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登上北極的中國人究竟是誰?

最早登上北極的中國人究竟是誰?

提到中國的旅行家,大部分會想到徐霞客。

但其實在遠古,中國人在各項條件都很不足的情況下,就開展了對世界的探索。

他們的腳步甚至到了北極。

《山海經》中有篇章

大禹,作為華夏先民的領袖,不僅有治水的豐功偉績,還曾周遊世界。

不過,與徐霞客比,大禹更像是一位探險家。

圖片出自網絡

他曾經派天神太章用腳步測量大地,太章從東極走到西極,測得長度為23.35萬里又75步。

又派天神豎亥從北極走到南極,用一種叫做“算”的約6寸長的竹片測量大地,結果與東西距離完全相同。

可見人們居住的大地應當是方方正正的,而自己處於四海環繞的正方形大地的中央,所以便合乎邏輯地自稱為“中央之國”,即中國。

後來,大禹又親自去天邊探險,順便開展外交活動。

圖片出自網絡

他往東到過“扶桑”,那是太陽昇起的地方;到過“九津”和“青羌”的原野,攀登高山到過“鳥谷國”、“黑齒國”和有九尾狐的“青丘國”。

他向南到過“交趾”,翻越天氣極熱的九陽之山,到了“羽人國”、“裸民國”和“不死國”。

往西去過西王母三青鳥居住的“三危山國”,見到了只飲露水不食五穀的人;還到過堆滿黃金的“積金山”,見過“奇腦人”、“一臂三面人”。

圖片出自網絡

向北到過“令正國”、“犬戎國”,又穿過積石山,到北海拜訪了兼任海神與風神的禹疆。

大禹告別禹疆後本打算回家,卻又在茫茫風雪中迷了路,反倒愈發向北走去,最後竟到了一個叫做“終北國”的地方。

這個“終北國”,也許就是我國有文字記載的北極探險的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記錄。

圖片出自網絡

儘管這次記錄出自於神話故事,儘管當時大禹的足跡可能遠遠沒有到達北冰洋岸邊,但這畢竟是炎黃子孫5000年文明史中與北極有關的並值得感嘆的一筆。

千古奇人東方朔

當時間來到了西漢,東方朔作為一個方士,在漢武帝的支持下,開始了海外探險。

東方朔在其著作《海內十洲記·序》中有這樣的記載:“臣…..曾隨師主履行:北至朱陵,扶桑,蜃海,冥夜之丘,純陽之陵……"

其中的“冥夜之丘”就是指北極圈地區的“極夜”現象;“純陽之陵”便是指北極連續六個月的白晝,即“極晝”現象。

能看到“極夜”和“極晝”現象的北方之地當然非北極莫屬。

圖片出自網絡

還有一段話這樣的話是出自東方朔的《神異經·北荒經》:“北方層冰萬里,厚百丈,有鼠在冰下土中焉….…”。

文中所描述的“鼠”與現在惟一生活在北極地區的麝牛無論是外形還是生活習性都非常相像。

東方朔著作中所記載的‘極晝’、‘極夜’景象,加上對‘鼠′的描繪,至少可以證明他到過北極的理論基礎是基本具備的。

如果《史記》、《漢書》中都沒有詳細記載東方朔去過北極的事情,那東方朔的著作就排除不了後人偽託的嫌疑。

圖片出自網絡

可是,在三百年前的大清,康熙帝對東方朔的著作就討論過。

康熙時期,因為與沙俄有了交往,得以對北極的風貌有所瞭解。

聖祖諭大學士等曰:“書冊所載,有不可盡信者。……亦有似乎荒謬而竟實有其事者。東方朔記北方有層冰千尺,冬復不消。今年鄂(俄)羅斯來朝雲,其地去北極二十度以上,名為冰海,堅冰凝結,人不能至。始知東方朔所云不謬……”

圖片出自網絡

《神異經》雲:“北方層冰之下有大鼠,肉重千斤,名為鼢鼠,穿地而行,見日月光即死。今鄂羅斯近海北地,有鼠如象,穴地以行,見風日即斃,其骨類象牙,土人以制碗碟梳篦,朕親見其器,方信為實。又古人以天市垣為中國分野,朕始疑其說,細玩天球,合以地圖,中國去赤道二十度至四十度,在穀雨、立夏、小滿三節氣,上天市垣亦去赤道二十度,恰與中國對照。始知古人分野之說確有所據,此又書之不可信而可信者也。”

雖然,我們對東方朔是否到過北極依然要保持審慎態度,但乾隆年間的謝青高卻是有史以來真正記載的第一個到過北極的人。

康有為的另一個臉譜

謝青高自己的著作《海錄》不僅記載了北極的風光,對於他常年出海經過的地方的風土民情、制度習俗都有記載,他才是清代“真正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但無奈,清廷刻在骨子裡的閉關鎖國的基因,導致了近代以來不斷捱打的現象。

