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清寶:我的老母親​——第三屆“心中的父母”全國有獎徵文(188)

劉清寶:我的老母親​——第三屆“心中的父母”全國有獎徵文(188)
我的老母親
     
——第三屆“心中的父母”全國有獎徵文(188
(河北滄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  劉清寶)

(作者)

 我的老母親虛歲已過92歲。慶幸的是老人家仍然身體健康、精神矍鑠,保持著樂觀向上的心態。閒暇時自己經常回憶起母親撫養我們長大成人、撫育我們成家立業的經歷。她老人家天資聰慧、勤儉持家、孝敬老人、相夫教子等美好的故事一直在腦海中浮現。

(作者的母親)

我母親上世紀五十年代初和父親結婚,先後生育撫養了我們四男一女5個孩子。父親先後在北京鐵路局、天津等地工作。自我記事兒開始,看到的都是常年由母親一人操持家裡老老少少所有事情。一年四季不管三九嚴寒還是酷暑炎炎,也不論颳風下雨還是雪花飄飄都得到生產隊去掙工分。收工回來還要做飯洗碗、縫縫補補做一大家子所有家務,算計著生活開支,事事算計著以最小的成本做最多的事,絕不會亂花一分錢,而且事事用心、追求完美,事事要做的最好最漂亮。那些年幾乎家家生活困難,每到麥收前後青黃不接的季節,鄰居們大都出現因柴火不夠燒、糧食不夠吃而斷頓兒的情況,而我們家在母親的精心運籌下不論是燒的還是吃的從未出現少柴斷頓兒的情況。說起過日子,母親有句口頭禪“老話兒說,吃不窮、花不窮,算計不到就受窮。”也常跟我們說“老話說,灶膛底下有頭牛”。意思是說做飯看似簡單,這裡面學問大啦,就燒柴一項,只要做到合理節約和用心、把握好度,一年可節省出能買一頭牛的錢來。母親做飯,一般大火燒至開鍋,然後根據鍋中食物到熟的時長放灶膛裡幾根柴火葉兒小火慢燉或小火慢熬,這樣既不糊鍋,又省柴火,飯還特別熟,尤其是熬粥,又黏糊又好吃;如果是燉肉則改用幹樹枝等硬火。做飯講究色香味形俱全,就蒸饅頭來說,我從未見過出現鹼大或鹼小的情況,蒸出的包子不但餡料味道純正,而且形狀更是有模有樣,拿立褶兒且每個褶兒同樣寬窄長短,三個手指捏住收尾的包子皮兒往上一提留,然後放在篦子上,蒸熟出鍋兒後,簡直比“狗不理”包子還漂亮。到過年時鄰居們很多家庭主婦到我家觀摩跟我母親學做蒸包子。那時生活還說不上富裕,但對我們穿衣要求整齊、乾淨,針線包中工具一應俱全,即使打補丁也針腳細小、整齊,補丁剪裁的形狀有模有樣,補的力求實用,看起來美觀、好看。

半夜醒來,常常看到母親在昏暗的煤油燈下納鞋底、做鞋幫等做各種活計的身影。在七十年代初期,村中人家基本上土炕上只鋪一層炕蓆,而母親就做了炕被,炕被上面再鋪上當時比較時髦的鮮豔的塑料布,門窗也換成玻璃,每天擦得是窗明几亮。

那時奶奶還健在,在大伯、二伯和我們家輪班生活,共同扶養。記得奶奶在我上小學時得了半身不遂的疾病,常年癱瘓在床,只有母親在家處理家務和侍奉奶奶的一切。當時,小麥麵粉還是稀罕物,只有奶奶才有享受一日三餐的資格。再是奶奶牙已基本掉光,奶奶的飯需要酥、稀、軟,很多時就得單做。全家用於做飯的就一口大鍋,得先單獨給奶奶做好飯,再做全家人的飯。一般是給奶奶做一碗麵湯,放上一個雞蛋,再輔以水果或蔬菜。冬季蒸一鍋包子或是饅頭可以供奶奶一人享用幾天,為避免飯菜品種的單調,便在其他副食上做文章。吃飯時母親還得一勺一勺的喂,到這個時候,如果趕上我們放學我們也可榮幸的得到給奶奶餵飯的機會。平日裡除了幫奶奶清理大小便外,還得經常為奶奶撓癢和翻身,因為躺著一個姿勢時間長了會很累、很不舒服。時常擦洗身子和拆洗、更換被褥及室內通風也是必修課,以保持奶奶身體舒服和沒有異味。至奶奶去世,兩年多的時間裡,在我們家都是母親一人為奶奶做這些事情,我們看到、聽到的都是同奶奶和顏悅色交流的話語和忙碌的身影。

