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兒子被拐,爸爸抑鬱自殺,媽媽尋子25年後發現:兒子竟是自己的好友

3歲兒子被拐,爸爸抑鬱自殺,媽媽尋子25年後發現:兒子竟是自己的好友
“孩子爸,這麼多年,兒子終於找到了,我今天帶他來看您了……”
一位中年就滿頭白髮蒼蒼的女子,帶著一位身材高大的男子,跪在了名叫宋懷南的墓碑前。
“爸爸,兒子來看你了,你的智兒回來了,爸爸,對不起,我來晚了!”說著,撲通一聲跪在地上哭了。
他用沙啞的聲音,在父親的墳前,不停地講述著自己25年來的經歷!
女子名叫張雪霞,孩子3歲被拐,苦尋25年後終於找到兒子。
她卻在丈夫墳前,後悔莫及地說:“都怪我,當初要不是我大意,孩子早就找到了,也不至於苦苦尋找25年,我也不會像現在這樣四處奔波,傾家蕩產!”
說完,張雪霞在兒子的懷裡放聲痛哭。
那麼,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張雪霞夫婦苦苦尋子的背後,到底發生了什麼樣的故事?

1

幸福的家庭只因孩子丟失,瞬間破碎

俗話說:“家人團聚是人世界最幸福的事情。”如果孩子丟失,幸福的家庭瞬間就會支零破碎。
1991年12月29日,農曆十一月二十四,一個普通的星期天,恰巧也是張雪霞的生日,全家都在商量著,晚上給張雪霞過生日。
此時的張雪霞,正被幸福包圍著,殊不知,危險也在悄悄靠近他們……
這天,貴州都勻下起了冬天的第一場雪,張雪霞夫妻倆因為工作繁忙,無法照看孩子。
沒辦法,她只能將3歲4個月的兒子宋彥智,交給姥姥姥爺照看。
張雪霞趕忙帶著智智出門了,因為雪地溼滑,智智不小心摔了一跤。
張雪霞趕忙扶起兒子,滿眼關心地問摔疼了沒?
智智很懂事地對媽媽說:“媽媽,我是男子漢,不怕疼。你下班要早點回家,我們給你過生日,吃蛋糕!”
看著臉蛋被凍得紅撲撲的兒子,張雪霞噗嗤一聲笑了:“我們的小智智長大了!在姥姥家乖乖的,媽媽下班就回來,給你帶一個大大的蛋糕。”
智智聽到媽媽會帶蛋糕回來,開心地在媽媽臉上親了一口,小手牽著媽媽的大手,高高興興地去姥姥家。
到了姥姥家,智智懂事地和媽媽說再見,揮手告別,離開的一瞬間,張雪霞不禁回頭多看了一眼孩子。
她怎麼也想不到,這一幕竟是她與兒子離散25年的最後一面。
兒子在雪地中摔倒、與她說說笑笑的畫面,在接下來的25年中,無數次在她的腦海裡反覆播放,成為她的精神寄託。
姥姥看到小外孫回來了,高興得合不上嘴,趕緊拎起菜籃子,去集市給智智買好吃的。
姥爺則留在家裡照看智智。
祖孫倆在院子裡玩得很開心,原本冷清的小院,因為智智的到來,時不時就傳來一陣陣幸福的笑聲。
突然,姥爺的肚子一陣絞痛,他想去廁所方便一下。
於是,就把智智留在院子裡,並叮囑他不要亂跑,姥爺去廁所,很快就回來了。
只是沒想到,僅僅不到五分鐘,姥爺從廁所出來,智智不見了。
這可把姥爺給急壞了,顧不上整理褲子,拔腿就往外跑。
一邊跑一邊大喊:“智智!智智!”可喊聲卻沒有絲毫的回應,姥爺的心裡突然‘咯噔’了一下,孩子不見了!
寒冷的冬天,姥爺的後背卻冒了一身的汗,他不敢往下想了,急忙跑到了百貨公司通知張雪霞。
聽到消息的張雪霞臉色煞白,咣噹一聲,就把手裡要賣的物品,重重摔在了地上。
她顧不上請假,急忙跟著父親回到家中。
神色慌張的兩人來到門前,大喊:“智智,快出來,媽媽和姥爺都在找你,乖,快出來,你在哪裡?”
然而,無論怎麼喊叫,始終沒有聽到孩子的回應。
他們的腦海中不約而同閃出一個可怕的念頭:孩子丟了!
此時,周圍的鄰居們聽說智智不見了,自發幫忙尋找。
在附近一同玩耍的兩個五六歲的小孩告訴張雪霞:“我們看到一個男人站在智智後面,兩隻眼睛直勾勾盯著他。我們以為是智智爸爸,就沒在意。不一會兒,就看到智智被他抱走了。”
聽到這樣的說法,姥爺突然想起來,最近總有陌生人在這附近來回晃悠,說不定……
想到這裡,張雪霞也害怕了,她踉踉蹌蹌地跑去報警了。
從警局出來,天已經黑了,路燈經過白雪的反射比往日明亮一些。
但是,張雪霞的內心陷入了無比黑暗的深淵,看不到一絲光亮。
她走在路上,淚眼朦朧,滿腦子都是智智的樣子,一想到孩子被陌生人拐走時喊著“媽媽”的場景,心都碎了……

