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源 地圖帝(侵刪)
授權自
zhihu.com/question/286399136/answer/523083451
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尼泊爾、馬爾代夫、斯里蘭卡、不丹,都沒有“國”字,獨獨“孟加拉國”帶個“國”字。
“孟加拉國”略有不同,因為它的國名簡稱是“Bangladesh”:Bangla 指孟加拉;Desh 的意思就是“國”。
這個詞本來的意思就是“孟加拉的國度”,所以“孟加拉國”在一定程度上就是音譯加意譯的結果。
除去翻譯上的考量,在文化意義上也有必要區分“孟加拉”和“孟加拉國”。
“孟加拉”作為一個地理或者國家概念很早就存在於中國文獻裡,最早的記載是元代:《島夷志略》裡提到了“朋加剌”。
後來明朝時,孟加拉國和明王朝更是建立了官方的外交關係,歷史書上鄭和下西洋的章節時常會貼一副插圖,一個外國人牽著頭長頸鹿奉給明帝國的皇帝。
地理上的孟加拉(Bengal)指的不僅是今天的孟加拉國,還包括印度與孟加拉國毗鄰的西孟加拉邦(West Bengal)和奧利薩邦以及比哈爾邦的部分區域。
後來,到了民國時期,一位偉大的孟加拉人來到了中國,對我國文化界產生了極大的震撼。
在國家的概念上,他是印度人,但在文化屬性上,他可是個驕傲的孟加拉人。
他用孟加拉語寫作,而孟加拉語是傳承自梵語的印度文化載體。
所以,在民國晚期和新中國成立初期,就有不少老師、先生在學習和研究孟加拉語了。
早在20世紀50、60年代,新中國的學者們就翻譯了一批孟加拉語著作,將孟加拉文化引介給國人。
說這些,只是想表達在中文裡,尤其在文化、學術領域,當我們說起“孟加拉”的時候,所指多不是“孟加拉國”。
事實上,在印度語言裡,二者也是不同的——文化或者民族意義上的孟加拉人是 Bengali,國籍概念上的孟加拉國人是 Bengladeshi。
所以,孟加拉國中文譯名中的這個“國”不僅不是畫蛇添足,反而是頗有必要的區分。
反倒是,如果單純的將此地簡稱為“孟加拉”有所不妥,反而可能會引起印度的孟加拉人的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