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最好吃的爆炒腰花,不在飯店,在麵店

1980年夏天,小平同志到成都簇橋公社五大隊視察沼氣推廣工作,在社員吳紹清家,問了三個問題:“燒一鍋開水要多少時間?” 

吳答:“可能半個鐘頭吧。”

 “能不能炒菜?” 

“能。” 

“火大不大哦?能炒腰花嗎?”

“炒一份腰花沒問題!”吳答。

小平同志高興地笑了。老人家問得真接地氣。腰花要猛火爆炒才好吃,這是個全中國公認的硬道理!

杭州超好吃的爆炒腰花,一大半在麵店裡。

好意思嗎,說是麵館,全是來吃炒菜的

德勝橋,名頭很大,橋很小,往來僅一車緊湊型通過,毫不起眼,隱沒在長板巷眾多水果糧油早點菜市副食品店之中。
德勝橋往北一點是同樣不怎麼起眼的德勝巷,6號門牌,是一家同樣不起眼的小店——毛毛麵館。
一間店面,六張四人桌,倆圓桌,最裡邊還有一個包廂,沒了。
招牌上正兒八經寫著“麵館”,進去一看,沒有一桌是安分守己吃麵的,我看了,每一桌,但凡桌子還有點餘地,全是菜!
兩個人,點六七個菜,在她家是很尋常的。
通常可以看到這樣的畫面,年輕的桌,四個人點一桌菜,人手再來一碗麵,也不說話,橫著手機打遊戲,也不喝酒,人手一瓶可樂椰汁,但菜都點得很充分。
我看他們點了一份鮑魚紅燒豬腳‍
年紀大點的六七人坐個圓桌,十幾個菜,講著杭州話,吃著老酒,接個電話,又來一人,加入,繼續加菜吃老酒。
你見過這樣的麵館嗎?‍
轉念一想,不是有個說法嗎?杭州人吃麵,吃的是澆頭。
“炒的菜快,蒸的菜慢。”老闆娘陸琴正在答客人問。
最靠近收銀臺一張圓桌,坐著三男三女,杭州話濃度很高,聽口音都是本地人,那種吃著老酒的自在,我一看他們就是老客,上前請教點些什麼菜好。
“她家糖醋排骨很好的!螺螄也燒得好,就是還不太肥。”

“千張包!千張包!”

“腰花,老闆腰花炒得很嫩!”

我一一照點了。

糖醋排骨燒得好的,酸甜度拿捏得很有分寸,偏甜偏酸都不行,焦糖色一看就是對的,這樣的糖醋汁,足以配上西湖醋魚的大名。
八寶菜是我個人最喜歡的杭州下酒菜,什麼時候吃,都是最好的時候。
蝦腰片兒汆,重點聚焦腰花,腰花確實嫩的,嫩中你感覺得到成熟的鍋氣,應該是大火迅速翻炒兩下的成色。
夾一片腰花,看到師傅刀法自然,每一片腰花基本都在10刀、11刀之間,為什麼是這幾刀?不好說,這就是功夫。
老闆娘陸琴說,“腰花都是定點收購,品質穩定一點,不能說每天菜市場隨便買買,具體哪裡收購的,就不能說了,做生意嘛。”