2

事情出現轉機,人販子被抓
孩子的丟失,徹底改變了張雪霞夫婦的生活軌跡。
張雪霞和宋懷南製作了幾千張尋人啟事,上面印有智智的照片,同時寫明在智智的左手上有一顆黑痣,臀部有個類似小燕子展翅的胎記,啟示貼滿了整個都勻市大街小巷。
他們發動了所有的親朋好友幫忙尋找兒子的下落,去火車站、汽車站查看每一輛車,上面會不會有智智的身影。
宋懷南的單位很同情他們的遭遇,派出了車輛幫著到附近的村鎮尋找。
但一切都是石沉大海,杳無音信。
漫漫尋子路,是一件極其耗神耗力,耗費金錢和心血的事情。
尋找持續了整整半年,這段時間裡張雪霞整夜整日吃不下,睡不著,擔心兒子吃不吃得飽,穿不穿的暖,有沒有受到虐待。
即使睡著了,也會在夢裡夢到智智哭著喊著找媽媽的聲音。每一次驚醒後,發現枕頭都被哭溼了。
她的體重也急劇下降,從原來的100斤直接掉到了70斤,瘦得不成人形。
宋懷南每天都是以淚洗面,呆呆的看著智智的照片,嘴裡還不停地問:智智,你在哪裡?
夫婦倆為了尋找孩子,沒辦法再工作了,只能辦理停薪留職,把所有的精力全部花在尋找兒子這件事上。

1992年9月,事情開始出現了轉機,給張雪霞夫婦帶來了一絲希望。
這天,當地打拐辦主任找到張雪霞,說警方抓到了一個人販子,可以找當年和智智在一個地方玩耍的小孩去指認。
很快,知情的孩子就來到派出所指認,在6個人販子中,兩個知情的孩子在不同的窗口,指認了同一人:人販子羅某。
張雪霞說,當時警方審訊時,從羅某口中並未得到與她兒子有關的信息。直到同年10月,警方再次提審羅某。
張雪霞多了一個心眼,提出旁聽。
警方反覆問羅某還有沒要交代的、都拐賣了哪些孩子,但羅某始終未說拐走智智的事情。
提審結束後,張雪霞急了,顧不上什麼倫理道德,什麼紀律。
直接跪在人販子面前,哭著說:“我求求你,你告訴我,你把我的孩子賣到哪裡去了。”
人販子羅某一直低著頭,看也不看張雪霞。
張雪霞靈機一動,來之前,她聽警方說,羅某家中上有70歲的老母,下有剛剛出生的孩子。
“你也為人父母,你也有老母親,你能理解我一個當母親的心嗎?”
羅某依舊沉默不語,眼看提審時間快到了,張雪霞內心焦急,恨不得自己上前‘撬開’羅某的嘴。
就在警方要帶走羅某的時候,羅某回頭,看著張雪霞說:“你到福建安溪去找找。”
福建安溪那麼大,就這麼點線索,如同大海撈針。
可哪怕只有0.1%的希望,張雪霞夫婦倆都不會放棄。
他們立即趕赴福建安溪、莆田、長樂、泉州。但他們對這裡不熟悉,聽不懂當地方言,“很多人一聽找小孩的,就不再理他。”
剛剛點燃的希望,在這一瞬間又被無情破滅了。
為了生計,張雪霞不得不放棄尋找,在姐姐承包的五金店工作。
此時的宋懷南像著魔一樣,開始在各地找兒子,除了福建,他還去過廣西、廣東、四川、雲南等地。
尋子路上,宋懷南遭遇搶劫,也曾在火車站候車時因睡在椅子被保安打過。
甚至情緒崩潰的時候,在公眾場合大喊:“智智,你在哪裡?”

