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如何將烏孫一分為二的?

漢朝如何將烏孫一分為二的?

公元前60年,虛閭權渠單于去世這年,匈奴大亂,烏孫也發生了大事,肥王翁歸靡去世,烏孫陷入奪嫡之爭。

當年昆莫(昆彌)軍須靡去世前,本來要立自己與匈奴公主所生的泥靡為太子,但泥靡年齡小,軍須靡的叔父大祿實質上已經擁兵自立。軍須靡便在闐池(伊塞克)湖畔,傳位給堂弟翁歸靡(大祿的兒子),並讓翁歸靡當著眾多烏孫部落首領的面立誓,等泥靡長大,便還國於泥靡。

時間過去了三十年,到四年前,昆彌翁歸靡絲毫沒有退位的打算,反而要立自己與解憂公主所生的長子元貴靡為昆彌。這對漢朝來說是好事,但對烏孫來說就有隱患了,泥靡正值壯年,作戰瘋狂不要命,麾下將士也英勇善戰。

圖-烏孫幾代昆彌

翁歸靡當然擔心日後元貴靡控制不了局勢,便通過常惠上書宣帝,希望漢朝再派公主嫁給元貴靡,共同掌控局面。

於是宣帝打算把解憂公主的侄女劉相夫嫁到烏孫,經過幾年的準備,公元前60年,昆彌翁歸靡派了一支三百多人的使團,以馬、騾各一千匹作為聘禮,到長安迎親。漢朝則以長羅侯光祿大夫常惠為正使,率一百多人的使團,送公主去烏孫。

隊伍走到敦煌,從烏孫傳來消息,昆彌翁歸靡去世,烏孫眾部落首領,遵從三十多年前的誓言,立泥靡為昆彌,號稱狂王。

常惠快馬上書宣帝,希望把公主留在敦煌等待,自己先去烏孫,責備各部落首領,讓他們重新立元貴靡為昆彌。

宣帝的看法卻不同,我堂堂大漢,嫁公主給烏孫,是高看蠻族。爾等卻立半個匈奴人為昆彌,難道沒看到匈奴日逐王都以降漢,匈奴正土崩瓦解嗎?

有匈奴血統的狂王泥靡,當然也知道匈奴靠不住,很早就開始佈局,此刻他的使臣趕到敦煌,帶來了一個令漢朝上下震驚的消息。

肥王翁歸靡與解憂公主生下三男兒女,他到晚年喜新厭舊,專寵年輕的嬪妃。狂王泥靡趁機下手,將解憂公主擄到賬內,並且與之生下一個兒子叫鴟靡。烏孫風俗近匈奴,父死子娶其後母為妻,兄死弟娶其嫂為妻,肥王雖然還沒死,但也默許了狂王這個舉動。當年冒頓單于曾把最喜愛的閼氏(嬪妃)送給死敵東胡王,烏孫肥王與狂王之間的這種默契,是可以理解的。

狂王泥靡事實上做了漢家女婿,只要漢朝挺他為昆彌,日後他與解憂公主所生的鴟靡將繼承大位,這樣鴟靡仍然有漢室血統。

朝廷認為,如果繼續將劉相夫嫁給元貴靡,勢必引發烏孫內戰,大概率元貴靡打不過狂王。因此宣帝便召回劉相夫和使團,默認了狂王的存在。

公元前59年,宣帝以送還烏孫質子大樂為由,遣衛司馬魏和意、衛侯任昌出使,令兩人便宜行事。大樂就是肥王與解憂公主第三子,他成為烏孫的左大將。

狂王在赤谷城接見了漢使,大宴烏孫群臣,隻字不提解憂公主。原來狂王只是利用解憂生子,一言不合就扯著解憂頭髮暴揍,待生下兒子後,就再沒去看過解憂。此前的昆莫肥王有不少嬪妃妾室,狂王現在和她們夜夜合歡到天明,那還管這位六十多歲的漢朝公主。