傳菜口擺著一碗豬油渣,喜歡的可以往面里加一勺,免費的。過去這種手法是常見的,如今,興許是出於成本考慮,又或者嫌麻煩?多數麵館都取消了免費加豬油渣的優良傳統。

“你老酒否要吃多噢更朝,他老酒吃多我嚇也嚇死的。”一個男客人進來,屁股還沒坐下,老闆娘一邊給他們上菜一邊打趣道。
喝到一半,那位男客人接了個電話:“來呀!毛毛麵館。”
“哈哈哈,你來呀,你過來呀,沈騰那個!”同桌另一女的起鬨道。
吃夜老酒,杭州人就愛到這種接地氣的小館子,自在‍‍‍
倒篤菜春筍湯燒千張包,杭幫菜館子都有自己的千張包,各家有各家的風采。
吃千張包要先小咬一口,用筷子夾緊,往湯汁裡一浸一鬆,千張包像海綿一樣吸飽湯汁,此時入口,鮮香的汁水在嘴裡綻放,大滿足。
不一定準確,我覺得有點像吃撒尿牛丸的快感。
一位女客人,照常一人來,不單吃麵,非要點菜,老闆娘說,你一個人就少點一點,我給你安排小份一點。
走的時候,這個女的打包帶走了半份沒吃完的獻雞。
看一家店菜燒得好不好,你就觀察有沒有人打包。又一個客人,吃完又要了一份黴乾菜捂肉,打包帶走。
點菜傳菜收賬,這裡是老闆娘陸琴的主舞臺‍‍‍‍
傳菜口開得很小,我覺得老闆是故意的,老闆娘陸琴和後廚說話,經常是半個腦袋鑽進去。
窗口小一點,可能聚得起鍋氣,不容易跑掉。
老闆娘自己點菜、傳菜,忙得微信步數狂飆,臉上始終掛著笑,再忙的局面,都在掌控之中,大嫂氣質。
“再給我們切半隻獻雞吧。”客人要加菜。
“我看一下……不好意思今天獻雞賣完了。”老闆娘回答。
杭州話濃度這麼高的毛毛麵館,聽上去是不是像一家老店?
其實去年11月份才開的,老闆娘陸琴之前做過服裝、水產、羊壩頭自家老房子裡開過飯店。現在店裡也是兼職,晚上才來幫襯,白天前廳是兒子邵誠在打理,後廚是老公邵炎官負責。
少東家邵誠人很和氣,總帶著笑
開這家店,原先是隻打算燒面,很多老客吃習慣了,回回來都要炒幾個菜,慢慢就炒開了,炒菜比燒面多。
“買菜上午買一次,晚上買一次。”老闆邵炎官說。
邵炎官平時都在後廚,燒得差不多的時候會出來聽聽客人的意見
麵館到八點以後菜就很少了,理論上來說,八點半結束營業,事實上,八點半仍然不停有客人進來。一人來,也點菜。
夜幕下的德勝巷‍‍‍‍‍‍
店裡氛圍是隨著吃老酒的量越來越好的,最嗨的時候甚至覺得有點吵,但這就是這種街邊小館子最吸引人之處。擠擠挨挨,熱熱鬧鬧,煙火氣十足。

只會生不會熟,洪妹燒了30年的腰花頂呱呱‍

要說老店,大學路53號的洪妹麵店,30年了。杭州炒得最好的腰花,一定有她家一席之地。

十張桌子,中午翻桌一般都要排隊。

點單率最高的是豬肝拌川、腰花拌川、蝦爆鱔面。加料最貴的是腰花,加一份19元,豬肝9元,體面一點的,澆頭之外,往往會叫他單獨炒份腰花。

“新鮮腰子是亮晶晶的,灰濛濛的就說明不新鮮。”洪妹端出一碗新鮮腰花給我看。

她家的腰花,切成細長條,單面改刀片成花邊,燒之前,生粉抓一下,熱油鍋裡稍微翻炒幾秒,迅速出鍋。

“只會生不過熟,不會燒過頭的!”掌勺的是洪妹的弟弟,他的獨門腰花口訣就是六個字:只會生,不會熟。

好的時候一天五六斤腰子好賣。

“怎麼燒還是另外說,關鍵生意要好,東西周轉就快,週轉快肯定新鮮的。有的人用老酒浸,半天浸下來還好吃噠。”洪妹的弟弟實話實說,“豬肝跟腰子都是一個道理。”

在她家只吃澆頭是不過癮的,我叫洪妹單獨加了一份炒腰花

洪妹家的腰花,燒之前會稍稍弄點醬油料酒,絕不放鹽,醬油味道容易進去,鹽不好控制,而且燒出來白皙皙的,不好看。

除了腰花,她家的大排一定要吃一下,10塊錢一大塊,一定要吃冷的,從浮著一層白油的鋼鍾鍋裡撈起來,直接啃。

為什麼要吃冷的?洪妹說,入味。

燒大排就是這種老式的鋼鍾鍋最好,不鏽鋼鍋容易粘底,洪妹每天早晨會燒好一整鍋大排,放著涼,到中午賣,剛好入味。

下午兩點半到四點半,是店裡休息時間,中午吃麵的客人走得差不多了,洪妹收拾好碗筷,就會開始稱面,這是她一天中必不可少的環節。

“沒見過我稱面吧,我們面都秤過的,三兩一碗,不能少客人的。這種面都是訂做的,叫潮面。”