說到我們的學習,母親沒上過學,當然也不能對我們的作業進行輔導,但對我們的學習非常重視,自然有她的一套辦法。我們放學後母親常說的一句話“今天老師留作業了嗎?”若我們說“留了”,接下來的時間絕對由我們支配。否則則吩咐我們割草、拾柴等活兒。就這一點,在那個時代很多家長是做不到的。再是,不失時機地用恰當的、極富哲理的“俗話說”點化我們。比如,我們外出時,會對我們囑咐幾句注意的問題,我們有時難免會說“知道啦,別嘮叨啦”。每到這時母親就會說“老話兒說,不管嘛事兒,小心點兒沒當上。”教育我們不論做什麼事兒,提前都要細心、考慮周到;母親經常說“老話說,魚過千層網,網網都有魚”教育我們辦事要仔細,任何環節也絕不能敷衍了事。不論做什麼事情,也不論是考試做題,還是寫文章只要是時間允許必須反覆檢查,使我們終身受益;母親愛看老戲,很多戲曲如《鍘美案》等是懲罰犯法或不義之人的,過程中母親會說“老話說,說書唱戲點化人,人犯王法身無主哇”。借看電視的輕鬆氛圍告誡我們工作和生活中要遵紀守法。

母親,我的老母親!您對我們的恩情我們永世難以報答,您對我們的教誨永遠銘記,您永遠是我們的指路明燈。願您永遠健康快樂、願與您永不分離。有您在是我們的福氣、有您在我們就心安。

作者簡介:劉清寶, 河北青縣人,現居住在滄州市運河區,出生於1960年9月,大學文化。2020年9月在滄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二級調研員崗位上退休。自幼愛好寫作,懷揣成為作家夢想,參加工作後曾多年從事機關文秘工作,退休後利用閒暇時間,潛心書寫過往美好記憶和人生感悟,希望在有生之年實現作家夢。

—————————————

    附:第三屆“心中的父母”全國有獎徵文大賽徵稿啟事

    為了讓兒女們有機會表達對父母的真愛與祝福,進一步弘揚中華民族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傳統美德,由鹽山縣總工會、鹽山縣文聯主辦,鹽山縣作家協會承辦,“用相機說話”公眾號協辦的第三屆“心中的父母”全國有獎徵文大賽即日啟動。本屆活動在前兩屆成功舉辦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徵文要求、評分標準、獎勵政策等,繼續面向全國徵稿。

    

     一、徵文要求:

    以父母親(也可單寫父親或母親)的故事為創作素材,以親情為切入點,回憶或追念父母的親身經歷,講述自己成長過程中與父母之間的感人故事或良好的家教家風對作者的影響。文章要求故事真實,有真情實感,語言洗練。來稿須原創首發(已在報刊、網站、微信公眾號等發表的作品請勿投稿),嚴禁抄襲剽竊他人作品,文章字數控制在800——1500字範圍內。優秀作品將在“用相機說話”公眾號上陸續刊登,並輯印成冊。

    二、評分標準:

    作品滿分120分,根據參賽作品的主題內容、體裁結構、語言表達、創新亮點、文章閱讀量、留言條數六個方面進行評分。

   1、主題內容:(40分)

   主題鮮明深刻,格調積極向上。

   2、體裁結構:(20分)

   主線貫穿,結構嚴謹,佈局完整。

   3、語言表達:(20分)

   語言通順流暢,內容詳略得當。

   4、創新亮點:(20分)

   構思新穎,見解獨特。

   5、閱讀數量:(10分)

   根據公眾號中徵文閱讀量的多少,按比例加分。

   6、留言條數:(10分)

   鼓勵讀者對文章進行評論,根據讀者的評論次數,按比例進行得分。

     三、獎項設置:

   本次活動設一等獎1名獎金1000元,二等獎4名獎金600 元,三等獎6名獎金300元,優秀獎若干名。每名獲獎者除頒發榮譽證書和作品集外,一、二、三等獎獲得者,還將獲得一尊精緻獎盃。

   四、投稿方式:

   本次徵文活動只接受電子郵件,謝絕紙質投稿,來稿請註明作者姓名、詳細地址、聯繫方式及“心中的父母”徵文字樣,並附作者簡介和作者、父母的照片。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五、徵文時間:

   即日起到2023年10月底,具體頒獎時間另行通知。

                2022年10月12日

(關注公眾號“用相機說話”,留下精彩評論!)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