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從雲南到浙江,空氣裡到處飄蕩著酸甜的氣息;從潮汕沿海到湘西山區,水果店的C位多了紫紅色的身影;從李白、蘇軾,到汪曾祺,文人食客的夏日食譜為它不惜筆墨……所有的訊息都在告訴我們,最“南方”的水果,楊梅熟啦!
從4月中下旬,一直到7月,楊梅的賞味期只有短短兩個多月,這也是楊梅如此招人“稀罕”的原因。不過,楊梅不再是“一顆值千金”的珍果,它早已走出吳越老家,從雲南到浙江,遍及南方的無數角落。
除了成都等極少數產地,楊梅真是一步都不願意跨出長江。製圖/莫奈
從地理上看,楊梅大致有“滇黔高原區”“江蘇太湖沿岸”“浙閩沿海區”“華南濱海區”和“湘西黔東區”五大產區。
我國具有代表性的優良楊梅品種。製圖/劉航
楊梅喜愛丘陵地北山坡的紅、黃弱酸性土壤以及溫暖溼潤的氣候,因此我國的楊梅大致分佈在北緯20°至31°之間。與荔枝不同,春天的第一口楊梅並不來自中國的最南端,而是隱藏在滇黔高原的一座神秘小縣城裡。
雲南紅河州石屏縣,一個因豆腐而時常被提起的名字。在這裡不光可以吃到香味濃郁的豆皮,更能在春天就一飽楊梅的口福。
石屏楊梅,每一縷纖維中都充斥著飽滿的汁水。 攝影/朱夢菲
石屏縣地處北迴歸線附近。“四季皆有夏,一雨變成秋”的氣候特點,加上豐富的水資源,一年長達300多天的無霜期以及2000小時以上的日照時間,共同孕育了個頭大、品質高、口感好的楊梅。尤其是在這裡選育的全國成熟時間最早的楊梅品種,4月中下旬就能吃到,成熟期比浙江、福建等地提前了40—60天。2010年,“石屏楊梅”獲得了地理標誌的登記保護。
在吃楊梅這件事上,雲南人像是趕趟兒一樣,一波接著一波。吃完四月中下旬石屏的第一波楊梅,五月中旬便又迫不及待一路驅車北上來到富民的楊梅基地,只為採摘最新鮮的富民楊梅。
因為樹大,富民楊梅樹被當地人稱為大樹楊梅,荸薺種、東魁等優質品種都有種植。雖然與石屏楊梅一樣同為早熟梅,但由於富民縣緯度比石屏稍高,富民楊梅比石屏楊梅晚熟20多天。
與石屏楊梅類似,富民楊梅引種到大規模種植也經歷了長達5-6年的時間。2005年,富民縣被授予“中國楊梅之鄉”稱號。每逢上市,果大核小,酸甜適口的富民楊梅都引得一波又一波食客前來採摘。與此同時,富民楊梅因其耐儲藏的特性也被銷往東部沿海的各個城市,成為一顆“走出去”的楊梅。
閩南楊梅,還看浮宮
【閩南沿海區】
——5月中旬,北緯24.37,福建浮宮楊梅
福建楊梅看閩南,閩南楊梅在浮宮。很多閩南一帶的人,只認浮宮楊梅。
福建漳州的浮宮鎮素有水果、水產、水稻“三水之鄉”的美稱。適宜的溫溼度,丘陵山地豐富的紅壤黃壤土,充沛的雨量和幾乎全年的無霜期,為浮宮楊梅的生長打造了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