3
再次陷入崩潰,丈夫跳樓自殺

生活很難,但夫妻倆一直相互打氣,溫暖彼此。
就在智智消失三年後,張雪霞發現自己懷孕了,對於這個突然降生的小傢伙,她的內心很是糾結。
她對智智念念不忘,又怕自己生了孩子,就會因為對孩子的關心而漸漸忘記智智。
她不甘心,所以和宋懷南商量了一下,打定主意,這輩子一定要把智智找回來,不然的話,就不要生孩子了。
所以,他們才會強忍著劇痛,放棄了這個孩子。
休養好身體之後,他們又踏上了尋子之路,然而,一場災難又悄悄逼近他們。
宋懷南在一次次的失敗中,因為無法承受挫折而漸漸失去了理智。
他經常一個人坐在那裡喃喃自語,看見其他的孩子,就會上前要去抱人家,一度被別人當成人販子。
最終被確診為抑鬱症,張雪霞開始一邊上班,一邊照顧生病的丈夫,一邊還要繼續找兒子。
她堅信一切都會好起來的,但上天並沒有眷顧她。
2006年1月31日,大年初三,原本是一個闔家團圓,共慶佳節的時候。
依然在外尋找兒子的張雪霞突然接到電話,在聽完電話內容後,如遭雷擊般愣在原地。
過了幾秒鐘,她才瘋了一般地往家的方向狂奔。
等她回到家時,只看到躺在地上一動不動,身體已經冰冷的丈夫。
宋懷南選擇跳樓結束生命,留下一張字條寫著:我只要我兒宋彥智。
面對這沉重的打擊,張雪霞一夜熬白了頭髮,悲傷之後,她又爬了起來,繼續開啟了尋子之路。
和以往不同,這次的尋子之路,就只剩下張雪霞一個人了。

4

終於找到你,竟是好友
為了找兒子,張雪霞已經走遍了大半個中國,她的事蹟也被越來越多的人關注。
她還在線上參加了“寶貝回家”的活動,並且學會了上網。
也許是張雪霞的堅強感動了上天。
在2012年,她收到了一個廣東省發來的QQ,是一個和智智年齡相仿的小男生,但因為手臂的胎記不對,張雪霞並沒有做DNA檢測。但倆人一直保持著好友的關係。
四年後,隨著人們對失聯孩子的關注,張雪霞有幸參與了央視的《等著我》節目。
節目中,張雪霞將智智的一切信息曝光,飽含熱淚呼喊著孩子的名字,讓人看了心碎不已。
節目播出後,一對收養的父母也注意到了此事,就給張雪霞發來信息,他們認為自己收養的孩子就是智智。
張雪霞將孩子的相貌,進行了一次比較,長得太像了,簡直是一模一樣。
養父母決定讓孩子與張雪霞進行接觸,她驚喜發現,竟是4年前給她發QQ的廣州小夥子。
好在最後的結果是好的,經過DNA比較,確認了兩人的母子關係。
而當時因為看的是照片,張雪霞忽略了鏡像問題,導致自己判斷失誤,錯失了四年的時間,便有了開頭的那幕。
曾經被捕的人販子羅某因涉嫌與他人拐賣婦女,單獨盜賣多名幼兒,最終被判處了死刑,並於1993年11月15日被執行死刑。
正所謂,惡有惡報
孩子是每個家庭的核心,失去孩子就等於家庭的破碎,對於萬惡的人販子,希望能加大處罰力度,讓人販子不敢輕易下手。
希望天下無拐

*作者簡介:水京雨富書作者,一個有著10年幼教工作經驗的寶媽,用專業與經驗,陪您一起育兒,圖書《好好生活》正在熱銷中,和500萬人一起升級生活認知,知乎、微博@富書,本文首發公眾號: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ID:FranklinReadingClub)

*片來源於網絡,侵權聯繫刪除。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