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知識】高婉瑩:打破孤立,敘利亞外部環境顯著改善

【世界知識】高婉瑩:打破孤立,敘利亞外部環境顯著改善

 點擊 世界知識  關注並星標

每天與你一起

平實理性看世界

2023年5月7日,阿拉伯國家聯盟(阿盟)召開外長會,同意恢復敘利亞的成員國資格。敘利亞自2011年內戰爆發後時隔12年重返阿拉伯“朋友圈”,意味著近些年中東地區出現的“和解潮”實現新突破。阿拉伯大家庭重新接納敘利亞,顯示出中東地區阿拉伯國家致力於加強合作、消除地區衝突的共識,這為解決敘利亞危機帶來機遇,有利於敘早日實現全面和平與穩定。

2023年2月6日,土敘邊境發生強烈地震,多家外媒譴責美國堅持實施制裁阻礙敘利亞抗震救災。圖為地震發生後,敘災民在臨時營地避難。


重返阿拉伯世界腳步加快

2011年敘利亞內戰爆發後,地區國家與敘利亞政府關係破裂。同年11月阿盟暫停敘利亞成員國資格,地區國家隨後紛紛終止或降級與敘外交關係、關停駐敘使館,並撤走駐敘外交使團等。敘利亞由此被稱為“阿拉伯世界的棄兒”。但隨著敘政府逐漸收復失地,戰局扭轉,阿拉伯國家開始與敘政府重新接觸。

自2018年以來,敘利亞與阿拉伯國家關係逐漸“解凍”。該年12月,阿拉伯聯合酋長國重開已關閉七年的駐敘使館;2020年10月,阿曼成為首個向敘利亞重新派駐大使的海灣國家;2021年11月,阿聯酋外長時隔十年首度到訪敘利亞,釋放出阿聯酋與敘修復關係的明確信號;同年12月,巴林重派駐敘大使;2022年3月,敘總統巴沙爾出訪阿聯酋,與阿聯酋總統穆罕默德舉行會晤,隨後穆罕默德公開表示,敘利亞是“阿拉伯安全的基本支柱”。

今年2月6日土敘邊境發生強烈地震後,敘利亞與阿拉伯國家關係進一步升溫。多個阿拉伯國家馳援敘利亞,並借援助之機與敘緩和關係。例如,2月7日,埃及總統塞西自敘內戰以來首次致電敘總統巴沙爾,表示願意為其提供支持;2月15日,約旦外長時隔12年首次訪敘;2月20日,敘總統巴沙爾受邀訪問阿曼。

中國促成沙特阿拉伯與伊朗和解後,沙特與敘利亞的矛盾明顯緩解,敘利亞重返阿拉伯世界的腳步顯著加快。4月12日,敘外長12年來首訪沙特,與沙特外長舉行會談。之後雙方發表聯合聲明,宣佈將恢復兩國之間的領事服務與航班。同月,以沙特為首的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海合會)六國與埃及、伊拉克、約旦九國外長在沙特西部港口城市吉達舉行會議,討論敘利亞迴歸阿盟,以及參加阿盟峰會事宜。同時,敘利亞還與突尼斯重啟外交關係,並與阿爾及利亞加強聯繫。沙特高級官員曾對媒體表示,沙伊和解影響沙敘和解進程,若無沙伊和解,沙特很可能不會與敘利亞接觸。

自2022年以來,敘利亞與土耳其之間的和解談判也在不斷推進。外界普遍認為土耳其在敘內戰中支持反對派武裝,並在敘西北部有軍事存在。在俄羅斯調解下,土敘就緩和緊張關係已展開多輪談判。2022年12月,俄土敘三國防長及情報官員在莫斯科舉行會議,討論解決敘利亞危機、難民問題、共同打擊恐怖主義等事宜。此係2011年以來土敘舉行的首次部長級會議,標誌著兩國關係進入緩和新階段。2023年4月25日,俄羅斯、土耳其、敘利亞、伊朗四國防長及情報部門負責人再次在莫斯科舉行會談,討論解決敘利亞危機事宜。5月3日,土外長表示,將於近期與俄敘伊舉行四國外長會,討論推動解決土敘雙邊矛盾等問題。土敘關係正常化將有利於解決外國軍隊撤出敘利亞、敘政府與反對派武裝舉行政治談判等關鍵性問題。

2023年4月18日,敘利亞總統巴沙爾·阿薩德會見到訪的沙特外交大臣費薩爾·本·法爾漢。


“破冰”的三大動因

敘利亞與中東國家關係緩和是近年來地區“和解潮”的重要體現,其中蘊含中東國家對地區局勢的戰略研判及自身發展的長遠考慮。

首先,中東國家判斷敘利亞政府終將掌控全局。敘內戰爆發之初,敘領土不斷被反對派武裝和極端組織蠶食鯨吞。2015年俄羅斯強勢介入後,敘政府逐漸收復失地,如今已控制敘境內近八成領土。今年3月,沙特外長在慕尼黑安全會議上表示,孤立敘利亞不起作用,應適時與敘政府對話。作為中東大國和阿拉伯世界的“領頭羊”國家,沙特的這一公開表態表明地區國家已對敘政府終將長久掌權做出肯定判斷。

