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技創新構築醫院發展新優勢

用科技創新構築醫院發展新優勢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開展前沿醫學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是公立醫院堅持以人民健康為中心的內在要求,也是構建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新體系的重要內容。日前,由健康報社主辦、華潤三九藥業公益支持的“專科建設賦能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系列交流會”在四川省舉行。會上,醫院管理者、科室負責人圍繞“科技創新塑造醫院發展新優勢”這一話題展開討論。

四川大學華西口腔醫院黨委書記

譚靜

科技創新對於醫院的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四川大學華西口腔醫院的很多“看家本領”,都離不開科技創新的支撐。在當前加快推進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背景下,除了支撐臨床醫學技術發展,醫學科技創新又被賦予了科教興國、人才培養等重要內涵。這是醫學科技持續高水平發展,從量變達到質變的必然結果。

2016年開始,國家先後出臺一系列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文件,多次強調要推進學科建設和科技創新。過去人們認為,學科發展、科技創新都是三級醫院、委屬委管醫院、大學附屬醫院等級別較高或者實力較強的醫院才需要去思考的問題。但實際上,在國家出臺的一系列文件中,對科技創新的主體並沒有進行區分,這就是說,任何醫院只要符合其持續發展的需求,都應把科技創新、學科建設等作為發展的一大重點。所以,各公立醫院要根據自身的定位,從總體的戰略佈局出發,找準醫院科技創新與學科發展的發力點,補短板、揚優勢,最終實現跨越式發展,攜手構建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新體系,更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醫療衛生服務需求,共同建設健康中國。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科技部副部長

王豔豔

醫療是立院之本,教學是興院之根,科研是強院之氣。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在做科研佈局和組織工作的時候,時刻從這三個方面進行考慮。

加強基礎和臨床研究的融合是公立醫院發展的新趨勢。其中主要包括推動原創性疾病預防診療新技術、新產品、新方案、新策略的研發和產出;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健全相應制度。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早在2018年就出臺了“華西九條”等一系列管理辦法,探索推進醫院的科研成果轉化。

以科研促進臨床發展,是醫院總體的發展戰略。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始終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人民健康。

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黨委副書記

韓菊

2021年,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被列為國家醫學中心首批11個“輔導類”創建單位之一。醫院以此為契機,進一步強化了科技創新在醫院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嘗試從“醫教研”向“研教醫”轉型發展。在維持高水平醫療的基礎上,醫院加強醫學研究和科技創新轉化。這是對醫院發展內涵的進一步豐富,是對公立醫院發展的更高要求。

陝西省高校密集,人才實力雄厚。依託這些資源優勢,今年3月,陝西省正式啟動建設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並將該平臺的總窗口設在西安交通大學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的定位是一所沒有圍牆的大學,不僅沒有物理空間的圍牆,理念上也提倡開放、交流、融合。在這個平臺上,我們與全球各科研院所、高校合作,共同促進科技創新。基於這樣的載體和生態,為了要實現多方獲益,我們不僅要把基礎研究和臨床研究打通;還要在雙方訴求中找到最大公約數,既實現短期效益,又能持續發展。

德陽市人民醫院副院長

韓楊雲

科技創新是推動醫院高質量發展的動力。德陽市人民醫院科技成果創新及轉移轉化模式可以概括為12個字:三層組織,三個文件,三個階段,簡稱“3+3+3”模式。三層組織指的是成果轉移轉化管理部門、成果轉移轉化工作小組、成果轉移轉化領導小組;三個文件指的是《科技成果報銷及獎勵辦法》《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實施方案(試行)》《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德陽市人民醫院開放床位1838張。醫院現有4個省級臨床重點專科、5個省醫學重點學科、14個省醫學重點專科。手術佔比為42%,平均住院日為7.75天。在2021年度國家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中,醫院位列全省第5位。醫院有權專利達1400餘件。通過不斷完善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相關制度、規範專利代理服務機制、成立轉移轉化工作組、搭建院校企交流平臺等一系列舉措,醫院逐步提升了科技創新能力,成果轉移轉化數量和金額逐年遞增。在《中國醫院創新轉化排行榜》中,醫院位列全國第53位,四川省第3位。

