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天回醫簡》成為中醫圈兒的熱點話題。與之相比,2008年三申道長公佈於互聯網的《玄隱遺密》似乎仍然像一塊未經雕琢的璞玉一樣,沒有受到大家足夠的關注。前兩天徐老師還不由地感慨了一把。
天 回 醫 簡
《天回醫簡》出土於2012年。2014年10月,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與國家文物局共同立項,中國中醫科學院中國醫史文獻研究所、成都中醫藥大學、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荊州文物保護中心聯合成立天回醫簡整理組,開啟了對這批珍貴醫簡的整理研究。2023年2月,文物出版社正式出版了這本書。它包含了《脈書·上經》《脈書·下經》《逆順五色脈臧驗精神》《刺數》《治六十病和齊湯法》《療馬書》《經脈書》等8部醫術竹簡。
與醫簡一同出土的,還有一具精美的木胎髹(xiū)漆經脈人像,高約14釐米,其頭面、四肢、關節、胸腹、腰背處鐫刻有111個點和“心、肺、肝、胃、腎”等20個銘文。體表有彩繪經脈線11條、刻劃經脈線12條,另有“間別脈”40餘條,縱橫交錯,遍佈全身。
玄 隱 遺 密
與《天回醫簡》的境況不同,《玄隱遺密》的問世顯得特別個人行為,三申道長2008年把這部書公佈於互聯網之後,彷彿石沉大海一樣,既沒有官方團隊來研究整理,也沒有出版社正式出版。直到十年之後的2018年,中醫古籍出版社才正式出版了這本書。
這期間,小編只聽過徐老師對這本書視若珍寶,苦讀多年,還用毛筆小楷親手抄錄了一遍;目前貌似也只有很少數人在做這本書相關的研讀、普及、推廣工作,而且處理的篇目很少很少。
《玄隱遺密》整體的內容包括:《黃帝內經》上篇10章100篇和下篇8章73篇、《九常記》9章48篇、《九真要》內篇9章44篇和外篇4章29篇、《陰陽大論》上下2卷13篇及《龜書》上下2篇。具體涉及了中醫的各個方面。
《天回醫簡》的內容包含了中醫理論、症候治療、針灸以及脈診等中醫學的多門學科。而《玄隱遺密》包含的內容也是十分豐富:除了針灸、脈診,還有藏象、有中藥、有形體結構、有胚胎學……甚至還包含了《黃帝四經》的內容。
問題在於這個書的內容比較深奧,但它又不是從幾千年的古墓中出土的文物,而是三申道長所說的傳承了90多代的秘籍,所以貌似一直有人在懷疑這部書的真實性。
雖然三申道長持有具體的傳承譜系,雖然徐老師經過多年研究也堅定地認為這是一部真經,雖然徐老師在四色版的前言中例證10餘條來證明它的真實性,但是,迄今為止,好像一直沒有官方專門的興趣小組青睞於它。
《玄隱遺密》與當下
我們知道《天回醫簡》包含了《脈書·上經》《脈書·下經》的內容。而在《玄隱遺密》中則有《上經》《下經》《陰陽》《真意》《揆度》《奇恆》等內容,而且其中明確記載了每個部分的用處:《上經》者,類病也。《下經》者,治之道也。以《陰陽》,而知天下之始極。用《真意》,以明萬物之生息。
《上經•尚時》曰
瘟之至也,非江海鱗曱之頪而不生。疫之至也,非蟲嘼毛羽而不存,血黃之至,非染於水旱兩動而不形。流毒溫之瘣癈,無染著者莫病。然,若我致一,衛氣充者何懼?
這裡講的是關於瘟疫的區別。徐老師在一次講座中提過,他上大學就問老師“瘟””和“疫”的區別。沒有答案。直到讀了三申道長的《玄隱遺密》,徐老師才從中找到確切的答案。
“瘟”是從水生的動物裡面傳過來的,水生、有鱗、有甲、有殼的這些水生動物身上帶過來。所以八八年上海鬧那個甲肝應該就叫“瘟”。因為它是吃毛蚶吃出來的。
“疫”則是有皮毛有角的或者是有皮有毛的動物傳過來。比如說黃鼠狼傳過來的,叫鼠疫。雞有毛,所以“雞瘟”應該稱為“雞疫”,豬瘟應該叫“豬疫”。
為什麼要分清楚瘟疫的區別呢?因為水裡傳過來的這些病毒或者是細菌給人帶來的感染都偏寒,它本性偏寒。而皮毛類帶來的東西都偏熱。明白了寒熱,再去對症下藥,那自然才有比較好的效果。
四色版《黃帝內經》
讀過《素問》和《靈樞》的同學應該有印象書中,偶爾涉及到《上經》《下經》的字眼,但是語焉不詳。這些內容在《玄隱遺密》中不僅有名有目,還有詳實的引用文字。
比如:故《上經•筋經》曰:‘風寒溼三氣之雜至也,合而並薄之為痺’。其風氣勝,而寒溼不勝者為行痺。寒氣勝,而風溼不勝者為痛痺。其溼氣勝,而風寒不勝者為著痺也。
又比如:《下經•法刺》曰:肝病者,兩脅下痛引少腹,令人善怒。虛則目䀮䀮無所見,耳無所聞。善恐,如人將捕之。取其經,厥陰與少陽。不已,取其絡,通其谿谷,已。氣逆,則頭痛。耳聾不聰,頰腫。取其經,厥陰與少陽出血。不已,疎其絡,瀉其谿谷,已矣。
從上邊這些例子我們看得出,為什麼徐老師會花那麼大的功夫去補校《黃帝內經》了。
廣告
五 味 子丨文編
非同凡想丨校對
宣 教丨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