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病•致病•致命——用藥需慎重
湖北 襄樊市/都重陽
藥物聯用應該慎重
中藥從單方到複方,摸索了幾千年,已有聯用的成功經驗。如今,西藥也有聯用的趨勢,這無疑是一大進步。但是,聯用不當,往往後患無窮。
現在,聯合用藥已有不少範例,但有時卻適得其反。有人統計,並用 5 種藥物,毒副作用的發生率為 4.2% ;並用 17 ~ 20種藥物時,毒副作用可高達 40%。治療肺炎球菌腦膜炎時,採用青黴素治療,病死率為 25% ;與四環素合用時,死亡率可上升至 79%。現實生活中,病急亂吃藥的現象時有發生,有的病人同時服用幾個醫生開的藥物,也有的醫生在一天之內就給病人服用 20 餘種藥物,有的病人竟同時服用六種抗菌藥物,還有的人私自用藥,並對醫生保密。有這樣的事例 :病人在手術麻醉前曾服用止痛劑氯胺酮及噠羅嗪羅派丁苯、芬太尼複方製劑,因未告訴麻醉師,結果麻醉後,尚未手術就死在手術檯上了。
就目前所知,四環素與青黴素合用會降低治癒率,增加死亡率。無味紅黴素和四環素族聯用,可增加對肝臟的毒性。優降寧與麻黃素類藥物(如哮喘片、通宣理肺丸、止嗽止喘丸)合用,會使患者血壓升高,甚至出現高血壓危象。卡那黴素與黏菌素聯用,可增加對腎臟的毒副作用。四環素與含鈣、鎂、鋁、鐵、鉍等元素的藥物聯用,如與胃舒平、胃得樂、樂得胃聯用,會明顯地降低其抗菌作用。苯巴比妥與強力黴素合用,能使強力黴素由長效變為短效。用異煙肼與利福平進行抗結核治療時,如果合用苯巴比妥或水合氯醛,可增加對肝臟的毒性。
醫學文獻曾報道過某些藥物聯用導致患者死亡的病例。如單胺氧化酶抑制劑與去甲丙咪嗪、右旋撲爾敏、苯海拉明、吡拉明、杜冷丁、抗感敏、去鬱敏、可他敏、多慮平、苯丙胺等藥物中的一種聯用,就曾使某些患者喪生。又如心得安與烏拉坦,四環素與甲氧氟乙烷,喘息定與腎上腺素,丙咪嗪與優降寧,冬眠靈與哌譁嗪聯合使用,也有可能導致患者死亡。
飲食與藥物本是同源,有些藥物又是食品。現在發現,某些飲食對藥物療效也能產生影響。如飲酒、喝咖啡能加強阿司匹林對胃腸道的刺激。糖尿病患者飲酒前後服用降糖藥物,會引起低血糖休克。酒能加強中樞神經抑制藥物的作用,引起中毒或死亡。高血壓病人在服用優降寧期間,應禁食扁豆、奶酪、醃魚、葡萄酒、啤酒、豬肝等富含酪胺的食物。否則,非但不能降壓,還會反而使血壓升高,甚至出現危險。因此,對於藥物聯用和服用某些藥物時的飲食禁忌不應掉以輕心。隨著人類物質文明的發展,新藥源源不斷問世,新的飲食品種競相進入日常生活,多種藥物配伍,飲食與藥物相互作用的問題會更加突出。
孕期用藥三思而行
某些藥物不僅給患者帶來直接危害,甚至危及後代。在這裡,毒副作用的橋樑是母體與胎兒之間的胎盤,因為相當多的藥物可通過它直接到達胎兒體內,併產生相同的藥理作用。當孕婦罹患嚴重感染,特別是病毒性感染以及中毒、缺氧,接觸放射性物質時,會使得一些本來在正常情況下並不能通過胎盤的藥物,也異乎尋常地出現在胎兒體內。
孕期用藥危害後代的危險期主要是懷孕的頭三個月,因為這是受精卵分化最旺盛、胎兒的各種器官正在形成的關鍵階段。孕期用藥最嚴重的危害是引起胎兒畸形。
孕期服用哪些藥物可導致胎兒畸形呢?
