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幹部是革命的元老,曾擔任中組部領導人,為黨的建設做出了不朽的貢獻。建國後,他一直在中央直屬機關工作,協助毛主席、周總理處理國家大事,推動人民政權逐步向前發展,他的名字叫安子文,他與胡主席還是兒女親家。
安子文是陝西人,生在一個官宦家庭,父親是一位頗有名望的學究,北洋政府建立後曾擔任省議會議員,因為為人仗義、公正,在老百姓中間素有威望,大家都尊稱他一聲“安老太公”。安子文7歲那年開蒙讀書,13歲進入高小學習,僅僅1年後他便順利通過畢業考試,轉往縣裡的師範學校進修。
1924年,他隻身前往北京闖蕩,在此期間接觸到了左翼思想,繼而轉變為一名堅定的民主戰士,開始跟著一眾志同道合的好友上街遊行、請願,呼籲民主與自由,反對壓迫與剝削。北伐戰爭開始後,他在團組織的領導下廣泛開展各類革命活動,聲援國民革命軍,打擊軍閥的囂張氣焰。
大革命失敗後,安子文秘密轉入地下工作,1927年底,他正式加入黨組織,並被安排到河南省委任青年幹事。次年,黨內出了叛徒,河南省委所有成員的行蹤被洩露,敵特聞風出動,大肆迫害中共黨員。安子文原本察覺到了危險,正準備轉移到外地避難,結果剛準備動身便遭到敵特圍堵,最終被抓進監獄服刑。
直至半年後,經過黨組織的奮力營救,他方才成功脫困,不久後被派往上海學習、工作。1931年,他受黨中央委派,護送一份重要文件到天津,期間他不慎暴露行蹤,再度被敵特逮捕,在監獄待了5年才獲得釋放。1936年,他奉黨中央命令,在北平各大高校宣傳馬列思想,很快便吸引了大批有志青年入團入黨,這些人後來成了革命隊伍的骨幹。
除此之外,他還悄悄在北平的國民黨駐軍中開展兵運工作,貫徹統戰理念,團結愛國將領,構建抗戰陣線,這為日後的國共合作打下了堅實基礎。抗戰爆發後,北平很快落入敵手,安子文奉上級黨委指示,安排潛伏在北平的地下黨人分批撤走,以躲避敵人的迫害。不久之後,他被調到北方局任職,曾協助薄一波、陳賡將軍等人開闢了太嶽根據地,點燃了晉地的抗日烽火。
此後數年間,他致力於黨建工作,累積在太嶽地區增設黨支部、黨委數十個,發展黨員近4千餘人,有力的擴充了紅色陣營的勢力。1940年,他奉命在太嶽展開黨內整頓活動,將一些胡作非為、思想不端的人清理出革命隊伍,以維護黨組織的純潔性。同時配合八路軍徵兵,動員有志青年加入人民武裝,抵抗侵略者,爭取民族獨立。
1943年,安子文接黨中央命令,離開太嶽,西進延安休養,同年7月進入中央黨校擔任政工幹部。抗戰勝利後,經由毛主席推薦,他出任中組部副部長,代行部長職務。1947年國民黨軍進犯延安後,他跟隨朱老總等人一道東渡黃河,轉往西柏坡駐紮。建國後,他仍在中組部任職,同時兼任中紀委高幹。
他曾多次在中央工作會議上指出,共產黨人要時刻牢記使命,要實事求是,不能搞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有什麼話就直接說出來,不要藏著掖著。另外,他還表示,在考察干部品行的時候,必須要隨主流,要客觀,不能揪著過去的錯誤不放,要給予犯罪的同志改正的機會,不能一刀切。
動盪時,他被汙衊為“反革命分子”,先是被關押在秦城監獄,後來又被下放到安徽某基層公社勞改。1977年,他才終於獲得平反,重回工作崗位。1980年,他突然病重,當年中旬,他不幸離世,時年70歲。他的後人們也都很優秀,他的女兒後來嫁給了胡耀邦同志的兒子,他的侄子則是一位出色的青年軍官,因功受領少將軍銜。
抗戰前期,日軍處於攻勢,我方處於守勢,處處都比較被動,因而吃了不少的虧,有許多八路軍戰士以及地下黨人在對敵鬥爭中不幸犧牲。但這並沒有嚇倒安子文,他始終保持著高昂的鬥志,且對革命充滿信心,無論再苦再難,他都沒有抱怨過一句,一直堅定不移的走在紅色道路上,向著勝利勇敢前進。最終,在他與諸多革命同志的努力下,中共完成了民族解放的宏偉大業,建立了人民政權,讓中國邁入一個全新的發展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