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給鄉親們看病更安心了”

“我們給鄉親們看病更安心了”

今年年初,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進一步深化改革促進鄉村醫療衛生體系健康發展的意見》,提出打造一支專業化、規範化的鄉村醫生隊伍,對村醫工作作出部署。近日,本報記者奔赴多地採訪,記錄村醫工作、生活的故事,傾聽他們在守護農村居民健康中如何發揮更大作用的心聲。


“春暮花堆雪,秋深果溢香。隴原佳麗地,半在什川鄉。”詩人筆下的什川鄉(現什川鎮),位於甘肅省蘭州市皋蘭縣,黃河於此穿腹而過,在乾旱的西北內陸留下一片沃野。當地農村居民多種植瓜果,什川鎮北莊村46歲的村醫魏萬春和同為村醫的妻子王小霞,也曾靠種地貼補家用。過去村醫收入少,夫婦倆只能一肩挎藥箱、一肩扛鋤頭。 

最近幾年,甘肅省積極完善鄉村醫療機構一體化管理,在全省推行“鄉聘村用”,保障村醫收入和養老待遇。魏萬春和妻子終於告別“半農半醫”,心裡敞亮踏實了。
當村醫一度是最後的選擇

魏萬春出生於中醫世家,在中藥堆里長大,在蘭州醫學院(現蘭州大學醫學部)接受了3年專業醫學教育。2002年畢業時,面臨留城還是還鄉的選擇,魏萬春很是糾結了一陣。  


“當時年輕,覺得自己有才能,想著蘭州市裡天大地大,留下來定能成就一番事業。回去做村醫,沒個正規單位,收入不穩定,日子肯定過得苦些。”在北莊村衛生室裡,魏萬春陷入了回憶。但是,身為中醫的父親和他想法不一樣:“咱家世代在這裡行醫,這一方水土能養活我,就能養活你。”魏萬春最終沒有拗過父親,回到了北莊村當了村醫。  


那時,村醫收入全來自給村民看病的收費。結婚生子後,魏萬春夫婦肩上的擔子越來越重,收入卻不升反降。魏萬春記得,2010年以後,村裡的常住人口越來越少,看病的人也隨之減少,夫妻兩個人一年的收入滿打滿算也就2萬元左右。  


幹村醫養不起家,他們就和其他村民一樣種植瓜果,用來貼補家用。“每天早起先到地裡幹活,早上八點半準時趕到衛生室上班。下午6點鎖了衛生室的門,趕緊往地裡跑。”魏萬春回憶,“收桃子的時候最辛苦,凌晨4點多就得起床,先到地裡摘桃子,摘完了再找商販賣掉,顧不上收拾就得回衛生室上班。”  


在不遠處的什川鎮北坡村,長魏萬春幾歲的村醫魏君,一開始同樣不想留在村裡。他畢業於甘肅中醫學院(現甘肅中醫藥大學),曾經不滿於行醫的收入,乾脆找了家企業做起了會計。不想沒過幾年,由於經營不景氣,企業關門歇業,魏君只得再撿起老本行。“那時一心想有個穩定的事幹。”魏君說。  


“以前村醫收入不穩定、養老沒保障,一些村醫只能搞副業、種地,或者外出開診所、打工。當村醫不是第一選擇而是最後選擇,曾經是普遍的情況。”皋蘭縣衛生健康局局長吳泰回憶,以前一些村醫把子女送到衛校學習,卻又反對孩子畢業後回村行醫,而是鼓勵他們去開藥店。


“鄉聘村用”之後

村醫引不來、留不住,基層醫療的網底如何守牢?

黨的十八大之後,藉助中國農村衛生髮展項目,甘肅省開始了一系列探索:明確村衛生室產權歸鄉鎮衛生院所有,要求村衛生室藥品和器械由鄉鎮衛生院統一採購,啟動對村醫的持續培訓,並提出開展村醫“鄉聘村用”改革。

“行醫除了要有理想信念,也應該有相應的保障,這樣村醫們才能安心地去給村民看病。”吳泰回憶,當得知要改革後,爭取成為“集體人”、獲得穩定的收入和保障,是村醫們心心念唸的。

