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不良習慣危害腸道健康!五類人群需精準調理!

三個不良習慣危害腸道健康!五類人群需精準調理!

健康時報
權威健康資訊,因專業而信賴!

本文專家:王剛,江南大學食品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腸道是人體重要的消化器官和免疫器官,腸道中菌群的平衡對人體至關重要。比如經常性肚子咕嚕作響、水土不服造成的便秘腹瀉或者出現腹痛腹脹……這些可能就是腸道菌群失調的表現。
5月15日-21日是第九屆全民營養周,拜耳旗下專業益生菌品牌達益喜聯合春雨醫生髮布了《2023國人“腸”煩惱及益生菌消費洞察報告》。
三個不良習慣危害腸道健康
《報告》顯示,約87.6%的國人存在腸道健康問題。其中危害腸道健康的主要因素有三個:
久坐不動
經常熬夜
不良飲食習慣
“就普通人來說,飲食結構失衡以及不良飲食習慣會導致腸道菌群結構出現波動,這些是影響腸道健康的重要因素。飲食結構失衡以及不良飲食習慣又與生活狀態密切相關。”王剛教授表示,例如多種潛在的不合理食物加工方式或存在的不健康成分,使得食物裡的營養成分或營養均衡受到破壞,從而進一步影響到人體正常的腸道菌群,腸道菌群一旦出現紊亂,會引起一系列腸道問題,從而引發周身性低水平炎症,最終導致一系列疾病發生。
“這些症狀也是臨床上腸道菌群失調的常見表現。其實,越來越多的相關研究證明,不同地區、不同飲食特點、不同生活習慣、不同遺傳背景的人群,他們的腸道菌群結構可能存在明顯的區別,也就意味著他們將面臨不同的腸道問題。”王剛教授表示。
五類腸道問題人群需精準調理
“保持腸道健康最關鍵的就在於維持腸內菌群的平衡,一旦腸道內的菌群出現紊亂、會造成抵抗力下降等問題”,王剛教授表示,要想維持腸道菌群平衡,應該在均衡飲食的前提下,合理調整自身的生活作息,同時適當增加運動,促進機體的免疫平衡。除此之外,通過適當地攝入益生菌,是一種比較直接、快速調節腸內菌群結構的方法,也是當前一種較為高效的“食養途徑”。
《報告》對人群進行了分類,分為遲鈍腸、敏感腸、積脂腸、熟齡腸和免疫失衡腸五類人群,並根據分別給出了具有針對性的益生菌菌株選擇建議。
(1)遲鈍腸人群——飯後容易感覺脹氣,愛放屁,容易便秘;適合補充:兩歧雙歧桿菌CCFM16和乳雙歧桿菌HN019

(2)積脂腸人群——脂肪容易堆積在腹部,易血脂高,脂肪代謝慢;適合補充:青春雙歧桿菌CCFM1062和乳雙歧桿菌B420

(3)熟齡腸人群——隨著年齡的增長,便秘益發嚴重,且飯後容易感覺脹;適合補充:長雙歧杆菌CCFM1077和乾酪乳桿菌YRL577
(4)免疫失衡腸人群——免疫失衡,容易過敏生病,經常感到乏力,疲憊;適合補充:鼠李糖乳桿菌LGG和鼠李糖乳桿菌HN001
(5)敏感腸人群——很敏感,經常腹痛,容易拉肚子。適合補充:植物乳桿菌N13和短雙歧桿菌M-16V
“作為對人體有益的微生物,益生菌可以調節腸道內有益菌和有害菌的生長和繁殖,從而維護腸道微生態平衡,促進人體腸道健康。隨著我國益生菌研究的逐步深入,以及人們健康意識不斷提升,目前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會選擇服用益生菌產品來改善腸道微生態平衡。”王剛教授強調。
挑選益生菌,注意4點
《報告》從四個方面給出益生菌的挑選建議:
(1)菌株作用:不同菌株編號對應不同作用,需要選擇明確標註了菌株編號或者專利號的菌株。
(2)活菌數量:《益生菌食品》團體標準要求,在保質期內,即食型益生菌食品的益生菌活菌數量須≥107CFU/g(千萬)。
(3)菌群存活率:中國營養保健食品協會發布的《益生菌食品活菌率分級規範》要求,益生菌食品在標籤標示的條件下貯存了三分之一保質期時,益生菌活菌率大於等於50%,才能屬於1級標準。
(4)菌劑的搭配:益生菌+益生元,協同作用有更好效果。“現在一些產品使用的‘益生菌+益生元’組合很好地實現了1+1>2的效果,希望更多品牌一起探索更高效的配方。”王剛教授也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食用益生菌應注意保持其活性。目前,市面上多數益生菌產品可直接服用,衝調益生菌產品水溫不宜超過40°C,益生菌產品應與服用抗生素時間間隔至少2小時。達益喜目前使用的三層包埋技術對益生菌的活性起到了很好的保障作用。
作為此次《洞察報告》的聯合發佈方拜耳達益喜,在產品上,聯合江南大學的國家級益生菌實驗室,共同研發具有中國專利本土益生菌的產品配方,並在去年進一步拓展與江南大學的科研合作,成立了“益生菌科學創新實驗室”,致力於在腸道菌群中尋找健康食品的答案。

點擊“閱讀原文"查閱《2023國人“腸”煩惱及益生菌消費洞察報告》原文。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