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貴新:想起了“農業八字憲法”

王貴新:想起了“農業八字憲法”

“聽我說”之(238)

  想起了“農業八字憲法”

(河北滄州鹽山縣 王貴新)

   又是一年麥黃時。麥浪滾滾,棉田油綠,望著這一窪窪的好莊稼,回想習近平總書記前幾天來滄州視察,指示要“開展鹽鹼地綜合利用”“發揮科技創新的關鍵作用”的殷切囑託,倍受鼓舞。不由得浮想聯翩,想起了過去大辦農業,躬耕隴畝,全面落實“農業八字憲法”的難忘歲月。

    “土、肥、水、種、密、保、管、工”,是“農業八字憲法”的高度概括,即改良土壤、平衡施肥、適時用水、推廣良種、合理密植、植物保護、田間管理、工具改革。這是毛澤東同志於1958年提出的指導農業生產的八項技術措施。“農業八字憲法”影響當代中國農業幾十年,促進了農業穩產增產,對維護我國糧食安全發揮了重要作用。

    作為新中國初期的同齡人,早年在“廣闊天地”摸爬滾打,努力踐行“農業八字憲法”的情景歷歷在目……

大鍁翻地改土壤

    月上柳梢頭,人往田間走。晚飯後,我扛起鐵鍬,與三四十名民兵、團員骨幹一起,奔向東窪“青年試驗田”。這是大隊撥給村團支部的一塊鹽鹼地,是踐行“八字憲法,改土先行”的示範田,青年團要在白花花的鹽鹼地上創造奇蹟,“掘土成金”,播種小麥。月光下,黑壓壓的隊伍一字排開,一鐵鍁三四十公分挖下去,雜草深埋,黑土上翻。曠野中,不聞說笑聲,但見鍬飛舞,二畝多地不到三小時翻完。回家路上,冰輪升騰,微風送爽,大家忘記疲勞,低吟淺唱,一路打鬧回到“沉睡的村莊”。

   人勤地變,老天幫忙。閒置多年的鹽鹼地經過深翻改土,竟奇蹟般地長出了畝產三百多斤的小麥。團支部用換來的錢購買圖書、樂器,極大地改善了青年們的文化生活。

發動群眾漚綠肥

   “莊稼一枝花,全靠肥當家”“種地不上糞,跟著瞎胡混”。“肥”從哪裡來?偌大一個生產隊幾百畝土地,在當時尚無“化肥”的情況下,僅憑少量的農家肥顯然是不夠的——漚綠肥是積儲肥料的主要渠道。

   三伏盛夏,悶熱難耐。生產隊趁機刨出若干個空殼“糞圈”,注入坑水,發動男女老少打青草、填垃圾積肥。地邊、路旁剷起的雜草植被,廢棄的青苗、樹葉、枝條,一古腦倒入糞池。淫雨汙水浸泡,烈日驕陽烘烤,經過長達三個多月的黴爛腐蝕,“秋分”時節,一圈圈黑臭發酵的秸稈綠肥自然生成。連同拆扒老房的“屋框土”、院落茅廁的“土包氮”、畜禽積攢的農家肥,車拉人抬統統施入大田,鋪作底肥。“沒有大糞臭,哪來五穀香”?待“八(月)十(月)三(月)場雨”過後,麥苗打苞抽穗,希望的田野又是一派 “一夜南風起,小麥復壟黃”的豐收景象。  

開挖臺田修水利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流行的“臺田歌”至今會唱:“同志們啊,扛起大鐵鍁啊,咱們去東窪修臺田啊”“一唱臺田好,地高能防澇,雨水順溝能流走,不淹莊稼苗;二唱…… 

   水利是農業的命脈。為改變土地鹽鹼、非旱即澇的自然條件,大隊劃出村東三百多畝貧瘠土地作為“臺條試驗田”,抽調十個生產小隊的七八十名基幹民兵,組成“青年突擊隊”,開挖臺田溝渠。

   每天早飯後,隊伍統一吹號上工。青年們或肩扛鐵鍬,或手推土車,紅旗前導,列隊出發。十畝為一個單元檯面,平整土地,開溝引(排)水。輔之以打磚井、挖坑塘、闢水源。一個冬春下來,動土四萬餘方,將兩窪高低不平的劣等地塊,改造成了溝渠縱橫,旱能澆、澇能排的優質良田。

立足“三場”育良種

   農村“三場”,是村集體農、林、牧等業繁育良種的基地。中學畢業初到場地,先是跟著一位老師傅學習“北京楊”嫁接技術,即在苗圃母體上取下一條三四公分長的芽片,然後移植到喇開T型口的樹株上,貼緊壓實,外皮裹縛一層塑料薄膜,一週後基本全部成活。

   隨後學習春小麥(大麥)、雜交高梁等制種技術。春小麥在開春後播種,採用起土、撒種、覆蓋方式,小小年紀,累得腰痠背痛。雜交高梁產量雖高,但吃起來卻難以下嚥。上學時帶往學校的窩頭,只能與吃紅薯面的同學“對等交換”。當時的玉米種是在海南制的,村“三場”的一位夥伴,隨縣農業技術人員在海南島學習了半年多,帶回大批優種,滿足了耕作需要。

   近媒體載,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而種子是農業的“芯片”。愈感“種業”至關緊要。

“密、保、管、工”記心中

   有道是稀苗秀大穗,全苗多打糧”。村裡密植試種“多穗高梁”“雙株玉米”獲得成功,畝產提高近三分之一;病蟲害肆虐,我們排隊往玉米喇叭芯抓毒顆粒,背上噴霧器打藥治蟲。在農村廣闊的天地裡,我逐漸學會了耕耘打場、下種提耬、間苗耪地、使車榜牛等多種農活;明白了“麥子不怕草,就怕坷垃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道理,並學習採用雙輪雙鏵犁直至拖拉機深耕細作,更加深切感受到“農業的根本出路在於機械化”論斷的英明正確。

    “千山那個萬水連著天安門,毛主席是咱社裡人。春耕夏鋤全想到,防旱排澇掛在心。八字憲法親手定,豐產的道路細指引……這首六十多年前流行的歌曲現在唱起來是多麼親切感人;初夏時節,習近平總書記心繫“三農”,蒞臨滄州,做出關於做好鹽鹼地特色農業這篇大文章的重要指示,激勵著滄州人民不斷進行科技創新,多種糧,種好糧,為國家糧食安全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

               開設“聽我說”窗口,歡迎大家參與

   【編者按:微信公眾號“用相機說話”開設“聽我說”窗口,內容包括有價值的新聞、正能量故事、回憶往事、鄉愁記事、金點子、好建議、女性消費、旅遊、房產、家電、汽車、家居、徵婚、美食、服飾、購物等,也可以講自己的故事(包括生活或者學習上的困惑或者困擾,也可以是你通過自己努力創造的一點小幸福、小成就等,你的故事將默認允許我們公開發布),歡迎大家參與。郵箱:[email protected]。】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