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諸肢節疼痛,身體尪羸(wāng léi),腳腫如脫,頭眩短氣,溫溫欲吐,桂枝芍藥知母湯主之。”桂枝芍藥知母湯,功能祛風除溼,通陽散寒。對風溼性、類風溼性關節炎有卓效。關鍵在於附子,不用則無效。推送選取葉橘泉先生“經方實驗三辨錄”的桂枝芍藥知母湯詳辨與驗案二則,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其寶貴的學術思想及經驗。
//////////
【組成】
桂枝 6~15g,芍藥 9~15g,知母 9~15g,防風 9~15g,麻黃 6~12g,白朮 9~15g,炮附子 6~15g,甘草 6~12g,生薑 6~12 片,水煎服。
圖:麻黃
全身關節疼痛,久治不愈。部分患者關節僵硬變形,不能屈伸,腳腫如脫,局部有熱或無熱。頭眩氣短,脈沉緊或沉弦。
1.肩關節炎。
2.風溼性關節炎。
3.類風溼性關節炎。
4.坐骨神經痛。
5.非創傷性股骨頭壞死。
6.變形性膝關節病。
7.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
體質偏弱或中等,體格消瘦,皮膚較為乾燥。部分患者有關節腫脹變形。
【臨床加減應用】
1.肩關節炎:加葛根、羌活、薑黃。
2.風溼性關節炎:加威靈仙、千年健、伸筋草。
3.類風溼性關節炎:加制草烏、松節、烏梢蛇。
4.坐骨神經痛:加補骨脂、續斷、制川烏。
5.非創傷性股骨頭壞死:加細辛、附子、丹參。
6.變形性膝關節病:加牛膝、桑枝、接骨木。
7.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加薏苡仁、木防己、紅花。
1.風溼性關節炎
俞某,男性,44歲,地質探測隊技師。1966年7月初診。
患者自訴長年在山林之陰溼地帶從事地質測繪工作,兩年前起漸感四肢大關節呈遊走性酸楚、疼痛、重著,並時有不規則低熱。每當颳風下雨或黃梅季節時症狀加重,甚至出現行走困難。南京江蘇醫院內科根據其症狀和血象等檢查確診為風溼性關節炎,曾用各種西藥治療,但患者症狀仍時輕時重,不能痊癒。內科鄔娃醫師將患者帶來中醫科讓我診治。
診患者身材高大但體格偏瘦,面色呈灰暗,四肢大關節無明顯變形,但是屈伸不利,局部按之疼痛。食慾不振,大小便無異常。測體溫 37.3℃,血沉 65mm/h。舌質偏紅,苔薄黃,脈略沉弦。證屬風溼入絡,久而化熱,治以祛風化溼,清熱止痛。方選桂枝芍藥知母湯:
桂枝 9g,芍藥 12g,知母 9g,防風 9g,麻黃 6g,白朮 9g,炮附子 9g,甘草 6g,生薑 6 片。
圖:白朮
服藥 14 劑後,患者自覺關節疼痛有所減輕,可以自己坐公共汽車來醫院就診。複診時根據“效不更方”之原則,仍按原方連續服用 1 個月。三診時患者自訴諸症大有好轉,尤為興奮的是四肢大關節已屈伸自如,且疼痛著減。我鄭重地關照患者說,此病尚未治癒,照原方隔日 1 劑,繼續服用。
之後因某種原因我暫時離開了江蘇醫院門診部。1967年秋,我偶遇鄔醫師,閒談中她告及俞某現在的情況很好,臨床症狀幾乎全部消失,血沉值亦恢復正常。
2.坐骨神經痛
張某,女性,57歲,江蘇省句容縣農民。1972年9月初診。
患者自訴數月前自覺右側臀部及下肢疼痛,遇寒時疼痛更甚。外科診斷其為右側梨狀肌綜合徵所致的坐骨神經痛。
診患者體格瘦小,顏面少華。仔細詢問才知患者入春以後一直下水田插秧,並幹各種重活。我用手指按其腰部時並無壓痛點,但按壓其右側臀部環跳穴部位時卻有明顯疼痛,略微重按時疼痛則向右下肢放射,直至腳背。患者自覺腳趾周圍有麻木、重著感。舌質偏紅,苔薄白,根部黃膩,脈沉緊略弦。證屬風寒入絡,溼熱內蘊。治以祛風散寒,利溼清熱,方擬桂枝芍藥知母湯:
桂枝 6g,芍藥 9g,知母 6g,防風 6g,麻黃 6g,白朮 9g,炮附子 6g,甘草 3g,生薑 6 片。
患者服藥 14 劑後,自覺右側臀部及下肢疼痛減輕許多,局部麻木、重著及冷感亦有改善。二診時,觀其舌脈均有好轉,按其臀部仍有輕度壓痛,但向同側下肢放射痛已消失。再以原方連服 5 個多月而愈。
按:引起坐骨神經痛的最常見原因為腰椎間盤突出。此外,梨狀肌綜合徵導致的坐骨神經痛在臨床上也常可見到。梨狀肌是位於兩側臀部較大的肌肉,左右的坐骨神經就是從梨狀肌的內部穿過,然後經過下肢通到腳背。當臀部長期受寒或負重時,就可能導致梨狀肌痙攣或發硬,於是裡面的坐骨神經就會受到壓迫,出現疼痛、麻木、重著等症狀。
本例患者有明確的西醫外科診斷,且診得其病源不在腰部,而在臀部,則不用去考慮牽引腰椎,更不必去討論外科手術,只需解決梨狀肌的痙攣或發硬等症狀。通過辨證,確認其為桂枝芍藥知母湯證,堅持服藥 5 個多月後疾病得到治癒。此案例說明中西醫結合治療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果。
登場書籍
《葉橘泉臨證直覺診斷學:辨證、辨病、辨體質七十年心得》
葉橘泉先生,“方證藥證”學說倡導者、實踐者,傑出的中醫經方臨床家、教育家、中藥學家。本書為葉橘泉學術體系“醫話三書”之一。
中醫書院購書鏈接——
養生正道
版權聲明
本文選自《葉橘泉臨證直覺診斷學:辨證、辨病、辨體質七十年心得》,葉橘泉◎著,中國中醫藥出版社,版權歸相關權利人所有。全部圖片為出版社所有版權圖片,請勿盜圖。
商業合作或投稿:[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