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柏杉:偶爾越線無所謂,但不要一直在界限之外

宋柏杉:偶爾越線無所謂,但不要一直在界限之外

↑關注超有料,更多健康,更多美妙

文丨本文節選自宋柏杉老師《正本清源話養生》系列直播的部分內容。

01丨關於純素食

關於素食,我個人認為純素食並不是好的選擇。

為什麼說純素食不好呢,因為我們人是雜食動物,從原始社會開始我們就是以狩獵、捕魚和農耕為主,我們人的構造既能消化素食,也能消化葷腥。

比如我們的牙,既有臼齒,也有尖牙,尖牙就是用來撕裂肉食的。

所以我們發展出了“五穀為養,五菜為充,五畜為益,五果為助”的飲食原則。

這個原則是雜食的原則。

那麼,我們如何評判吃多少肉食呢?

看我們的尖牙有多少,我們一般有32顆牙齒,其中有4顆尖牙,尖牙佔整個牙齒的八分之一,所以我們以五穀為主,五畜為益。

肉食可以佔到八分之一左右,比較符合人體的結構。

但是有的人願意多吃一些肉食,有的人願意少吃一些肉食,這也都沒關係,不過我個人不建議硬把自己塑造成純素食,或者純肉食。

這是我個人的觀點。

另外一個,無論吃多吃少,我建議大家多少吃一些魚類,因為魚類有人體必須的一些物質,其它食物無法代替。

02丨關於“果積”

五果對人只是一個幫助的作用,不能代替主食。

我們知道,水果外面是一層果肉,裡邊是果核。

果肉的作用是什麼呢?

是為了保護裡面的果核,所以水果很多都有小毒。

另外,果肉酸酸甜甜,能吸引動物來吃,這樣就可以把自己的種子傳播到遠方了。

所以,果肉是為了保護果核並傳播果核的,好吃但是不宜多吃。

我們平時吃肉吃多了,可以用山楂化肉食,吃五穀吃多了,可以用炒麥芽化麵食。

但是如果吃水果吃多了,吃成了“果積”就很難處理。

果積只能是“遇金”才能落,要用生鐵落、磁石、代赭石這些才行。

我曾經治過一個患者,他20多年前吃了個黏糰子,因為又冷又餓,吃到胃裡去之後就積住了,20年後找我看病,我用瀉法才讓他把這個黏糰子給拉出去的。

你看,在胃裡“積食”能存這麼多年。

我們現在果積的人很多,所以我有時候會加一些磁石、代赭石,很多人不明白為什麼,實際上我是在消果積。

03丨關於食物的地域性

外地水果要少吃。

最好就是嚐嚐鮮就行了,不要吃太多。

因為從地域上來講,我們人體最適應的是方圓300公里以內的物產。

比如北方人吃三亞的水果,偶爾吃沒有問題,經常吃,當飯吃就不好。

外地的水果可以吃,但我建議淺嘗輒止,嚐嚐鮮就行。

所以你看我們講的內容,大的原則就是守住時令,守住地域,偶爾越線無所謂,但不要一直在界限之外。

這是我的一個體會。

04丨關於“苦能堅”

我發現一個現象:對我們人體有好處的,往往都苦,我們常說“苦口婆心、苦口良藥”。

或者淡味,沒什麼味道,這些對人體有好處。

而對人體沒好處的,往往都甜,又好吃又好看,這就跟我們人的慾望和理智一樣。

我們的慾望,就想工作輕鬆,掙錢又多,我們的理智就告訴我們多讀書、多幹活。

所以小孩子不喜歡吃蔬菜,因為蔬菜有苦味,他就喜歡吃糖、喜歡吃甜食。

但是甜食吃多了,男子傷腎,女子傷脾。

這時候就要吃點苦,因為味苦堅陰,腎就不虛。

所以,我們有些時候要想辦法約束一下自己,不要貪戀,反而要吃點苦,還要磨鍊一下心智。

 —END—
編者按:
以上內容節選自宋柏杉老師《正本清源話養生》系列直播的一段。
本週四(今晚20:00),直播繼續。
參與直播,請加入『超有顏產品使用交流群』。
此為公益直播,入群之後,我們在週四晚上會發直播鏈接到群裡。
本週直播主題:

長按識別下方二維碼↓
添加企微,即可入群↓

注:我們入的群是『超有顏產品使用交流群』,超有顏的醫師團隊會在群裡答疑,同時也會發我們自己研發的中醫產品的使用反饋。
歡迎有緣人入群。

關注超有料
更多健康,更多美妙↓
Scroll to Top