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命還是要靈魂》作者安妮·法迪曼(圖片來源:raintaxi.com) 位於衝突與風暴中心的是一名叫做李黎亞的苗族女孩,她居住在美國默塞德縣,活潑任性,臉蛋圓圓,惹人疼愛。20世紀80年代,她被診斷為嚴重癲癇症,縣立醫院出動了最優秀的醫生進行救治,黎亞的父母納高與弗雅也為其傾盡心血。但黎亞還是一天天衰弱下去,最終成為植物人,在30歲時與世長辭。在黎亞的故事裡,一部分是醫患雙方絕望的爭執,醫生頭痛於苗人不遵醫囑也不講英語,本就不畏強權的苗族人則對醫學權威嗤之以鼻。黎亞的父母相信,孩子得病是因為靈魂被惡鬼掠走,這也是《要命還是要靈魂》英文書名的由來——“當惡靈抓住你,你就跌倒了。(the spirit catches you and you fall down.)”苗人信奉萬物一體的泛靈論,醫療就是宗教,宗教就是社會,“當患有疾病,斬斷雞首便可治癒。”但西方的醫療文化和醫療分工並不這樣認為。另一部分的黎亞故事與歷史和根深蒂固的民族創痛相關。美國曾在越戰的老撾戰場上秘密訓練苗族部隊,戰爭使得大批難民流離失所而被迫來到美國,黎亞的家人便是其中一員。寄人籬下的苗人不僅要經受戰後的身體疾病(因此成為醫院常客),還要面對普遍的高度焦慮與抑鬱。黎亞的母親就總是陷入自卑情緒,她曾以高超的刺繡技藝為榮,卻無法在美國施展拳腳。女兒患病後,她甚至連做母親的能力也遭到否認——由於不按要求給女兒服藥,法院宣告弗雅虐待兒童。正如另一名在聖地亞哥遭受人身損傷卻不願自衛的苗人所說,與故鄉相比,“這裡沒有一件事值得我們挺身而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