率部協助解放軍連克敵人多座要塞,幾乎不費吹灰之力就解放了整個廣東。新中國成立後,他被安排到行政系統工作,先後在土改部門與宣傳部門任職,1966年升任湛江地委2把手。僅僅半年之後,動盪便來臨了,林瑞被打為“右派”,一時受到諸多非議,甚至一度失去了自由。直至1971年,在省委的關懷下,他獲得正名,重返工作崗位。

時間來到80年代,鄧公決意提拔一批年輕幹部到關鍵職位上鍛鍊,林若因為能力出眾、思想堅定而被選中,被越級提拔為省委書記。當時經濟體制改革剛剛開始,廣東被劃為實驗特區,是全國的“表率”,必須要打好“第一槍”,林若肩上的擔子很重。鄧公在他上任前曾專門與他談了一次話,鼓勵他放開手大膽幹,不要畏首畏尾怕犯錯誤。有了鄧公“兜底”,他自然毫無畏懼,帶領廣東省政府的領導班子大步向前邁進。

他主導完備了第一部地方性的商業法規,約束了資本的野蠻生長,平衡了勞資關係,保護了國有資產。除此之外,他還出臺了諸多政策鼓勵各鄉各鎮興辦集體企業,活躍市場的同時還能增加就業崗位。很快,廣東的GDP開啟了“狂飆”模式,增速居高不下,很快就超越了韓國、臺灣,成為了東亞首屈一指的超巨量經濟體。

當然,林若不是那種只會“坐辦公室”的幹部,他有一大半時間都是在外跑調研,他的雙腳幾乎踏遍了廣東所有的區和縣。更難能可貴的是,他一直保持著低調的態度,出行從來不搞什麼警車開道,更不允許封路,他的座駕是一輛老舊的麵包車,隨行人員也只有一個警衛員、一個秘書、一個司機而已,到地方搭夥吃飯的時候,他也會按照規定留下伙食費,從來不佔公家一丁點便宜。

有些幹部為了討好林若,會給他送禮,他對此深惡痛絕,堅決不收一針一線,不僅如此,他還會嚴厲責備送禮的人。後來,他的秘書勸解他要稍微講些人情世故,錢和奢侈品可以不收,但土特產一類不值錢的東西可以收,這是正常的往來,不違反紀律。林若聽從了秘書的意見,後來開始收土特產和一些零食,不過他自己卻從來不吃,全都轉送到單位食堂分發給工作人員。

林書記與妻子育有3個孩子,他們沒有一個人在政府中工作,大兒子大學畢業後進入一下設計院做工程師,二兒子則在大學當老師,小兒子在一傢俬企工作,收入比較微薄,結婚後還一直住在老舊的居民樓裡,沒錢換房子住。90世紀末,林書記退出領導崗位,轉入幕後療養,2012年,他走到了人生的盡頭,時年89歲。

改革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十分的難,當年我們從來沒有搞過市場經濟,對於如何運行資本毫無經驗,而且黨內也有諸多阻力,有很多老同志是不同意搞改革的。但這些並沒有嚇到林若,他在鄧公的鼓勵下,勇敢邁出了第一步,實行了許多極具前瞻性的政策,順利探索出了一條適合中國的發展道路,讓人民政權擺脫了僵化的體制,煥發新生,逐步走向興盛,這份功績值得我們永遠銘記!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