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殘卷
記錄了怎樣的食療秘方?
一種古代廚具
對中醫的發展有何影響?
一個酒壺
裡面竟藏著跨越千年的藥酒
專家為您講述
文物背後的中醫故事
一張殘卷
道出食療的智慧
唐代的《食療本草》,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本中醫食療專著。裡面有很多精闢而獨到的學術觀點,也為後來中醫食療學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敦煌藏經洞出土的《食療本草》殘卷裡記載了很多中醫的食療食譜,裡面所記載的260種食物按照物類的排列進行了分類。其中關於這些食物的性味、主治功效、相關禁忌都進行了描述,體現了藥食同源的學術思想。
一種商代炊具
見證中醫發展
商代的婦好三聯甗大概有八百多千克,是一種古老的炊事用具。婦好是商王武丁的妻子,她是中國古代第一位女戰神,既是王后,又能帶兵打仗。
甗是中國古代最早的蒸鍋,它分為上下兩個部分,上面的三個罐叫甑,下面的叫鬲。鬲裡面是空心的,能灌滿水,最下面可以生火,用水燒開的水蒸氣把食物蒸熟。
實物演示:婦好三聯甗的複製品模型↓
在中醫臨床上,經常通過蒸來炮製藥材,藥物燻蒸的方法常用於一些婦科病、肛腸病。
一壺藥酒訴出了
中醫和酒的淵源
三門峽出土的鵝首曲頸青銅酒壺,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出土時壺裡還裝有藥酒。
從古至今,酒經常可以被拿來藥用。據專家檢測,鵝首曲頸青銅酒壺裡有一些草木灰和毛髮的粉末成分,可能是當年墓主人經常容易跌打損傷,所以隨身攜帶這瓶外治的藥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