一些人士在救亡圖存的感召下,前仆後繼,比如洋務運動、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

康有為在戊戌變法後流亡海外,不過日子過得還算滋潤。

圖片出自網絡

大部分人那時候還沒有孫中山先生那種革命的想法,康有為在海外的擁躉非常之多。

在這種情況下,他得以遊歷諸國,尋找救世良方,不經意間也從他的隨筆中傳遞出一個信息,他到過北極。

1904年,康有為還在瑞典買下了一個小島,並在島上搭建了中國式的園林建築“北海草堂”。

據廣東省社科院的趙立人研究員考證,康有為花了2.8萬克朗買下,又花了7999克朗進行修繕。

“房屋雖非廣大,但約可供十人居住,而且傢俱及裝飾極其豪華,似乎頗為富裕。”

1908年,康有為與北極光有過一次夢幻般的邂逅。

圖片出自網絡

他在詩中描述了自己遭遇的奇景:“夜半十一時,泊舟登山,十二時至頂,如日正午。頂有亭,飲三邊酒,視日稍低如暮,旋即上升,實不夜也,光景奇絕。”如非親眼目睹,一個封閉國度之人難以如此生動地描述“午夜時分,卻日如正午”的極光美景。”

時至今日,康有為在北歐的草堂遺蹟已蕩然無存,這個小島也早已被瑞典人收回,但當地的華僑仍習慣性地稱這個小島為“康有為島”。

但是,無論東方朔、謝青高還是康有為,他們都是以個人的力量涉足北極。

反觀,美國當初對北極的探險、開發卻是整個國家高度,一度做過副總統的科學家富蘭克林還因為探險,在北極丟失了生命。

圖片出自網絡

美國如此重視北極,因為北極地區面積2100萬平方公里,其中陸地和島嶼面積佔800萬平方公里,擁有全球13%的未探明石油儲量,30%未開發的天然氣儲量和9%的世界煤炭資源。

北極還有聯繫亞、歐、北美三大洲的最短航線,戰略地位非常重要。

自然資源、北方航線、戰略部署、科研探索,都讓“地球上最後一塊待分配的海域”上演眾多爭端。

圖片出自網絡

為了主張對北極的主權,俄羅斯、美國、加拿大、丹麥和挪威紛紛希望將本國擁有的領海外圍200海里的專屬經濟區,擴展到北冰洋地區更多的水域。

中國力量在北極

北極與南極科考不同,因為北極地區周圍的島嶼基本都有主權。

因此,在巴黎和會上,通過《斯瓦爾巴條約》,將靠近北極的斯瓦爾巴島主權賦予挪威,但締約國公民與挪威本國公民享有相同的停留權。

即不需要任何申請,就能自由且不限時長在此島居住。

1925年,北洋政府總理段祺瑞派人前往巴黎代表中國政府簽署《斯瓦爾巴條約》,正式成為其中一個締約國。

圖片出自網絡

雖然我們大部分都只記得這次和會上的《凡爾賽和約》,但不可否認的是,北洋政府並非在國際事務中毫無作為。

新中國成立後,我國不承認一切不平等條款,但顯然不包括這個一看就很平等的《斯瓦爾巴條約》,也正式拉開了北極科考、探險的序幕。

我們在2004年,建成了北極黃河站。

2018年,中國還與冰島共建了一個觀測基地——中冰北極科學考察站。

如今,越來越多的中國力量開始助力北極科考。

“中國南北極考察選用產品”傳祺E9,5月21日全新上市。

圖片出自網絡

廣汽傳祺E9以鯤鵬之姿,宛如一陣疾風,憑藉全新系統和超凡性能,即將踏上極地探尋之旅,喚醒人們關注這個正在消失的自然界。

我們看鑑團隊作為主創人員,也將跟隨這次北極科考,全程報道。

探索北極,是人類數百年來熱衷的一項事業。

探索北極的歷史,就是不斷打破邊界、拓展邊界的歷史。

這次我們將踏上極地探尋之旅,喚醒這個正在消失的自然界。

我們將通過專業的製作水準,在北極彰顯中國力量,傳遞中國之美。

本文創作團隊

作者 | 趙希夷

策劃 | 趙希夷

編輯 | 趙希夷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疑問煩請聯繫

號外!號外!

看鑑書友會即將正式上線啦!!!

誠邀你們與我一起,從歷史解讀世界,感受有趣的靈魂。在書籍裡收穫比金子更寶貴的東西。

作為一名熱愛且深知閱讀重要性的人,我很高興可以通過讀書會,讓大家更輕鬆地與書結緣。

屆時,我們會舉辦主題沙龍、專場直播等活動,讓讀書成為一種習慣,用碎片化的時間積累,實現自我提升質的飛躍。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