四川省腫瘤醫院科技部部長

萬紹平

隨著國家對醫藥衛生科技創新的重視,越來越多的醫院開始申報科研項目。但從申報成功率來看,醫院間的差距非常大。這種差異是先天性的,並不會隨著醫院的發展而縮小。相反,隨著醫院功能定位的進一步明確和差異化發展,醫院所專注的科研創新領域也會進一步分層,在項目申報和立項上的差距會越來越大。

四川省腫瘤醫院堅持圍繞臨床問題開展醫學科研創新,近3年成功立項3個國家重點研發項目,更是於去年申請到“國自然”項目10項。但是,醫院越來越感覺到,進一步提高項目申報數和成功率的難度相當大,因為醫院面臨很多“國家隊”的競爭對手。

我認為,國家和各省、市應該在科研項目申報的制度設計上實行分層管理,讓“國家隊”“省隊”“市、縣隊”可以在各自的層級上申請到適合各自的科研項目,解決其面臨的問題。

四川省人民醫院科技部副部長

龔波

提升科研水平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醫院可從人才培養、基礎設施平臺建設等方面加強。但僅從醫院科研管理者的角度看,醫院應充分圍繞組織動員、針對引導和高質量服務這三個要素,進行科研服務。例如,醫院可面向醫務人員進行科研知識培訓,優化課題的申報程序和遴選形式,幫助分析科研立項申報中存在的問題,規範申報書資料等。

四川省人民醫院從自身學科優勢出發,明確優先的攻關方向和人才培養方向;制定獎勵措施和辦法,調動醫務人員科研積極性,激發科研潛力和創造性;針對申報書的撰寫和填報問題,醫院專門聘請了多位有經驗的專家開展專題培訓,重點項目或者是指南撰寫,制訂了一對一的導師服務。我們還通過協同聯動,提升申報效率,並實施了長效管理,不斷擴展研究隊伍。總體來說,只有進行有效的組織管理,充分調動醫務人員的申報積極性,同時嚴格把控申報導向,才能在管理層面保障醫院科研水平的穩步提升。

成都市第七人民醫院腫瘤科四病區副主任

陳萍

過去,醫務人員的工作重點都在臨床,工作負荷也非常大,在臨床之餘發表文章、申請課題困難很大。但是目前來看,公立醫院的科研、教學以及臨床水平是三位一體、相輔相成的,忽略哪一個方面都不行。

醫院科研能力的提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只有立足實際、夯實基礎,一步一個腳印,才能行穩致遠。成都市第七人民醫院腫瘤科是成都市臨床重點專科。醫院在科研方面給予科室非常大的支持。目前,我們與成都醫學院進行合作,開展基礎科研,而臨床研究則結合本院臨床中遇到的實際問題開展。在科室內部,我們有一個剛性要求,即醫生每年要有一定的科研產出,包括科研項目申報、學術論文發表或者新技術及專利申報等。醫院也鼓勵開展醫工合作,強調學科交叉融合,解決臨床難題。

簡陽市人民醫院副院長

徐文革

簡陽市人民醫院是一家三級甲等綜合醫院。作為基層醫院,醫院定位於服務基層百姓,發揮好縣域醫療服務龍頭的作用,努力實現大病不出縣的目標,解決好縣域群眾看病就醫問題。在科技創新方面,我們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做好醫院科研創新,關鍵是培養人才,併為人才提供優質的科研創新環境。目前,醫院擁有碩士和博士近300人。從縣域醫療服務來看,這支隊伍已經可以滿足需求;但對於醫學科技創新來講,這支隊伍還遠遠不夠。當前,醫院也在陸續推出鼓勵科研創新的措施,包括對論文論著、科研立項、科研成果、專利實行獎勵和績效加分,而且獎勵的力度也比較大;在晉升、晉級方面,醫院也對科研創新人才予以傾斜。基層醫院要做好科技創新工作,要與大醫院,特別是大學附屬醫院密切合作,還應積極與企業合作,開展科研成果轉化。