疏枝疏果技術的開創性運用,使楊梅得以標準化大規模生產,再加上優越的氣候條件,共同造就了早熟、色澤豔麗、柔軟多汁、風味獨特的浮宮楊梅。5月中旬就成熟的浮宮楊梅也巧妙地填補了水果上市淡季的空檔。
經過果農們長期的培育,浮宮楊梅發展出了安海楊梅、安海軟絲楊梅、安海硬絲楊梅三大品種。不同品種楊梅蓄糖量的差別卻很大。像“硬絲”,總含糖量就比較低,利於儲藏。而“軟絲”的含糖量則較高,甚至高於東魁和荸薺種。可以說福建的楊梅品種都尤為獨特,在其餘楊梅產地少有栽種。
江浙沿岸,好梅不怕晚
太湖沿岸是古時吳越的腹地,吳中一帶的江蘇自古以來也是楊梅勝地。
大浮楊梅,產於江蘇省無錫市郊大浮山、馬跡山,有著千餘年的栽培歷史。大浮地處丘陵山地,又在太湖、五里湖之間,這裡溫暖溼潤、有砂質土壤,十分適宜楊梅生長,出品風味更是上乘。蘇東坡就曾讚歎:“閩廣荔枝,西涼葡萄,未若吳越楊梅”。
相比大浮楊梅,有人認為同樣產自無錫的馬山楊梅價值更高,因為它的個頭大,甜度高。據說無錫話裡的“大糊洋”(不牢靠),最開始就是用來形容大浮楊梅口感偏酸。然而,比起馬山楊梅的甜,有人卻偏偏青睞大浮楊梅那一點點酸。口味甜中帶酸,才是一顆楊梅最獨特的風情。加之大浮楊梅吃口更細,難怪有著“吳越佳果”的美稱。
明代文人王象晉在《群芳譜》中有一番記載:“楊梅,會稽產者為天下冠”,一句話便道出了浙江在楊梅產業佔據頭把交椅。慈溪市的橫河鎮,據考證是楊梅的祖籍老家,7000年前這裡就有野生楊梅生長,人工栽培也有1300餘年的歷史。到了今天,楊梅甚至成了浙江人獨特的身份標識,在浙江混得好不好,就看六月有沒有給人送楊梅。
仙居楊梅,因品質絕佳而被譽為“梅中之仙”。攝影/朱夢菲
有著“中國楊梅第一縣”之稱的仙居,靠著山之沃土與靠海吹來的溼潤水汽,給紅豔圓潤的仙居楊梅籠罩上一層層“仙氣”。除了仙居,浙江其它地區,無論是餘姚,還是溫州、黃岩、舟山,出產的楊梅品質同樣出眾。
和“早熟”的雲南楊梅還有閩南楊梅不同,浙江楊梅則是不急不慢,一出場便“一梅驚人”。
溫州有著500年多年的楊梅栽培歷史。清代《永嘉縣誌》提到:“舊志士產楊梅,今出茶山者,味尤勝”。這裡的“茶山”,便是溫州最有名氣的丁岙楊梅的產地——茶山鎮。
每年六月中下旬,溫州市甌海區茶山鎮的丁岙楊梅在無數“吃貨”的期盼之中上市。丁岙楊梅可能不如仙居楊梅的名氣響,但它絕對是辨識度最高的一員。丁岙楊梅色紫黑而有光澤,果蒂淺綠色,有著“紅盤綠蒂”之美稱,是浙江楊梅的“顏值擔當”。
亞熱帶海洋性氣候的茶山鎮,常年溫和溼潤、雨量充沛、日照充足。除了良好的氣候條件,這裡的“漏砷土”(有機質含量2.47%,PH值5.7)更是種植丁岙楊梅最理想的土地類型。從1992年茶山楊梅被命名為“甌海丁岙楊梅”開始,當地專家便不斷精進栽植技術。直到2005年,丁岙楊梅已遠銷至20多個國家和地區。
幾乎與丁岙楊梅同一時間,溫州北邊的餘姚市,楊梅也正悄然成熟。《越郡志》中說道:“會稽楊梅為天下之奇,顆大核細其色紫”。“顆大核細其色紫”這七個字便是對餘姚楊梅的真實寫照。