那時,村醫“鄉聘村用”還是新生事物。推動這項工作需要破解不少難題,首先是資金問題。2018年,甘肅省共有村醫1.9萬餘名,要解決所有村醫的工資補助和社會保障問題,需要一筆不小的投入。雖然經濟社會發展基礎薄弱、財政支出壓力大,甘肅省還是下大力氣積極整合各方面資金,於2018年出臺完善鄉村醫療機構一體化管理政策,明確全省所有村衛生室轉為鄉鎮衛生院派出機構,鄉鎮衛生院與所轄村衛生室為同一法人。

魏萬春坐診的北莊村衛生室成了什川鎮衛生院的派出機構,行政、業務、人員、藥械、財務、績效考核等都由衛生院統一管理。他與鄉鎮衛生院簽訂聘用勞動合同,如願成為了“集體人”。“就連白大褂都是衛生院統一發的,胸前印著‘什川鎮衛生院’。”魏萬春心裡升起了自豪感。

在此次改革中,甘肅省明確,“鄉聘村用”村醫的收入由省級定額補助、國家基本藥物制度補助、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補助、中醫藥服務收入、一般診療費收入和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補助組成。

“其中,省財政每年拿出預算內資金9004萬元,為村醫發放定額補助:服務人口在1000人以上的村醫,省級定額補助為每月300元;服務人口在1000人以下及少數民族地區的村醫,省級定額補助為每月400元。另外,將60%的基本公衛任務和補助資金落實到村醫。”甘肅省衛生健康委基層衛生健康處處長李清霞說,根據測算,甘肅省每位服務人口在1000人以上的合格村醫,年收入都能達到5萬元左右。

此外,甘肅省實行在崗村醫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由鄉鎮衛生院和村醫個人按比例(16∶8)共同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鄉鎮衛生院繳納部分納入縣級財政預算,全省每年投入1億元左右;對離崗村醫實行退養生活補助制度。

為增加村醫職業的吸引力,皋蘭縣在省級規定的6部分收入基礎上,通過縣級財政投入,按照每月500元的標準為每位村醫增加基本工資補助。皋蘭縣衛生健康委副主任劉孔寶介紹,經監測,2021年該縣村醫人均收入6.42萬元,2022年人均收入6.72萬元。記者瞭解到,魏萬春夫婦共同服務什川鎮北莊村的2700餘位村民,去年家庭收入達到14萬元。

越來越重視健康管理

記者採訪時,什川鎮衛生院熱鬧非凡。許多“白大褂”在院子裡忙碌,村民排成長隊,有序接受健康體檢。什川鎮衛生院院長王錫旺說:“現在是大棚瓜果收穫的季節,在家的村民最多,必須抓住這個檔口集中開展健康體檢。過一陣瓜果賣完之後,許多村民又要出門打工了。”

王錫旺說,開展“鄉聘村用”後,村醫工作的積極性提升了,尤其是公共衛生服務方面,村醫在衛生院的指導和管理下,服務越來越精細。“過去居民健康體檢,村醫不是十分上心。現在我們對每個村的健康體檢人數進行考核,村醫會主動去做工作,把該體檢的村民都帶過來。”王錫旺說。

村醫在新冠疫情防控中的付出,讓王錫旺很是感動。鄉鎮衛生院裡女職工多,而村醫多是男性。村醫們主動提出負責晚上的卡口執勤,在核酸採樣中更是任勞任怨。

這幾年,甘肅省大力開展村醫培養培訓。王錫旺介紹,按照省級相關規定,什川鎮要求村醫每週1天或每月4天到鄉鎮衛生院參加臨床實踐培訓,或由鄉鎮衛生院選派業務骨幹定期到村衛生室實施臨床帶教。2022年,甘肅省建立了31個培訓基地,對村醫開展全科醫學和中醫適宜技術脫產培訓。

村醫外出時,村民健康服務由鄉鎮衛生院接管。去年,魏萬春脫產學習了3個月,不但吃飯和住宿不花錢,每天還有20多元的補助。“過去哪有這樣的好事啊!”魏萬春感慨道。

這兩年,魏萬春也在轉變觀念,把更多精力投入到居民的疾病預防和健康管理中。魏萬春的中醫適宜技術用得好,村民們對他讚譽有加。“現在國家政策好了,收入和養老有了保障,我們給鄉親們看病更安心了。”魏萬春說。


文:健康報記者 高豔坤 通訊員 劉忠霞

編輯:李詩堯

校對:於夢非

審核:徐秉楠 陳飛


喜歡就告訴我們您“在看”

本文經「原本」原創認證,作者健康報社有限公司,點擊“閱讀原文”或訪問yuanben.io查詢【81884P4N】獲取授權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