其次,與敘利亞和解有助於解決多項地區問題。一是緩解難民問題造成的負面影響。敘戰火延宕12年,據計其間約有700萬難民逃散至周邊及西方國家。其中土耳其接收了約370萬敘利亞難民;約旦接收了約180萬;黎巴嫩接收了約150萬;伊拉克接收了約25萬。難民給各接收國的社會、民生問題帶來衝擊,不少國家民間反難民情緒高漲,將生活成本上漲、社會問題頻發等現象歸因於政府接收難民。2023年5月14日,土耳其舉行總統與議會大選,選前幾乎所有參選政黨都表示要將敘難民遣返回國。二是解決毒品問題。敘內戰導致地區毒品氾濫,其中以精神類管制藥物芬乃他林最為流行。該毒品具有高度成癮性,最先為敘內戰期間當地武裝分子使用,以期在長時間戰鬥中保持足夠精力和體力,後在中東地區廣泛流行。在4月、5月召開的地區外長會上,打擊毒品走私是重要議程。三是打擊恐怖主義。2019年,活躍在敘利亞、伊拉克兩國的極端組織“伊斯蘭國”失去最後一個據點,最終倒臺潰散。然而,該組織並未徹底灰飛煙滅,而是潛入地下,在中東地區流竄作案。與敘和解、加強敘政府對國家的控制有利於壓縮恐怖組織生存空間,為地區發展提供穩定預期。

最後,與敘利亞和解有利於獲得政治與經濟利益。一是遏制伊朗對敘影響力。外界普遍認為伊朗在敘內戰中支持敘政府,併為其提供軍事、財政支持。阿拉伯國家擔心持續孤立敘利亞將導致敘政府加強對伊朗的依賴。二是防止政治伊斯蘭力量坐大。為獲取外部支持,敘國內“解放沙姆”組織等反對派武裝的政治伊斯蘭傾向日益明顯。海合會君主國與敘政府均反對政治伊斯蘭主義。阿拉伯國家與敘政府合作可以打擊政治伊斯蘭力量,防止其在敘積蓄力量、蔓延擴大。三是獲取在敘利亞投資、重建機會。儘管敘利亞目前仍受到美西方國家的廣泛制裁,但地區國家仍希望通過與敘和解來搶灘在敘投資和重建的機會。阿聯酋外長曾透露,其希望通過率先“擁抱”敘利亞,成為外國投資進入敘利亞的門戶國家。沙特、約旦等國也表示,希望能加強與敘利亞的經濟合作,助敘早日實現重建。


美國是重要阻礙

截至目前,敘利亞改善外部環境的努力已取得重大突破。然而,想要徹底結束外交孤立、全面重返國際社會,敘利亞政府仍面臨重重阻力。

一方面,部分地區國家對與敘利亞和解仍持猶豫態度。據《華爾街日報》報道,卡塔爾、摩洛哥、也門、埃及、科威特等五個阿拉伯國家反對與敘全面和解。卡塔爾總理在4月13日接受卡塔爾電視臺採訪時表示,導致阿盟暫停敘利亞成員國資格的原因至今仍然存在,卡塔爾在沒有政治解決方案的情況下,不會與敘和解;摩洛哥則希望敘政府停止支持摩洛哥分離勢力“西撒哈拉人民解放陣線”;也門認為敘政府與其境內反對派胡塞武裝關係密切,希望敘政府能轉變立場;埃及近期雖與敘互動頻頻,但對敘重返阿盟仍持遲疑態度,分析人士稱埃及擔心與敘和解會引發美西方不滿;科威特目前尚未透露其具體考慮,科外長近期還否認了將要訪問敘利亞的傳言。地區國家未就與敘和解達成全面共識,這將對敘全面解除地區孤立形成一定掣肘。

另一方面,美西方是敘利亞結束孤立處境的重要阻力。迄今為止,除為土敘強震提供人道主義救援外,美歐等國仍未放鬆對敘制裁。美國更是明確反對地區國家與敘政府的和解趨勢。2023年1月,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普賴斯在回應土敘防長會面時稱:“我們不支持各國加強或恢復與敘利亞總統巴沙爾·阿薩德的關係。”在反對敘政府方面,美國兩黨具有共識,並持續向拜登政府呼籲加強對敘政府施壓。3月23日,美國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眾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領導人致信國務卿布林肯和財長耶倫,要求加強使用2019年由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的所謂《凱撒敘利亞平民保護法案》,作為制裁敘利亞、遏制地區國家與敘政府關係正常化的有力工具。同月,美國多名官員、學者、反敘組織人員聯合致信拜登和布林肯,敦促政府“認真考慮敘利亞問題”。不過,也有分析人士認為,美國的態度已有所鬆動。3月,美國負責近東事務的助理國務卿芭芭拉·利夫對中東媒體表示,地區國家需在與敘政府接觸中有所獲得。過去,美國堅決反對地區國家與敘政府打交道,如今卻似乎允許地區國家與敘政府“有條件地緩和”。

敘利亞內戰迄今已造成數十萬人死亡,數百萬人流離失所。地區國家與敘關係緩和有利於結束其孤立處境、強化敘政府國際合法性、加強敘政府對國家的控制力,併為政治解決敘危機帶來和平曙光。國際社會應為此創造有利環境,促進敘利亞早日迎來和平,中東地區早日實現穩定與發展。

(作者為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中東研究所研究實習員)

·  END  ·

本文刊登在《世界知識》2023年
第10期
責編:杜文睿
查看本期目錄
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購買本期
雜誌
覺得好看,請點這裡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