餘姚楊梅中最有名的荸薺種,黑紫色、果形圓整、肉質細軟、味甜核小、汁液豐富、酸甜比接近完美,堪為楊梅里的王者。
要說是什麼孕育了這酸酸甜甜,吃一口便美到心坎兒的餘姚楊梅,一定是種植地典型的亞熱帶季風氣候。除了溫暖溼潤土壤有機質含量高等楊梅種植地共同的特質外,餘姚春夏之交的雨季還巧妙地順應了楊梅生長規律,彷彿是為楊梅“量身定做”的一般。
7月上旬,浙江台州的黃岩東魁楊梅也開始嶄露頭角。因其果大,所以被稱作“東方之魁”。
比乒乓球還大的東魁楊梅。 攝影/另一種情調,圖/匯圖網
東魁楊梅(原為東岙大楊梅)發源地為黃巖區江口街道東岙村,“祖先”是一棵野生楊梅樹,樹齡有130年以上。經過不斷地嫁接培育,1979年浙農大在編寫《果樹栽培學概論》時把它定名為“東魁”,並單獨列為一個品種。
東魁楊梅不僅是在個頭上是“楊梅王”,在甜度上也不賴。當你一口咬下,甜美的汁水在嘴裡爆發出來,哪怕是再“漫長”的等待也值了。
如果以上三種楊梅還沒吃過癮,那麼浙江舟山的定海晚稻楊梅一定不要錯過。
和內陸地區的土壤不同,晚稻楊梅的種植地舟山由於大雨的衝淋,土壤的黏度下降,通透性好。獨特的土壤條件和氣候為舟山“吹來”了這一枚“仙果”。
晚稻楊梅被稱為我國楊梅“四大良種”之一,和東魁楊梅相比肉質更細膩,核肉易分離。但是晚稻楊梅不利於遠距離運銷,所以常用來泡酒。除了楊梅酒加工企業,冷鏈物流和網絡渠道的發展也推動了了舟山晚稻楊梅的銷售,遠銷至江浙滬甚至北方等地。
還有哪些地方的楊梅值得一品?
對於老廣們來說,炎炎夏日雖有涼茶可以解暑。但是一顆紫紅色的楊梅依舊是夏天不可替代的一份美味。
汕頭的烏酥楊梅,廣東楊梅的“代言人”,核小而酥,肉厚結實而酥脆。汕頭雖屬海洋季風氣候,但西臚鎮橢圓形盆地形成了相對獨特的山區氣候。得益於背風向陽的地理環境,加上有機質含量較高的土壤,華南濱海區誕生了這一款氣質獨特的“酥心”楊梅。
位於湘西的靖州楊梅享有“江南第一梅”的美譽,色澤呈烏,酸甜鮮俱有,還帶著泥土的芬芳。《靖州鄉土志》稱讚靖州楊梅“木洞楊梅尤擅名,申園梨慄亦爭鳴。百錢且得論攤買,恨不移根植上京”。袁隆平更是曾為靖州楊梅題詞“靖州楊梅,梅中之王”,可見大家對這枚有著“油浸光澤”,酸甜可口的果果“愛得深沉”。
如今,靖州的楊梅產業也在袁老的厚望中不斷做大做強。不僅大力發展了“光葉”“大葉”等優質楊梅品種,更是與北京航空育種科技開發中心合作,實施太空育種工程。
如果說荔枝是嬌豔欲滴的小公主,枇杷是溫婉可人的大家閨秀,那麼楊梅就是高貴冷豔的女王,引得大家“排排坐”,翹首以盼她的出場。
明代一位官員因為吃不上故鄉的楊梅,逢人便感慨:“自從名系金龜籍,每歲嘗時不在家。”如今,就算不在家,天南海北的人們都能吃到楊梅鮮果。你家鄉的楊梅,會在什麼時候摘下山呢?
《丁岙楊梅栽培管理技術要點》,徐益生、黃建珍,浙江亞熱帶作物通訊(2004)
楊梅栽培氣候區劃與應用研究,康志雄等,果樹學報(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