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古的兒子去看望王震,將軍語重心長地告訴他:你的爸爸是個好人

博古的兒子去看望王震,將軍語重心長地告訴他:你的爸爸是個好人

每當提到博古這個名字的時候,難免會想到革命最艱難時期曾經走過的一段彎路,他在執行王明的決定時與其一同犯下了錯誤,當時博古身居“總負責”的要職,在反“圍剿”戰役中由於路線錯誤使黨和軍隊遭受巨大的損失,這件事博古的兒子也略有耳聞,但其中的具體情況他也不是十分了解。建國後博古的兒子去看望王震時,王震卻語重心長地告訴他:“你的爸爸是個好人”,那麼博古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呢?

1931年時中共發生了一件大事,顧順章叛變使上海中共中央處於極其危險的境地,如果不是潛入反動派內部的錢壯飛及時送出消息,上海的共產黨組織會遭受毀滅性的打擊,周總理等重要領導人得到消息後及時撤退轉移,為後期革命保存了有生力量。不過中共中央政治局已經遭到嚴重破壞,這時候王明推薦一人上來擔起重任,他就是博古。

博古此時才24歲就成為了中央政治局書記,別說黨內很多領導同志沒有看好這位年輕人,就連博古自己都感到非常意外,畢竟他當時只是一名普通的領導幹部,還不是中央委員,一下擔當起中央政治局書記的重任,他擔心自己不足以勝任。但王明認為前有蘇聯的米夫24歲做校長為例,博古也能夠挑起中共的大梁,博古就這樣被推上了“總負責”的位子。

從資歷來看,博古也是早期革命者之一,他1925年入黨,入黨時才18歲,是那個時期少有的高知青年。博古出生在書香門第,從小受到良好的知識教育,在就讀上海大學時接觸到了進步思想,還參與了五卅運動,因表現積極而被介紹入黨。組織上愛惜他這樣的人才,派他到蘇聯深造,在蘇聯的四年時間裡,他打下了深厚的理論基礎。

1931年回國後他被任命共青團書記,以他的資歷擔任此職,經過革命鬥爭考驗之後會穩步提升領導能力,但是隨著顧順章叛變,王明掌握了黨內的話語權,尤其米夫的到來讓王明增加了“底氣”,在中共缺少人才的情況下,王明推薦博古擔任“總負責”職務。他之所以選擇博古,就是在蘇聯時二人關係走得比較近,博古就這樣“勉為其難”地走馬上任了。

時間與現實最能考驗出一個人的能力,博古處世未深,對於黨內領導工作只侷限於紙上談兵,再加上李德做軍事顧問,很多事情博古都相信共產國際的指令,完全不考慮是否符合當時黨內的處境,這就出現了博古盲目執行王明、李德命令的情況。在這兩位資歷較深領導的指揮下,使黨和軍隊的路越走越艱難,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就是最好的例子。

王明走機會主義路線,而李德崇尚冒險主義,博古一味地聽從這兩人的“指點江山”,差一點葬送了紅軍的前途。看到這樣的結果,博古也深感自責,一度產生過輕生的想法,好在被聶帥及時發現才避免了悲劇的發生。這件事給博古一個非常深刻的教訓,同時他也開始質疑王明、李德的建議,在討論紅軍轉移路線時,他選擇支持毛主席北上的決定。

遵義會議是我黨發展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在這次會議上討論的主要內容就是對紅軍過去失敗的總結,王明、李德堅持認為敵人太強的意見,而毛主席則認為是領導指揮上的錯誤,最後博古承認了自己的錯誤之處,並且同意負最高責任。博古辭去了職務,同時他推舉毛主席進入最高決策層,面對大是大非,博古選擇了面對現實、從新開始。

博古積極認錯、態度誠懇而得到眾人的讚賞,當時還有張國燾等人試圖拉攏博古,結果均被博古拒絕,他從此堅定地跟隨毛主席走上正確的共產主義發展道路,被評價為“有原則、有組織觀念的人”。後來他從地方重新做起,又慢慢迴歸中央領導層,經過這次的歷練,他才真正成為一個合格的領導者。

博古後來幾年中的表現有目共睹,這就是王震在看到博古的兒子說他爸爸是個好人的原因。在黨和軍隊的發展過程中難免會出現錯誤判斷,博古當時年紀輕、資歷淺,盲目跟從王明、李德而犯下了錯誤,可他後來迷途知返,知錯就改一樣是好同志。令人遺憾的是,博古在1946年由重慶返回延安時墜機身亡,與其一起罹難的還有葉挺等人,成為我黨和軍隊的一大損失。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