成都肛腸專科醫院院長

楊向東

成都肛腸專科醫院是一家胃腸專科醫院,至今已有170多年的歷史。從專科特色來看,醫院有著深厚的中醫技術傳承,這也是醫院科研創新的重點領域。醫院工作應該圍繞臨床、科研和教學展開,我們始終把醫療技術的研究突破放在首要位置。醫院早在2007年就制定了科研創新領域的“1357計劃”,即:1個研究方向,下面分成很多子課題,每個子課題又有3年、5年、7年規劃。

通過這樣持續、有規劃的管理和投入,醫院科研創新保持了持續向好的發展趨勢,先後取得了成都市科技成果獎二等獎、三等獎,四川省科技成果獎三等獎和多項國家級學會的一等獎和二等獎。尤其是在專科專病建設方面,科研規劃取得了非常明顯的成效。在中西醫結合領域,醫院建成了慢性頑固性便秘專科,開展規範化手術,每年完成便秘手術1000餘例。醫院還建立了肛腸皮膚性病科,專門從事艾滋病患者的肛腸疾病治療。

西南醫科大學附屬醫院科技部副部長

劉亮

西南醫科大學附屬醫院是川南片區的一家三甲綜合醫院。為了提升科研項目申報成功率,醫院以國家政策為導向,結合實際制訂政策,聚焦重點學科方向申報科研項目,並對項目申報以及申報後流程實施全過程監管,促進工作按時完成。在科技成果轉化方面,醫院出臺院內配套政策,激發醫務人員的科研轉化積極性。

醫院還與西南醫科大學科技園積極合作,建立科研轉化平臺,並尋找相關企業單位進行合作。但是,在科研創新和轉化的過程中,醫院也遇到一些困惑。對於擁有獨立採購體系的大型公立醫院來講,其創新產品一般可以很好地進入臨床;但對於其他醫院,一些產品的審批和採購環節往往會遇到瓶頸。比如,醫院必須採購和使用國家和聯盟集採的藥品或醫療器械,這就使醫院科研轉化產品“卡”在落地的“最後一公里”。我們希望有關部門進一步完善頂層設計,為科研轉化打開落地通道。

綿陽市中心醫院科技科副科長

夏力

綿陽市中心醫院是一家三級甲等醫院,同時也是成都電子科技大學附屬醫院。作為一家地市級醫院,依託自身條件和一些有利因素,醫院在科技創新方面做出了自己的一些努力和探索。

首先,醫院成立了專門用於開展臨床科研、基礎科研和醫學成果轉化的機構——科技科,專門面向臨床科研人員提供服務和支持。醫院還成立了中心實驗室,併購置了多臺百萬級別的科研設備,用於開展基礎科研項目。同時,醫院還投入建設了科研相關的附屬設施,包括GCP(藥物臨床實驗質量管理規範)辦公室、倫理辦公室、動物房,未來還將建立一棟專用的科研大樓。

在軟件方面,醫院通過設立各種獎勵機制,激勵臨床醫生在工作之餘開展臨床和基礎科研。為了支持醫生做科研、發論文,醫院專門設立了院級科研基金,為科研成果轉化提供資金支持。醫院也開展科研幫扶活動,為有興趣從事科研的臨床人員專門進行科研思維、標書撰寫等方面的培訓。

成都市第四人民醫院(成都市精神衛生中心)

急性精神科主任

段明君

長期以來,成都市第四人民醫院(成都市精神衛生中心)都是將臨床工作放在首位,在科研方面的投入相對較少。2008年汶川地震後,心理疾病診療需求大幅增加,醫院的服務量也顯著提高。面對激增的需求,國家加大了在精神醫學科發展方面的投入力度。作為三級甲等精神專科醫院,成都市第四人民醫院的醫療資源得到迅速擴容,制定了醫教研共同發展的理念,並積極與國內外高校合作,外引內培人才。