一團一團的炒麵,總是被洪妹碼得整整齊齊,上下用塑料膜包好,要麼紗布,保溼,面如果放得乾巴巴就硬了。

“面也很重要,一點點鹼,看起來是白色,聞起來有點麥香,有些面鹼太多就發綠,吃進去麻舌頭的。”洪妹教我怎麼鑑面。

“杭州人的十碗麵”之腰花爆鱔面


英英麵館在杭州開了三家,我最常去的還是環城北路的老店,算起來也有整整11年了。

“我老婆叫王水英,所以叫英英麵館,原先都她親自燒,現在幾個廚師都是她帶出來的。”

燒面的師傅還是小夥子,但都在店裡幹了十來年,口味都是抓得很牢,基本不會跑掉。

老董幹這行已經40年了,有個觀點,好的廚師就是兩個字,準確。

他家燒面,澆頭料都是提前稱過的,一份一份,配好放在那裡,燒的時候倒進去就行。

“忙起來不會出錯,用手抓抓的東西,總會多了少了,事先先配好,豬肝腰花都是稱好,85克一碗,蝦仁15克一份,包括爆鱔,一碗麵肯定兩條黃鱔,兩個頭兩個尾巴,盡力做到碗碗準確。”老董介紹。

面也是,一斤四個面,分好。不過,客人加面都是免費的。

點了份他家的爆款,腰花爆鱔面。

成色不錯,深色給人感覺就是有食慾。老董說過去杭州面比較清淡,這些年也稍稍有點變化。

因為事先醬過,腰花比較入味,完全沒有腥味。

鱔片爆得酥酥的,吸收了湯汁,吃起來帶著點酒香。

“腰花要先泡水裡把血去掉,撈起瀝乾,料酒醬油生粉醬一下,不然有味道在的。”老董介紹。

麵湯比較醇厚,加了洋蔥絲,有去腥作用,口感還帶點甜。

口味在線,不愧是2018年被評為“杭州人的十碗麵”之一。

老董說:“鑑別一家杭幫菜好不好,一個看片兒川,一個就是腰花。”

雪菜、裡脊肉、筍,燒一碗片兒川,一定是這三樣。正統的杭州片兒川,百分之百不會用茭白,一定用的是冬筍,夏天用煸筍。

“杭州老底子哪怕食材再貴,絕不用茭白替代。”近些年稍微有一點變化,比如多了蘑菇,過去沒有的。

老董端著的這碗是我吃了一半的,完整的面是看不到面的,全是澆頭

“我和我們幾個廚師講,什麼條件都可以談,只有一條,面要給我燒好,面燒不好談個屁啊。”


每天中午12點過去,基本要排隊,等一碗麵,一二十分鐘。

腰花炒得好吃的麵店地圖

*毛毛麵館 *

座標:德勝巷6號

推薦:炒腰花、糖醋排骨、八寶菜、醃篤鮮春筍千張包、白切獻雞

* 洪妹麵店 *

座標:大學路53號

推薦:蝦爆鱔面、蝦仁腰花面、豬肝腰花面、片兒川、蝦仁豬肝拌川、豬肝腰花拌川

* 英英麵館(老店) *

座標:環城北路76號

推薦:腰花面、腰花爆鱔面、豬腰片兒川拌川、蝦爆鱔面


杭州還有那些麵店的腰花值得安利?歡迎各路大俠來評論區推薦,一起把這個腰花地圖畫滿。


橙柿互動·都市快報 記者 呂磊

看完了新聞,

我們一起來聽一下

今天的佩琦說新聞吧!


點點點,贊和在看都在這兒!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