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建紅:適應新時代要求 推進醫學教育創新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強化現代化建設人才支撐。新時代的醫學教育工作要錨定建設現代化強國的總體規劃佈局和發展需要,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不斷提高醫學科學領域核心人才競爭力。

找準新定位新目標:服務現代化強國建設  

醫學教育必定在推動中國式現代化中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衛生健康現代化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內容和必然要求。發展醫學教育,培養社會主義衛生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將為中國式現代化創造安全的發展環境、優質的生產力。  

醫學教育必定在推動“三位一體”發展戰略中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發展戰略,是需要長期堅持的國家重大戰略。醫學教育是培養高質量專業人才的基礎,其整體規模和發展素質決定了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科技和人才發展戰略的成效,是落實“三位一體”發展戰略的重中之重。  

醫學教育必定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推動衛生健康事業創造新的輝煌。我國醫學專業一流學科的建設力度有待加強,生源質量有待進一步提升,院校教育亟待更加符合衛生健康事業發展內在規律。進入新的歷史階段,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理念和方針政策要求,準確把握醫學教育發展規律,厚植醫學教育發展基礎,這是當前我國醫學教育界面臨的重要歷史任務。

結合新趨勢新需求:夯實現代化健康根基  

醫學教育的綜合性、連續性發展趨勢日益明顯。國內外的醫學教育發展實踐表明,醫學教育是終身教育,是跨越預科教育、院校教育、畢業後教育、繼續教育的連續培養體系,是知識、技能和勝任力相融互促共進的終身學習,而不是割裂的分段式教育。醫學專業課程和培養體系的深度和廣度不斷延伸,強調尊重認知規律,在實踐中強化知識技能的學習,培訓體系設計注重早期臨床接觸、縱向整合式臨床見習、準實習和貫穿職業發展規劃的培訓等;培訓課程與時俱進,教學內容更加重視職業精神、人文素養、社會責任感的培養,為培養優秀執業能力打好基礎。  

醫學教育需要適應衛生健康事業發展模式的轉變。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強調從以疾病為中心轉向以健康為中心,診療病人的數量不宜作為衡量績效、評估發展的最主要指標。積極推動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籌資機制的轉變,建設以健康為中心的激勵機制,注重健康促進的系統化、整體化、全面化,疾病治療的個體化、微觀化、人性化等新特徵,昭示醫務人員要成為更加全面的健康守護者。這些轉變,對於醫學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戰,也帶來了機遇。  

醫學教育需要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我國醫學教育要全面解決辦學質量“高不高”、學校實力“強不強”與專業學科“好不好”“精不精”等方面的問題。核心任務是與國家戰略和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充分對接,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要更加重視醫學科技的地位和作用,更加註重科研能力、實踐能力、全球視野的培養,著眼於威脅人類的重大疾病、風險、因素,長遠謀劃醫學教育戰略,改革醫學教育機制,助力原創性醫學科技創新發展。

貫徹新理念新思想:協同融合推進新醫科建設  

醫教協同融合,培養醫學拔尖創新人才。醫學教育是一門以實踐為基礎的教育,強調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的全面掌握,需要堅持嚴格要求、嚴密方法、嚴肅態度的原則,高標準、高起點、高要求推進。需要進一步重視和加強醫學生臨床實踐能力的培養,強化臨床實習質量,並且在住培、專培和研究生培養階段始終堅持實踐能力第一的基本原則。  

醫科與多學科協同融合,厚植醫學實踐和創新基礎。堅持醫工、醫理、醫文等融通,多學科交叉培養綜合型人才。在醫學預科教育階段,強調寬廣的知識面、深厚的多學科理論基礎;在本科教育階段,強調知識的靈活運用和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夯實醫學科技創新基礎;在住院醫師培養和後續的職業發展階段,強調獨立思考和工作能力,積極開展醫學專業學術活動,投身醫學科技創新工作。建設學科融通式的現代醫學教學模式與體系,要深化教育教學內涵建設,堅持以學生為中心,大力實施基於問題的學習方法,在真實臨床情景中培養提高各方面的勝任力。  

生源、師資、課程等多環節協同融合,提高培養質量。繼續優化醫學相關學科專業結構,強化兒科、精神、麻醉等短缺二級學科人才培養,通過迴歸畢業後教育等方式,進一步提高培養質量;統籌規劃醫學專業設置,科學調控招生總規模和專業結構配置數量,堅持質量優先,不斷提升生源質量;統籌招錄具有良好職業品質、多學科背景、自主學習能力強等方面素質的學生。強化以職業精神為基礎的人文素質培養,完善以臨床實踐為驅動的課程設計,構建以主動學習和勝任力為目標的評價標準,提高同質化培養水平。探索建立分系列管理、分類評價為基礎的教職管理體系,強化臨床系列、教學系列、研究系列的分類管理與協同發展,如設置準聘長聘機制,在規劃多樣化發展路徑和上升通道的基礎上,推動融合發展,提高師資水平。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