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卡片關注我↑
【本篇是:彭博士講《黃帝內經》系列(附語音)-精華篇-之七百九十二。(更多精彩內容持續更新中……)】
“一陰至,厥陰之治也。真虛㾓心,厥氣留薄,發為白汗,調食和藥,治在下俞。”——《黃帝內經·經脈別論》
(接前文)再往後看,“調食和藥,治在下俞”。你一看到這下俞就知道,吳昆說足手厥陰心包經可能就欠妥當,因為手的六條經脈沒有下俞穴,一般的下俞穴指的是哪裡呢?是足六經,所以治在下俞。《素問集註》裡邊註解∶“夫真虛㾓心,病在內也。經氣厥逆,病在外也。(請關注微信:pengxinboshi)病在內者,治以藥食。病在外者,治以針砭”。也就是病在內,病在外同時治,一個是真虛㾓心,它是內臟的病,這時候我們要用食藥給他治,用食療或者藥物。經氣厥逆這個情況是屬於病在經絡,病在外,這時候要用針灸的方法治,針灸的方法就是針刺太沖。
食藥其實就是什麼呢?就是給他進行中藥的搭配或者是食療,我們在門診上遇到一般的心臟問題,真心痛或者心前區疼痛或者痠痛,胸悶氣短,有哪幾個方子可以用呢?一個是血府逐瘀湯,一個是炙甘草湯,同時還要用上丹參飲,用這幾的方子來進行治療。具體什麼情況下用什麼藥,咱今天要是詳細展開的話那就會講時間太久了,可能講上一個星期可能也講不完,因為一旦到臨床就非常細,今天畫龍點睛的講一講,如果是心瘀血,你看舌下有瘀斑,脈象弦細,心臟刺痛,這種情況下用血府逐瘀湯活血化瘀效果是最好。有的人有心慌心悸,胸悶氣短這種情況,那你就是用炙甘草湯來打底,就是張仲景所講的“脈結代”。還有的人心臟沒勁,氣虛,稍微一活動就胸悶氣短,這屬於以氣虛為主,那這時候你就根據他的情況,加上生黃芪或者是人參,還有的是心臟是一個長期的問題,這時候我們可能會用丹參進行治療,這就是“調食和藥,治在下俞”的含義。
《素問吳注》裡邊註解∶“調食者,不得有餘,不得不足,以調為節也。和藥者,不得過涼,不得過熱,以和為節也”。就是藥和食都要非常的恰當,不能過分,他講的是這個含義。張景嶽註解∶“用針治之,乃在下俞,厥陰之俞,名曰太沖”,講的就是這個意思,所以太沖穴就是足厥陰肝經的下俞穴,也就是井滎輸經合的五輸穴當中的輸穴。(請關注微信:pengxinboshi)這樣一下子我們就能貫穿起來,所以講到這裡就把六條經脈,三陰三陽經偏盛的病症病機主症及治療方法都講清楚,所以張介賓就認為∶“諸經皆言補瀉,而惟少陽一陰不言者,以少陽承三陽而言,一陰承三陰而言,因前貫後,義實相通,虛實補瀉,皆可理會也。至若一陰調食和藥一句,蓋亦總結上文而言,不獨一經為然。古經多略,當會其意”。
張介賓就很細,他就認為為什麼少陽和一陰不若補和洩,為什麼呢?是因為前後貫通之後,你就知道虛實補瀉,實際上它是相貫通的,有的時候古醫家的一些經典,《黃帝內經》經常經有略文,你要會它的意思就行,同時調食和藥這一句話是適用於上面太陽、陽明、少陽、太陰、少陰,並不是說只厥陰經用調和食藥的方法,其他五條經照樣也用,所以咱們在講解的時候也講到用藥物進行治療的方法,所以我們在讀《黃帝內經》的時候一定要領會它深刻含義,要觸類旁通,而不能拘泥於經文。
我們為什麼講解《黃帝內經》在臨床上對應呢?就是因為這部經典跟臨床其實結合的非常密,而且裡邊有一些內容你要是不結合臨床,你真的很難理解。(請關注微信:pengxinboshi)這就是咱們講《黃帝內經》的初衷和願望,希望大家能夠在臨床上相合,同時連自己的生活中相合,你能用上,並且能養生,保養好自己的身體,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
今天的課我們就講到這裡,謝謝大家的收聽,我們次課再見。
學了彭鑫博士今天講的課程之後,相信您對《黃帝內經》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最後做一個答題互動,測一下您的學習成果。
關注「中醫彭鑫博士工作室」公眾微信號,回覆數字 2023,查看熱門閱讀集結 .
[附語音]中醫彭鑫博士講解《艾灸養生》系列課程
[附語音]彭博士講《二十四節氣養生》
[附語音]彭博士講《黃帝內經》系列精華篇
[國新辦]中醫學博士彭鑫:中西醫終極的結合點就在臨床一線
[清華大學]彭鑫博士公益講座——彭祖養生思想的現代啟示
[視頻]八段錦全集養生功法—彭博士送您一份大禮
[視頻]漩渦匯聚能量:升清降濁走圈法
[視頻]彭鑫博士座客央視——如何給寶寶捏脊
[精品文章]“冬至”一陽生,正確的養生方法是這樣的
[精品文章]偏方到底能不能吃?
[精品文章]大德必得其壽:心胸豁達是養生第一理念
中醫彭鑫博士工作室
微信公眾平臺:pengxinboshi
官網:www.pengxinboshi.com
新浪微博:@中醫彭鑫博士
騰訊微博:@中醫彭鑫博士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