在醫療服務質量提高的同時,醫院的科研教學能力也得到快速提升。醫療資源的擴容和人才隊伍的強化,為醫院科研創新奠定了基礎。醫院強化科教管理,提升科研創新能力,為醫務人員開展科研創新提供激勵。同時,醫院在院內營造出良好的科研氛圍。物質獎勵只能在短期內調動科研的積極性,要想科研創新持續發展,依靠的必然是醫務人員的內在動力,也就是通過榮譽感和成就感的驅動,不斷激發高水平醫學人才的科研熱情。

通過這些努力,醫院精神病學專業在中國醫學科學院科技量值排行榜中,5年綜合排名第8位。近年來,醫院獲批“國自然”項目9項,參與腦計劃項目子課題5項,科研經費超過1億元,為醫院持續高質量發展提供不竭動力。

中鐵二局集團醫院黨委副書記、副院長

唐朝松

中鐵二局集團醫院以新技術、新項目賦能專科建設,促進醫院高質量發展。醫院在每年年初都會制訂全年科研計劃,對經費、設備、人才引進作出部署。目前,從2021年全國二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指標結果來看,醫院出院患者手術佔比、三級手術佔比分別為19.93%和37.82%,較上一年度顯著提高。作為一家二級醫院,中鐵二局集團醫院發揮承上啟下的作用,要承擔區域內百姓常見病、多發病治療的任務。

不可否認的是,與三級醫院相比,二級醫院專科建設的“含金量”相對不足,重點專科、重點實驗室等仍然匱乏。同時,很多醫療技術在二級醫院開展也存在技術、人才和政策的瓶頸。二級醫院開展學科建設的一個可行路徑是引進一些三級醫院成熟的適宜技術,儘快打通上級醫院與二級醫院,以及二級醫院與下級醫院適宜技術推廣的通道。此外,在調動三級醫院與二級醫院開展科研合作的方面,除了醫聯體、科聯體外,目前還有很多值得探索的問題。

成都體育學院附屬體育醫院院長

熊小明

成都體育學院附屬體育醫院建院於1958年,是中國第一家體育醫院。立足特色和發展實際,醫院以骨傷專科發展作為學科建設的根本,以運動醫學為抓手,同時發展運動康復、運動損傷防治,以及中醫藥在運動損傷防治中的應用等。

醫院將科教部單獨從醫教部中分離出來作為科研教學的主管部門,為全院科研創新和學科發展提供了服務和支持。之前,很多臨床醫生缺乏科研意識及科研基礎,醫院就從外院聘請專家,從申請課題、撰寫標書開始,對他們進行系統輔導。很多醫生從一開始對科研無從下手,到開始嘗試申請院內課題,再到競爭更高科研創新平臺的項目,一步步成長起來。

通過科研與競技體育,科研與臨床相結合,研究成果不僅為高水平競技體育提供了更好的服務與保障,還應用前沿理論和技術更好地服務於百姓,指導大眾健身,契合健康中國大戰略,醫院也因此正向高水平研究型醫院邁進。

重慶大學附屬三峽醫院副院長

巫貴成

近些年,重慶大學附屬三峽醫院在科研工作的導向上進行了調整,更重視能解決臨床實際問題的研究和科研成果的轉化,“為做研究而做研究、為拿項目而申請項目”的狀況正在改變。

目前,很多醫院都有自己的定位和特色,實現了差異化發展。不僅在醫院層面,在醫務人員層面,每個人也應當差異化發展。比如,有的醫生更適合做臨床,有些則更喜歡搞研究。對於沒有很好科研基礎和研究興趣的醫生,不應該勉強他們去走科研的道路。此外,醫院科研創新中,合作共贏十分重要。產學研合作與互補,以及醫院內部與醫聯體之間的合作,可能產生科研成果“1+1>2”的效果。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