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對於糖友來說,運動和飲食非常重要,林老對患者提出兩大控糖鐵律,並且自己也堅持這樣做,對平穩血糖幫助很大。
早起後空腹運動,有低血糖的風險;餐後休息半小時再運動,則會錯過血糖高峰。所以林老建議,糖尿病患者應在三餐後立刻運動,可以將血糖轉化為能量消耗掉,更有利於控制餐後血糖。

具體方式為,每天早餐和午餐後立刻走路20分鐘-30分鐘,晚餐後立刻走路60-80分鐘。為了避免出現胃下垂、闌尾炎,走路時由慢到快,循序漸進,慢慢地健步走,不要過度運動。
定時定量進食,長期堅持會形成生物鐘,更有利於餐後血糖的控制。如果不嚴格控制飲食,餐後血糖忽高忽低,很容易誘發糖尿病併發症。

對於2型糖尿病患者來說,餐後血糖高是出現併發症的重要原因,特別是心腦血管疾病,對健康危害很大。
林老針對糖尿病創立了三型辨證學說,認為糖尿病按病程可分早期、中期、後期,每一分期都有一種中醫證型,對應著西醫研究糖尿病所說的胰島素抵抗、胰島功能紊亂以及胰島功能衰退。
通常這類患者病程較短,在5年以內,併發症少且輕,多見於50歲以內的中青年。
陰虛熱盛型表現:血糖較高,有口渴多飲、易飢多食、脾氣急躁、心煩、便秘。

針對這類患者常用滋陰清熱的方法來治療,臨床上常用白虎湯加上消渴丸。自己在家調理,飲食上可以常吃蒲公英、地丁等苦寒食材,以及冬瓜、黃瓜、苦瓜等清熱的瓜類食材,還可以使用白虎湯。
用法:生石膏10克、知母3-5克、粳米6克、甘草6克,水煎20分鐘代茶飲。

方解:生石膏清胃熱,知母清熱滋陰生津,粳米和甘草保護胃氣。
提醒:生石膏和知母寒涼,這個方子最好在醫生指導下用。頭暈耳鳴、五心煩熱等陰虛症狀不適合用。
糖尿病中期最常見的是氣陰兩虛型,此類病人病程相對較長,6-15年,併發症多且輕,多見於51-60歲的中老年。
氣陰兩虛型表現:血糖相對比較平穩,表現有乏力、動則汗出、心慌氣短、口渴、心煩失眠。

這類患者常用益氣養陰的方法來治療,臨床上常用歸脾湯。也有一個可以居家用的調理方 —— 益氣養陰飲。非糖尿病患者,有氣陰兩虛的症狀也可以用。
用法:太子參6克、黃芪6克、麥冬6克,水煎20分鐘代茶飲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