宴席過後,解憂公主派人找到兩位漢使,此恨綿綿無絕期,說狂王暴虐,在赤谷城不得人心,誅之不難。

兩位漢使在途中便反覆推敲,計算各種情況的應對之策,既然狂王在赤谷城實力有限,確實可以誅之,再立漢家外甥為昆莫,好比傅介子誅樓蘭王,回去後封義陽侯,食邑759戶。

於是魏和意便排設筵宴,請狂王赴宴。酒酣耳熱之際,魏和意密令勇士拔劍刺狂王。誰料大家都低估了狂王,他是一名真正的戰士,順勢往地上一翻,雖然受傷卻不中要害。勇士正要再刺,狂王的侍衛已經拔劍擋在前面,狂王逃出大帳,跨上戰馬,快馬加鞭,如飛而去。

赤谷城的將領本就不服狂王,也就跟著漢使一起。

狂王有個兒子叫細沈瘦,母親來自匈奴,因此對漢使恨之入骨。沈瘦果然領兵到來,將一座赤谷都城團團圍住,四面攻打。魏和意得報,遂與烏孫大臣商議發兵守城。

西域都護安遠侯鄭吉聞解憂公主和漢使困於赤谷城,便立刻調各國騎兵往救。輪臺(烏壘)離烏孫國都約一千七百餘里,加上各國騎兵調度往來,費了不少時日。等鄭吉領兵到赤谷城下,城中已被圍數月,危在旦夕。細沈瘦見鄭吉兵勢強盛,不敢迎敵,方引兵解圍而去。

好在如今匈奴內亂,狂王不敢動粗得罪漢朝,也沒再對赤谷城用兵。烏孫實際上已經形成分裂,狂王佔據大部分地盤和人口,元貴靡則以赤谷城為中心佔據部分地盤。

宣帝仍想殺狂王,於是遣中郎將張遵、車騎將軍長史張翁、副使季都,帶太醫和金帛前往烏孫,醫治狂王並重金撫慰,同時尋機殺之。

張遵到了烏孫,先見了狂王,承諾要把刺殺他的魏和意、任昌二人抓回長安,斬首,期間狂王早有防備,張遵無法下手。魏和意、任昌二人出使烏孫,本來便宜行事,若是真殺了狂王,倒是大功一件,功比傅介子誅樓蘭王。

為了取得狂王信任,張遵將魏和意、任昌押解回長安,副使季都與太醫留在狂王身邊,張翁則在赤谷城解憂公主身邊。

宣帝將魏和意、任昌斬首,並將首級送到烏孫,狂王如釋重負,大笑不止。

副使季都沒有找到機會刺殺狂王,便和太醫告辭返回長安。臨行前狂王竟然率十餘騎相送,而季都也有十幾名

不久副使季都與太醫也回到長安,。宣帝怒季都膽怯不敢殺狂王,交給廷尉府處置,最終處以宮刑。

留在解憂公主身邊的,張翁更過分,對解憂嚴加詔問,公主只是叩頭謝過,但不肯認罪,張翁見問不出口供,竟用手抓住公主頭髮,大罵一頓。張翁回到長安,宣帝直接下詔斬首,都不用交給廷尉府了。

烏孫的紛爭並未結束,元貴靡最有實力的兄弟叫烏就屠,母親來自匈奴。當狂王兵臨赤谷城下,烏就屠悄悄率軍離開,並將百姓遷往北山居住。

而狂王自漢朝派太醫給他療傷,便放鬆警惕,又開始狂了,到處狩獵。

公元前53年,烏就屠就在途中伏擊狂王,一擊必中。狂王叱吒風雲一生,最後還是陰溝翻船了。

烏就屠自立為昆彌,他的母親是匈奴人,部下匈奴系的人很多,此後竟都依附烏就屠。

這年匈奴呼速累烏厲溫敦與其子左大將烏厲屈,率眾數萬人南降漢。漢匈對決進入關鍵時期,宣帝怎會容忍匈奴血統控制烏孫。烏孫控弦十八萬八千八百騎,烏孫若倒向匈奴,整個西域都將不保。