據臨床統計和毒理學實驗證明,首先是抗癌藥物可引起胎兒畸形,如氨甲喋呤、白消安、苯丁酸氮芥、6- 巰基嘌呤、環磷酰胺、白血寧、去乙酰秋水仙鹼、放射性碘等。它們可使胎兒成為無腦兒、腦積水或顎裂等,還可引起早期流產或死胎。
其次是激素類藥物,如雌激素、雄激素、孕激素、甲狀腺素、腎上腺皮質激素、促腎上腺皮質激素等。它們可使胎兒的性器官畸形,主要表現為女胎男性化、男胎女性化。有時可引起早產、死胎或顎裂。當口服避孕藥劑量加大 2 ~ 3 倍時,也會給胎兒帶來一定危害。因此,不要為確保避孕效果,而自以為是地加大服用劑量。個別人一旦服避孕藥期間懷孕,則應做人工流產,以免造成不良後果。
另外,有些藥物屬於可能會引起胎兒畸形或產生其他危害的,如鎮靜催眠和安定藥物中的冬眠靈、氟哌啶醇、利眠寧、安定等,降血糖類藥物中的甲磺丁脲、氯磺丙脲等,抗瘧藥中的奎寧、氯喹、乙氨嘧啶等,抗過敏類中的敏克靜,防治麻風病的反應停,抗凝血藥物中的雙香豆素,興奮藥物中的丙咪嗪、苯丙胺等,抗癲癇藥中的苯妥英鈉等。有的可引起四肢畸形,有的可造成先天性心臟缺損、眼視網膜病變。還有某些抗生素類藥物,如四環素可使胎兒骨胳發育畸形、牙齒髮黃、牙釉質發育不全,鏈黴素、卡那黴素、新黴素等可導致先天性耳聾。如果孕婦臨產前大劑量地服用解熱鎮痛藥,如阿司匹林等,可引起新生兒頭部血腫、紫癜、便血,或造成孕期過長與難產。
畸形兒給家庭帶來莫大不幸,也給社會增加很多負擔。誰不願意自己的後代聰明伶俐、乖巧可愛呢 ? 那麼,在做媽媽前,先從慎重服藥注意起吧 !
致病與致命,如何防範
雖說某些藥物給人類帶來了不幸,但藥物畢竟極大地推動了人類文明與健康水平的發展。藥物的治病、致病與致命,利弊得失,全在處理是否得當。
那麼,應該如何做好合理用藥呢?
1. 加強藥效學、臨床藥理學、臨床毒理學、生物藥劑學、物理藥劑學、藥物動力學、臨床藥學等新學科的研究。現在,有的藥劑師已開始走向臨床,面對患者。“醫師 – 藥師 – 護師”組成“三套馬車”,並駕齊驅於臨床,協同治療、監護病人的局面在一些大的醫院裡正在試行。醫師、藥師、護師在臨床上的密切合作,一旦成為現實,必將造福於病人。
2. 加強藥品的生產、管理與檢驗。1982 年國家批准淘汰了 127 種療效差或毒副作用大的藥品,又制定了中西基本藥物品種,這是促進藥品生產、管理和檢驗,以及保證人民用藥安全的有效重要措施,今後可望抓得更緊、更好。
3. 作為個人,首先應注意增長醫藥知識,相信藥物能治病,但不迷信藥物。要在醫師指導下用藥,切勿擅自濫用、擅自加大劑量,即使是補益藥物也不可濫用。對某種藥物曾有過敏史者,就醫時應主動告訴醫生,以便標誌在病歷的顯著位置上,避免使用該藥。孕婦在整個妊娠期,特別是前三個月,最好不用藥或儘量少用藥。因病不得不治療時,要經醫師確診病症,對症用藥,以趨利避害。孕婦服藥後如感不適,應立即停用並及時就診,千萬不可自己濫用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