於是漢朝出兵烏孫,兵力分為三個部分,層次遞進,從東往西依次是辛武賢、西域都護鄭吉、長羅侯常惠。

酒泉太守辛武賢在東邊,七年前他曾拜破羌將軍,跟隨趙充國出征西羌。如今辛武賢再拜為破羌將軍,領兵一萬五千騎,屯兵郭煌。

西域都護鄭吉坐鎮中間,令西域南北兩道諸國出兵,在輪臺(烏壘城)附近集結五六萬兵力。這是烏就屠最忌憚的,因為匈奴此刻不可能發兵來幫他。

長羅侯常惠率三校尉在西邊,領三千騎兵,進駐赤谷城。

看似常惠以三千騎兵就想撬動烏孫十餘萬騎兵,實則烏就屠也根本沒有控制所有烏孫的兵力,他不過是烏孫實力最強的一支力量。

當年解憂公主出嫁,有個侍女姓馮,嫁給了烏孫右大將,號稱馮夫人。馮夫人知書達理,能說會道,便身坐錦車,手持漢節,帶著謁者僕射(官職六品)竺次、期門僕射(軍職六品)甘延壽去見烏就屠。

談判很順利,烏就屠乖乖地來到赤谷城,臣服漢朝。甘延壽這次經歷很重要,為他後來西征郅支單于,打下了基礎。

長羅侯常惠立元貴靡為大昆彌,有六萬餘戶;烏就屠為小昆彌,有四萬餘戶。此舉將烏孫一分為二,此後大小昆彌互相掣肘,爭奪牧場,西域都護多以調停者身份出現,烏孫的威脅徹底解除。

解憂公主年將七十,思歸中原,便上書宣帝,願乞骸骨葬漢地。宣帝心生憐憫,遂遣使往迎解憂公主回漢。解憂帶孫男女三人、馮夫人回到長安,宣帝命照公主例看待,賜以田宅、奴婢,朝見儀比公主。又過兩年,公主身死,享年七十歲,葬於長安,三孫遂留居中原,為其守墳墓。

公元前51年,烏孫大昆彌元貴靡去世,其子星靡嗣立為大昆彌。

小昆彌烏就屠聞訊,多次派軍侵佔大昆彌的草場,試探大昆彌部及西域都護的態度。

大昆彌星靡為人懦弱,他的叔叔左大將大樂長期在漢朝為質,回來後野心不小,在對抗小昆彌時不斷擴張自己的領地。大昆彌部內憂外患,而西域都護鄭吉也老了,有些力不從心。

公元前49年,第一任西域都護鄭吉去世。鄭吉是會稽人,從軍為底層士卒,數次來到西域,熟悉西域各國環境與民風。公元前68年,校尉(軍職四品)司馬憙前往西域渠犁屯田,侍郎(官職十品)鄭吉為監軍。司馬憙率軍攻破車師國都城交河城,鄭吉因功擢升為衛司馬(軍職五品),護鄯善以西(西域南道)。公元前60年,日逐王先賢撣率十二個小王(將領),騎兵一萬二千來降。鄭吉為遷為騎都尉(軍職四品),封為安遠侯,食邑1090戶。隨後鄭吉兼領西域都護(官職三品),主掌西域軍政,鎮撫西域諸國。鄭吉從底層士卒到西域封疆大吏,在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公元前48年,第二任西域都護韓宣上任前,向宣帝獻策,不如順勢改立左大將大樂為大昆彌。大樂是解憂公主的兒子,星靡是孫子,都有漢室血脈。

宣帝一口拒絕了韓宣的提議,遊牧民族有兄終弟及的傳統,可西域諸國已經是西域都護所轄,都要隨漢制,父死子繼,如果規矩亂了,後患無窮。

韓宣去西域上任,宣帝派馮夫人前往烏孫調停,遣兵百騎護送。馮夫人不但是解憂公主的親信,還有一個身份,她是烏孫右大將的夫人。馮夫人到了烏孫,右大將立刻表明態度,全力支持大昆彌星靡。於是左大將大樂立即宣佈臣服自己的侄子,小昆彌那邊也見好就收,不敢再越界。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